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1-05 08:00:00| 人氣5,46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灣怪奇小吃大集合(上)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週六即是「尾牙」,以往尾牙都是在介紹菜色,今天來講台灣各地特有的「怪奇」小吃,無論是名字奇怪的或樣子奇怪的,都算在內。若是尾牙吃不飽,可以帶著有空間的肚子,去吃點美味的小吃打打牙祭。

 

【北部】

.鼎邊銼(趖)

鼎邊銼源自中國福州,以在來米磨作米漿,鼎中置水加熱後,用芋頭或白蘿蔔沾油抹鍋後,米漿沿鼎邊翻滾,遇蒸氣而凝固,蒸烤成形,再等待風乾,撕剪成塊狀,搭配蝦仁羹、肉羹、香菇、魷魚等食材烹煮成湯食。

銼(趖)念ㄙㄡˊ,國語發音為「縮」,其原義即為蠕動、游動、徘徊,在此指米漿沿鼎邊翻滾的動作。

話說在台灣,鼎邊銼最有名應該是基隆廟口,我第一次吃也是在那裡,後來才發現其實不只是基隆,新北、桃園等地也有。聽說福州還有用炒的,但在台灣我只吃過煮成湯的。

.阿給

「阿給」是日語「油炸豆皮」(油揚げ,簡稱あげ)而來,在1965年,有一位楊鄭錦文女士,為了不想浪費賣剩下的食材,從日本油豆腐包食物而衍生這樣的料理方式。它是將四方形的油豆腐挖空,塞滿冬粉,再浸泡滷汁,然後用魚漿封口拿去蒸,在食用前淋上特製醬汁及高湯。吃的時候先用筷子將豆腐皮中間掰開,讓裡面的冬粉吸飽醬汁。

淡水阿給很有名,不過我吃了之後覺得很普通,稱不上美味,也許不合我胃口(我並沒有很喜歡冬粉),好不好吃就見仁見智吧。

.吉古拉

吉古拉和阿給一樣,名稱都是由日語發音而來,它的發音來自日文的竹輪「ちくわ」。早期日本人為了不浪費鯊魚白肉,將魚漿打成竹輪或甜不辣等魚漿製品,但竹輪會添加樹薯粉一類,口感比較Q彈,而吉古拉是純魚漿,口感較軟,所以如果你把吉古拉說成是竹輪或黑輪的話,可能會惹怒基隆人。

近年來媒體滿常報導這項小吃,我聽聞了很久,也沒嚐過它的味道,但可以確定的是,基隆的吉古拉是用烤的,我們一般印象中的竹輪是用煮的,想必應是特別的味道吧!

.豆干包

豆干包和阿給光聽文字形容,真的很容易搞錯(基隆人怒吼:吉古拉說成黑輪、豆干包說成阿給,到底是怎樣!)

來來來,先說豆干包裡面包的餡是絞肉而非冬粉,還有就是豆干包是三角形不是四方形,只是最後一樣都是用魚漿封口,其實還滿好分辨的啦~以歷史面來說,豆干包緣於泉州、潮州一帶的汕頭小吃,阿給則是日式改良,兩者很不一樣喔!

.蛋腸

總算有個不會被搞錯的基隆美食了!蛋腸顧名思義就是類似香腸,一樣將豬小腸作為腸衣,將調味好的蛋液填入,加熱過後就是像香腸的蒸蛋,但是它不像香腸會利用一些添加物或燻製等加工方法來延長保存期限,所以保存不容易,大部分只是少量販售,無法大量生產。

它常用於火鍋料,看起來黃色馬卡龍。據說中國福建省閩北一帶,也有一道料理名為蛋腸,當地人稱為「蛋菇」、「蛋鼓」,也常被作為火鍋料食用。

.牛汶水(熝湯粢)

牛汶水以下客家食品都是我熟悉的呀~雖說新竹有,但有些是桃竹苗等客家地區都有的。

牛汶水的「汶」是沾的意思,意指它像是水牛泡在泥水中,麻糬是露出的牛背,黑糖薑汁是泥水,一道料理就是一幅畫面,很可愛又貼切的名字呢!

它是古早農耕時代,休息時所吃的一種客家傳統點心,但與一般麻糬不同的是,它比麻糬還Q,中間有點凹,而且還會加上花生、芝麻與黑糖薑汁一起食用。

.水潤餅

水潤餅是只有新竹有,而且只剩一家店在做,真怕它失傳哪!

