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2-30 19:53:43| 人氣1,20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單元三:認識自我資訊心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目:平民資訊惰性行為
學號:96153120

 
*課程筆記/心得

收錄上課日期
20081018、1101實體課程及1023、1120線上課程

筆記
1、外在的資訊行為是從小的方向開始
2、資訊利用行為:Activities、Needs、Seraching、Using、Transferring
3、資訊使用環境:Taylor(1990)的IUE(Information Use Environment),包括個人、機構、社會及國家
4、Dervin「意義建構論」:情境(Situation)-差距(Gap)-使用(Help/Use)
5、Bates「採莓說」(Berry-picking Model)
6、Tom Wilson(1981)資訊尋求行為模式,資訊需求情境所受的影響因素包括個人、角色及環境,資訊尋求行為內容包括開始、鍵結、瀏覽、辨別異同、監視、萃取、確認、結束
7、Tom Wilson(1996, 1997)因中介變因的時間點不同,促發機制有先後順序的關係
8、Kuthlthau(1988, 1989, 1993)個人情境中的行為,正是自己的感情;
9、資訊尋求行為模式(1991):資訊需求(開始)→資訊尋求(選擇、探索、成形、收集)→資訊使用(發表)
10、Rober Taylor(1968)最早提出資訊需求層次說:內藏(未發現)、意識(說不出來)、表達(語言產生)、妥協;人是受環境影響
11、Ellis(1989)資訊尋求行為修正,開始後外在蒐集,而後內在學習過程的資訊行為
12、Saracevic(1996)資訊檢索模式,系統互動
13、事件的刺激,將抽象具體化,多閱讀才能詮釋、討論及溝通
14、生活面-聽自己的聲音;工作面-資訊行為,喜歡做、例行性及變化性的性質
15、Tom Wilsom健康資訊需求(Health information needs)的內容,第一章介紹各章節原因;第二章 資訊搜尋一般模式(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
16、資訊行為受個人、角色、環境影響,分為巨觀(Macro)與微觀(Micro);利用Coping理論使用資訊
17、第三章健康資訊尋求,在壓力理論下認知啟動及心理因素,如:重症患者需要對健康的資訊尋求,認知(Cognitive)與情感(Affective)因素的平衡協調的Affective Needs,對事實(Factual)資料與預防(Prevention)
18、Zuuren & Wolf 找資料嚇自己,壓力理論(Theories of Strees and coping),COPING=不情願妥協
19、概念圖:不確定的忍受度(Intolerence of Uncertainty);感受度(Sensitization)、壓抑(Repression)、焦慮(Anxiety)、無法抵抗防禦(Non-defensiveness);揭露資訊的激勵、喚醒、覺醒(Intolerence of arousal)
20、概念圖:警覺、警戒性(Vigilance);關心、追蹤、觀察(Consistent monitoning)、波動不定(Fh)、不情願妥協()、輕忽型();認知忽略(Cognitive avoidance)
21、認知啟動(Attention Cognitive avoidance),內在心理反應行為
22、監視器、追蹤及觀察(Monitoning & Blunting),BLUNTING=遲鈍
23、Should the Doctor tell all?(醫生要對病情說多少?),病人分為M型(Monitors)與B型(Blunters);M型為揭露型,希望知道詳情,會積極參與資訊行為,B型為遲鈍型,不要告訴訊息
24、How theory of strees / coping developed?(壓力理論如何構成理論?),分為認知警戒(Attention)與認知忽略(Avoidance)
25、病人主導(patient lead) VS. 醫生主導(Doctor lead),主導議題
26、Need to modify theory 程度是連續性,需要修改部分 理論可能被修改
27、介紹XXC的「One Idiot’s Knowledg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xperience Sharing」,重點分為檢索、蒐集、組織、個性、記憶、整理、時間、能力、知識有限及不足,需要良好的知識管理為議題,【網站連結】:slidershare

