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1-24 11:10:45| 人氣9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對史學爭議的看法 (善意轉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4.11.24  中國時報
我對史學爭議的看法
許倬雲


十一月十九日,中時晚報的社評「是異議還是默認」一文,對於最近掀起的歷史解釋風暴,質詢歷史學界為何保持緘默。我緘默至今,實在因為晚年還須面對這一議題,衷心悲傷,竟想效鴕鳥埋頭沙中的下策,現在既有人正面提出質疑,於情於理,身為歷史工作者,我有義務說明自己的看法,但是,這是一己的立場,並不代表同行的學者。這次有關中國是「外國」、孫中山先生是「外國人」的爭議,應當區隔為三個部分:甲案是林玉体與姚嘉文部分,乙案是杜正勝部分,丙案是中學歷史課綱部分,謹分別申論如下:

甲案部分,包括林玉体提出公務人員初等考試只考台灣史,不考中國史以及由此引申的「中國為外國」的說法。姚嘉文的部分則是附和林玉体的意見。林玉体不是歷史學家,他的意見只是表達一己政治主張,他歷史知識有限,歷史判斷不當,本是狗吠火車,不必評論。但是林玉体身為中華民國特任公務員,就職考試委員職務,經過宣誓,自應遵從憲法及法律的規定,執行其賦予的公務;該員否定國家的存在,則其服務的政府也不存在。該員堅持以自己的主張,為國掄才選用,是以一己意志凌駕應予執行的公務之上,監察院實應對該員跋扈行為,有所糾彈。姚嘉文身為該單位主管,下屬執行公務偏差,主管應予糾正,而該員隨聲附和,有虧職守,監察院也應糾彈。甲案與歷史專業其實並不相關。

乙案部分:杜正勝曾受史學訓練,歷史造詣不惡,在回答記者詢問時,陳述一九五九年以後台灣已不在中國之內,因此辛亥革命不在台灣人民經歷的歷史記憶中。這一陳述,平實敘述歷史事實,並無錯誤,杜正勝所說只限此點,並未引申出甲案所涉「中國為外國」之一說。只因媒體報導,將兩案並列,未加區隔,杜正勝遂被牽累。至於杜正勝自己所持統獨理念之抉擇,是其本人的思想權利,然此點不必評論。

丙案是現在還在草擬的中學歷史課綱。去年年底,另一課綱已遭批評,其中招人非議之處,一是以一五○○年為世界史的開始,一是高中歷史課兩年,第一學期先教台灣史。第三件則是所謂台灣地位論。關於一五○○年為世界史之始,固然與傳統中國以朝代為斷代史的習慣不同;卻也有其持守的理由。自從大洋航道開通,美洲與歐亞大陸納入世界經濟體系,今日所謂全球化的趨勢,實已肇始於彼時,為了取整數年代,遂以一五○○年為始,自十六世紀以後,世界各處呼吸相通,中國的歷史與歐美歷史,彼此息息相關。是以,將1500年以後的中國歷史,聯繫於世界史整體,並非抹殺中國的存在,而是為了理解中國在彼時以後的種種遭遇。一般人狃於傳統斷代方式,遂以這一斷代為驚世駭俗之說。

在未授中國史與世界史之前,先教台灣史,於學程安排上,頗有問題。台灣學生應對本土歷史有所認識,基於「維桑與梓,必恭敬止」的意義,未可厚非。但是若如甲案所說,以台灣史為唯一重要的歷史知識,則自我封閉,於培養學生歷史意識,有害無益。反之,將世界史統稱中國史與地區史,也是為了消滅區隔。再者,一地歷史有時間軸上的發展,有空間軸上與周邊的關係,學生驟然學習台灣四百年史,不溯前因即難知後果。例如,不知國際海上競爭,即難以理解台灣歷史忽然出現。又如,不知明清興亡嬗替,即不能理解鄭氏來台始末。因此,我曾設計了一份課綱,課程名稱為歷史,不再區分世界、中國與台灣,以年代為經,以世界史有關中國與東亞史事,中國史事及台灣史事為緯,分別以專題聯繫於時間軸上。史事浩繁,不能不有所選擇,於是略古詳今,一五○○年以前為上半,一五○○年以後為下半。其中有關台灣部分,逐漸增多比例,一九四九年以後即以台灣史事占最大比例─這樣安排,是為了台灣地區學生能多知鄰近家鄉歷史。若是用於別處,例如香港,當然又須有睿智的調整,以適合當地需要。這份課綱,曾在聯合報刊登,也已送交教育部中等教育司的課程委員會參考,甚盼課綱小組能採納我的想法不必再勉強分割歷史為三個領域。

至於台灣地位的爭議,有人以為課綱中應敘述開羅公報與波茨坦公報並非國際條約。此事近來已有林滿紅的討論,一九四五年,日本在台當局將台灣交付中華民國接收,即是承認兩個公報的宣示,中華民國接收台灣,行使治權,國際咸無異議,已建立其回歸中國的事實,一九五二年中日和約是舊金山和約的延長,台灣地位業已在國際法上有所確定。後來日本改變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已不在日本手中,當然不能再有措詞,課綱格式,至多只能列題,解釋之權仍在課本與教員。

這次由林玉体發抒個人意見而掀起的歷史教程風波,以致學生、家長、社會大眾均起疑慮困惑,實屬憾事,正本清源,還是將教育之事,還給各種學術專業。教育是百年大事,其學科教學的最高原則是啟發學生智能與理想,政治理念隨時有變化,教育不容隨政權轉易而改變,更不可任林玉体這類人物,強以自己持有的理念,藉一時職掌的權力,任意弁髦。以致朝令暮改,使學生無所措手足。

我生長於國族動亂之中,身經日本侵略、國共內戰,現在年過七旬,托身海外,苟全性命於亂世。我平生兩瀕亡國,三經離亂,庾信暮年,哀動江關;不期又須面對這一撕肝裂膽的爭議。言念及此,不禁憯然!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院士、歷史學者)

台長: wmd
人氣(9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