水潤餅和潤餅沒有關係,也長得不一樣,「潤」在閩南語中是指很有韌性之意,也有一說是因為口感「水潤」而來。它很特別的一點是有肉桂味,有的人愛,有的人不愛,我覺得肉桂味不算重,接受度應該還可以(我自己是敢吃肉桂)。

新竹每逢農曆七月中元節,城隍廟繞境出巡時,會將水潤餅用紅線串起綁在神將身上,虔誠的信眾可以分食以求平安,因此又稱「平安餅」。但更早以前,中元節祭神所用的是繼光餅,可是繼光餅較硬,掛在動作較大的七爺八爺身上容易碎裂,因此製餅師便將餅改良成軟式的,成為現在的水潤餅。

.桔醬

先說我不愛桔醬,所以不好評論它的味道。

據說酸桔盛產於新竹縣新埔、關西一帶,但因為太酸而難以入口,於是客家人就拿來熬煮,製成桔醬。桔醬乍聽之下可能會以為是果醬,但它其實主要是拿來沾肉吃的(比如白斬雞、客家鹹豬肉),客家也有一句俗諺:「過年吃肉沾桔子醬,就不會吃壞人(吃壞肚子)。」這也是我覺得奇怪的地方,不過拿來沾青菜也可以啦~

.水煙腸(腌腸)

水煙腸外表有點奇特,色澤偏黯淡,感覺不太起眼,我一開始看到也沒有想吃的欲望,不過吃了之後覺得還不錯。

早期客家人生活比較清苦,能吃全肉的香腸機會很少,於是把地瓜粉漿加入肉條,做成水煙腸。有的人稱之為「粉腸」,但和真正的粉腸不一樣。

蔣經國曾三度指定新埔某間老店的水煙腸,可見有獨特魅力。水煙腸通常會配上蔥花、薑絲還有醬汁(有的會搭配桔醬)一起食用。

.柿餅

柿餅不是台灣獨有的,它是東亞傳統的一種乾果小吃,而且出現得很早,有文獻記載,早在漢代就有使用柿餅作為貢品獻給朝廷的事蹟。

台灣柿餅最有名的是新竹,早期客家人來台開墾,因新竹地區土壤貧瘠、水分少,只好種柿子,恰巧新竹「九降風」可協助將柿子風乾成柿餅,以利於保存及攜帶,因此發展出柿餅產業。

柿餅含水量約50%,食用可健胃整腸、預防老年疾病。如果再乾燥至含水量約30%,就會成為柿乾。

.膨風茶

先前《茶金》這齣戲帶動北埔茶業的觀光潮,裡頭提到的東方美人茶,其實一開始叫「膨風茶」。

相傳日據時代,有一位茶農因茶園大受蟲害侵食,造成收成短少、卷芯缺葉,賣相不佳。但茶農不忍將小綠葉蟬吸食過的茶菁捨棄,於是用重發酵的手法製茶,結果買方洋茶商一品嘗,反倒驚為上品,給茶農高於數倍價格,茶農回家後分享此事,村人以為他誇大吹牛,沒有人相信,紛紛譏笑他「膨風」。

其獨特的熟果香和蜂蜜香氣,來自小綠葉蟬的叮咬而產生,所以絕對不能噴灑任何殺蟲農藥,這也是比一般茶種植困難的地方。

.茶焗蛋

茶焗蛋不限於特定地區,但我第一次吃到是在新竹峨眉(峨眉亦為產茶之地),所以暫歸於北部。

茶焗蛋和茶葉蛋不一樣的地方有三:一是前者是乾的,後者是溼的;二是前者是外(殼)白內褐,後者是外(殼)褐內白;三是前者不能有裂痕,後者卻有裂痕為佳(茶會滲透進去),所以前者蛋白不會有紋路,後者會有。

比起茶葉蛋,茶焗蛋吃的時候方便多了,因為不會溼溼的,也不用挑(沒有蛋殼裂不裂的問題),而且茶焗蛋製作較為費工,價格卻沒差多少,當然選茶焗蛋囉!

