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2-09 07:28:56 | 人氣8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人生哲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人生哲學的教授規定了一份讀書報告,我選到的書是《解構死亡》。
  
  乍看這本書幾乎是屬於社會學的範疇了,但是我卻驚訝的發現他引發的不僅是剖析自殺、安樂死、死刑等社會下加速死亡的行為,更引出了許多哲學性的思考。「死亡」的形式上定義是:「死亡意謂著一個有生命實體狀態的全然改變,這種改變是這些具有某些特性命實體,經由其對其有本質上意義的特性之不可復原地喪失。」書中這樣寫道。我們使用「死亡」去指稱那些對於實體本質上又意義的喪失。所以要定義死亡,我們必須先知道屬於人性的本質特性,死亡的概念將直接依賴於什麼是對人類有本質上意義的。
  
  存在之無根基性與真理觀的衰落造成人心徬惶,這種不安感增加了自願性死亡的事件。 我想到尼采似乎有同樣的想法,他看破了人生的悲劇性,提出了形而上道德觀的虛無性。然而他卻不是承認了消極的人生觀,尼采的哲學是屬於一種積極的行動哲學,為了解決人生之悲劇性,他提出了酒神思想,一種快樂主義;又為了避免走向虛無主義,他提出了超人思想。然而以以超人的強力意志說服人們不會遭受厄運也終歸是徒然。提到尼采我發現我還不很了解尼采。
  
  笨修女在我的報告中關於尼采的地方加註「可以看Frankle的論述加以補充」,報告要補充後交回。
     
  Frankle,存在主義治療法大師,實用主義思想家。我用辜狗鍵入搜尋[佛朗克 存在主義]。弗朗克堅信:愛是人類所渴望的最終極、最崇高的目標。他也深信經過愛才能得到救贖。他確信:在任何的環境下,人都有選擇的自由,即使在可怕的環境下,人類也能保持精神的自由與心靈的獨立。他從經驗中學到:「除了人類的最終之外,任何一切都可以從一個人的身上拿走;換言之,無論在任何既定的環境下,人類均能選擇自己的態度及方式。」。他的基本概念有自由、責任、生命的意義和追求價值等。他把自由與責任串聯起來,其前提是:自由具有某種限制的束縛,因為我們並不是完全自由而不受任何限制,旦我們的自由也涵蓋著對這些限制的反抗。因此最終的目標是,這些情況都會受到我們選擇的支配,而我們也須為此負責。綜觀弗朗克的著作,不難發現他的主題在於「追求意義的意志」(will to meaning)。弗朗克指出,現代人擁有生活的工具,卻沒有生活的意義。當人們不再忙於例行事務或工作時,便可時常經驗到我們時代的病徵是無意義,或稱為「存在虛無」。
  
  存在治療已存在主義為基礎,把重點置於這個時代中的家庭或社會機構裡感覺無意義的疏離的個人。協助當代人們探索孤獨感、疏離感及無意義感等現代生活的主題,特別是針對那些在生活中很難找到生命意義與目的以及那些無法認同自己的人。為那些孤獨且焦慮地存活於世的人,努力瞭解這些深層的人類經驗,並找出治療規則。
  
  對笨修女提出的這個命題,我沒什麼興趣深入研究。綜觀其理論似乎與沙特相似,其旨在以存在主義為根基治療深受價值觀的判斷,終極之孤獨,及生命意義所苦的人們,幫助他們由苦難中尋求生命的意義並且加以成長。
  
  果然是修女會研究的東西。

台長: windspir
人氣(8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心得 |
此分類下一篇:妙女郎(Funny Girl)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