心得
1、發現自己的資訊視界(IH,Information Herizon),利用Freemind的軟體製作自己的IH,重新分析檢視對自我的瞭解
2、老師教導Word檔大綱模式及文件引導模式的設定,是我以前所不知道的,對於平時所熟悉操作的Word有了另一層新的認識,也覺得Word應該還有更多我所未知的功能。(目次→插入→參照/索引級目錄)
3、有待加強對資訊的搜尋歷程、背景(知識落差)、經驗累積等
4、發現對上課的挫折跟恐懼源自於自我的認知及理解力的不足等,但也逐漸明白每個人原本都是不同的個體,各自擁有各自的優缺點,如果真的要比較只會讓自己不快樂,不如換方向及角度欣賞自己
5、抽象理論成實際的應用,發現自己的心理與行為特質,揭露本質的醫療關係,多聽理論,沒有完美、正確、沒有答案....
6、寫筆記的方式:線性-陌生的知識,使用工具如OneNote;結構-已有概念的知識,建立知識樹,使用工具如Freemind
7、閱讀方式:閱讀是與作者交流、對話及理解,可以概念、重點、意義摘錄,藉由複誦與講給人聽的實例印證;方式為先瀏覽(書皮、目次)及略讀(翻閱)→分析閱讀→綜合閱讀(比較相同的概念)→創新閱讀
8、XXC是懂得將知識管理實際應用及整合創新的人,並能追蹤掌握新資訊軟體工具而加以利用,應該屬於壓力理論中的M型和認知警戒的人。基本上,因為是屬於不能忍受不確定者所以會不地追求新知,並建立自己的管理模式和延伸自己的資訊脈絡
9、分享同班同學們的個人資訊管理,結論心得為健康、時間和對資訊工具善用與掌握很重要!
10、個人知識管理的四要件:價值(自我批判思考的觀點,有觀點的陳述)、工具(線上筆記,如google、Freemind)、技能(書寫與閱讀)、程序(操作流程)


*課後作業

我的資訊行為根據生活、工作及學校而產生。資訊是經過整理的資料,沒有經過整理及組織過的資料,容易隨著時間或事件發生之後漸漸遺失或淡忘,所以我的資訊行為也隨著「外在壓力」跟「內在意願」的互相牽制影響。明知道這些資料在不整理就會被忘記,或者,再不整理如果累積到一定的數量之後會更辛苦,可是還是無法克服自己的「惰性」。亦或,對於研究或相關議題的探討沒有熱情就無法產生動機執行。
1、My資訊需求:做、不做
2、My檢索方法:人、網路
3、My蒐集層級:深、淺
4、My分類型態:紙本、虛擬資料
5、分類工具:利用資料匣、筆記本、我的最愛、部落格、網路書櫃、網路相簿、MSN、資料匣整理分類資料。
6、My組織方式:開始(找)→過程(閱讀)→最終(寫作)
7、評估方式:認可、不認可
8、解決之道:積極方面,需要靠同伴鼓勵和督促,但更重要需從本身研究中找出有興趣的主題,進而產生學習和研究動機。並制定自己的時間管理,熟悉操作網路工具幫助學習。
消極方面,當初會想進入研究所,主要是抱持我也能做得到的心態,其中的目的也希望能拿到文憑然後工作加薪,希望能時時提醒自己當初的心態,來幫助學習的最佳狀態。雖然目前部分是因為作業繳交,才被動的行動,甚至焦慮到想放棄的狀態,但這也許是變項的督促進步學習。
很希望自己能將積極大於消極,但每當該做作業或改看書的時候,總是惰性將理智說服,屈服於安逸之中,所以我將我的資訊行為說明為平(萍)民的資訊惰性行為。


【檔案連結】:http://www.slideshare.net/Jenis/ss-presentation-876315/
【老師建議】:缺維他命補維他命,進一步思考,就找機會試試改變!加油!

 

 

 

台長: 清潔環境的瓶子
人氣(1,20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校園社團(社團、班級、校友會、同學會) | 個人分類: 資訊心理學研究 |
此分類下一篇:單元四:資訊行為個論(寫作)
此分類上一篇:單元二:認知心理學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