.九層粿

九層粿在北部、中部都有,因它是客家傳統米食,大宗在於桃竹苗,所以在此歸類於北部。

客家人在過年與九九重陽節,有品嚐九層糕的習俗。因九層糕的九是數字中最高者,它又是層層堆疊蒸製而成,故取其步步高陞吉祥之意,為過年的吉祥應景食品,其也稱為「千層糕」。

九層粿會以一層加了紅糖水的米漿,一層加了鹽的白色米漿,蒸成層次分明、棕白顏色相間、甜中帶鹹的點心。不過,我在北部看到多為單吃居多(甜的),但中部好像把它當成一道可以上桌的料理(鹹的,加上油蔥、醬油、蒜泥)。

.卜肉

卜肉和糕渣皆是宜蘭特產,但我覺得卜肉比糕渣好吃(這是個人喜好,僅供參考)。

「卜」在宜蘭方言裡的意思是「炸/爆(食物)」,卜肉是指「油炸豬肉條」,是將豬里肌肉除去筋和油脂後切成條狀,沾上佐料以及麵糊入鍋油炸而成,常以胡椒鹽或芝麻沾著吃,也可以直接吃(我是直接吃原味)。

其由來據說是日據時代,太平山因為林業發展,帶動鄰近地區開設酒店,「卜肉」的發明人吳秀在因緣際會之下,遇到一位日本廚藝大師親授他「天婦羅」的絕活,只是後來他把食材改為豬里脊肉。

.糕渣

糕渣一聽名稱就知道是「剩食」,據說是因為以前拜拜或是過年過節時大多會煮雞。但煮完後,那一鍋的雞高湯很可惜。宜蘭人就將高湯摻上太白粉煮熟,等涼了之後,再將它切成一塊一塊,裹粉進去油鍋炸,這就變成外面酥脆,咬開卻是軟又燙的糕渣了(所以吃糕渣要小心燙嘴)。


【中部】

.炸仙草

新竹關西仙草聞名全台,但鄰近的苗栗獅潭地區卻將仙草料理更進一步研發出炸仙草(以往大多是仙草雞湯、仙草茶之類的煮食)。

它是仙草用熱鍋炸過後,變成一塊一塊方狀物,再沾上胡椒鹽或酸辣醬食用,據說吃起來鹹香軟嫩,有興趣的人可以嘗試看看。

.麻薏(芛)

黃麻可以用來做麻繩、麻布等,是古早台中南屯一帶的經濟作物。麻薏是黃麻的嫩葉,有豐富的維他命與礦物質,吃起來苦中帶甘。

麻薏的傳統吃法是加入番薯(而且是黃番薯,黃綠白配合很好看)、吻仔魚及勾芡煮成冷熱皆宜的羹湯,可消暑降火,是夏季常見的料理。

.大麵羹

大麵羹是台中特色小吃,是由「大麵條」、加油蔥酥、蝦米、碎蘿蔔乾和切段的韮菜拌著吃的一種麵食,它的麵湯是屬於濃稠的,但並不是用勾芡。

台灣戰後初期就有大麵羹,當時僅是窮人家餬口的食物,粗大的黃色麵條加入大量的鹼粉,使其煮起來時會脹大許多,且能夠久煮不爛、越煮越Q,也因此有一種「鹼味」。後來一些店家開始加入了菜脯、蝦米、肉燥、韭菜等等配料,增加其美味,逐漸發展成地方特色小吃。

.地骨露

如果說麻薏是台中的消暑聖品,那地骨露應該是彰化的消暑聖品。

地骨露其實就是枸杞根的皮(中藥名為「地骨皮」),加入甘草、杭菊、麥門冬等去熬煮或蒸餾後,看起來透明無色,喝起來沒什麼味道,據說有清涼退火的功效。不過以中醫師的角度來說,地骨露主要去濕、清熱、利尿,的確能降火氣,但體質太寒、腸胃不好的人則要避免飲用。

.糯米炸

糯米炸是彰化在地美食,也是福建廈門的傳統小吃,其實就是「炸糯米」啦!。它是糯米粉加適量水後,將糯米粉揉成團,再經過油炸。炸得外酥內軟後,再沾裹上花生粉,感覺有一點像客家麻糬,只是一個是冷的,一個熱的;一個炊的,一個炸的。也有人說類似白糖粿。

.雞腳凍

相傳是從清代的皇族開始出現的,由於清朝領土位居北方,氣候較為寒冷,烹煮雞湯時間久了便會形成凍,只剩下雞腳的部分不會越煮越爛,因此而有了雞腳凍這道清朝宮廷御食。

在台灣以中南部居多,我在北部沒吃過雞腳凍,只有吃過滷雞腳,後來到了台中以南才看到,不過我還是喜歡吃熱的就是了。

雞腳含有豐富的胺基酸、鈣質及膠原蛋白,具有軟化血管以及養顏美容的功效,它的「凍」即為膠質。

.牛舌餅

牛舌餅分兩種:一種是厚的,產地以鹿港為主;另一種是薄的,產地以宜蘭為主。兩種都長得像牛舌一樣長條狀,我個人是喜歡厚的,薄的吃起來很虛,而且比較硬,但也有人喜歡它的脆感。

至於由來,宜蘭的說法是早期嬰兒出生滿四個月,父母必遵古禮將餅穿孔掛於嬰兒胸前,並宴請來訪親友,以保佑孩童長大後聰明伶俐,因餅的形狀類似牛舌,才命名為牛舌餅,自古延傳迄今而成為蘭陽名餅。

鹿港的說法則是源自清朝,當時的鹿港是台灣主要商港之一,碼頭附近聚集很多苦力工人,他們肚子餓的時候就會買些餅充飢,而牛舌餅就是主要糧食之一。所以在早期,牛舌餅是庶民的點心,既不有名,也沒人拿它來送禮,直到民國68年,前總統李登輝擔任省主席時,於端午節舉辦第一屆全國民俗才藝活動,將之列入「民俗茶點」,一夕之間知名度暴增,店家一天甚至可以賣出兩萬多塊牛舌餅,自此才打響鹿港牛舌餅名號。

.貓鼠麵

貓鼠麵是彰化知名小吃,與赤牛麵、台南擔仔麵齊名。貓鼠麵算是擔仔麵的一種,只是擔仔麵是乾麵,貓鼠麵則是湯麵,且使用彰化特有的細軟寬扁形狀黃色油麵,加上以豬後腿肉剁成細塊後油炸、再與蔥、醬油、扁魚、蔥、蒜與鮮蛤湯熬煮的高湯肉燥,有別於一般湯麵以豬大骨熬煮的高湯,口味獨特,配料則有蝦丸、香菇丸與雞捲這三樣。

其由來很有趣,創始者陳木榮身材瘦小靈活,故綽號「老鼠」,更巧的是,他與父親生肖同為鼠。而閩南語的「老鼠」音譯為漢字可作「貓鼠」,因此被稱為貓鼠麵。

.白醋涼麵

一般吃麵大多配烏醋,嘉義居然有配白醋的麵!

喔~不是的!原來嘉義人所謂的「白醋」,其實指的是「白雪牌沙拉醬」,因為包裝上面寫著白醋,才因此將這種沙拉醬簡稱為白醋,和一般市售的美乃滋不一樣。

白醋涼麵是以白色扁油麵搭配小黃瓜絲,再淋上醬油、特調白醋、芝麻醬、蒜泥,這一點也和一般用黃色油麵配上芝麻醬的涼麵不同。至於為什麼要加沙拉醬,有一說是日本料理中,有冷麵這道料理,因為日本人很喜歡吃美乃滋,後來他們試著在醬料裡面加美乃滋,意外發現跟寬麵非常的搭,所以慢慢這樣流傳,就變成嘉義幾乎每家涼麵都加美乃滋了。

而「白雪牌沙拉醬」為何稱為白醋?這可不是標新立異、混淆視聽,那是因為「白雪牌」的創辦人曾於日本料理店當學徒,可惜日籍師傅離開後生意一落千丈,熟客抱怨走味,才發現原來缺少了MAYO(Mayonnaise為美乃滋,MAYO為縮寫)。根據師傅所給紙條,成功破解MAYO,還供應給同業、海產店、小吃攤,將嘉義的味道推廣出去。後來經銷商問起,老闆卻不知道如何稱呼MAYO的中文名,便再次打開紙條,那時字跡已斑剝模糊,依稀只剩「白、醋」二字可見(原意是加入酸味醋調理後的美乃滋),從此白醋成為美乃滋的代名詞。

.蛋飯

蛋飯和蛋炒飯不同,雲林的蛋飯是將蛋與醬油拌炒後放在白飯上,感覺就是「蛋蓋飯」,要攪拌過後再吃。看起來頗為簡單的料理,卻也香氣迷人。

看到這裡,是不是食指大動、垂涎欲滴了呢?下篇還會接著介紹南部、東部與外島小吃喔~

台長: Tinkle
人氣(5,460)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美食情報(食記、食譜、飲品) | 個人分類: 綠蔭聽風 |
此分類下一篇:台灣怪奇小吃大集合(下)
此分類上一篇:新竹人是風的子民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