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1-09 20:26:36| 人氣5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成人雜誌中的女性形象──以PLAYBOY為例〈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肆、結論
光看2001年所發行之《PLAYBOY》封面的每一期,九成以上是一個性感、美麗的女郎正俯首弄姿地注視著每一個過往的目光,這首先就說明瞭雜誌一貫的立場:女人就該是性感、美艷、纖濃合度的曲線,而且不吝於向大眾展示自我的胴體。
女人就該如此嗎?研究者閱讀每一篇封面人物的介紹,發現裡面的文字都會強調她們的與眾不同,如她們的學歷都不錯,頭腦也很聰明,喜歡冒險、勇於對對自己負責,對人生抱持著一些夢想,受到不少目光追求,但是自己對於對象的選擇標準是很要求的云云‧‧‧,光看文章內容似乎是很OK,很符合我們對現代女性的想像:獨立、有主見、不被牽著鼻子走;只是,研究者還是會想問,為什麼這些女人非要脫了衣服之後才能表現出這些特質?難道社會大眾要等到她們都一絲不掛了以後,才會相信她們腦袋裡裝得不是漿糊?這是很奇怪的邏輯,因為我們並不會這樣要求男性說,你要全身精光展示你的性感,我才相信你是真的擁有能力,為什麼只要求女性呢?
展示自己的胴體本身並沒有問題,有很多天體營都是如此,也有不少人認為裸體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在《PLAYBOY》裡面對於這樣的舉動會用「解放」來形容,只是,真的解放了嗎?
《PLAYBOY》對於大部分的照片並沒有文字的說明,也與文章內容無關,唯一僅存的聯繫只在於主角為同一個人,除此之外,看不出來文章內容與照片有何關係,文字是單獨的一種存在,而且在和美艷照片的並排之下,絕少會一開始就抓住人的視線,翻開雜誌,閱聽人在瞬間就會被照片吸引過去,再也無轄顧及一旁被冷落的文章究竟談了些什麼〈除了人物的專訪或一些主題文章的介紹之外〉;照片亦是一種單獨的存在,它不需要文字,文字只會讓人遮住視線,成為一種妨礙,人們只需不停地翻閱著一張張教人遐想的照片,以尋求所謂的「性」趣不斷。
那麼,真正解放了誰呢?究竟是解放,還是被解放?也許《PLAYBOY》無意間混淆了一些觀點,即性的開放意味著什麼?如果在性的開放下,性的主體仍舊是男性雄霸天下的一面倒局勢,女人還是等待著某人來征服的心態,那樣的開放不是開放,也不是進步,而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假像,打著性解放的外皮,行物化女人之實。
被展示的女體也規避了一些問題,如,難道她們不曾設想過別人是用何種眼光來看待這些照片?當她們大聲宣稱,我是我自己的主人時,卻又意願他人以著猥褻的目光來意淫自身〈即便只是圖像〉,別忘了,妳們的照片並沒有任何的說明,所呈現給閱聽人的只是,一個個裸露的女體,姿態撩人,彷彿透露著對性的渴望,期待被安慰、被滿足的「客體」。
沒有人知道這些女人的成就,也許她們擁有高學歷,但是閱聽人看不見這些,因為照片中的女人未曾披戴著學士服;也許她們參加不少保育活動,但是閱聽人看不見這些,因為照片中的女人唯一呈現的是若隱若現的私處。研究者無法想像,當一群男人對著這些照片產生性衝動完,他們還會記得什麼?不過是期待下一期更教人想入非非的相片,然而,女性的主體在哪裡?她還是只能是,「性」的對象。
過去,研究者也看過不少關於女性性感的照片;所謂的性感女人,在《PLAYBOY》的解讀下,似乎是:能挑起男性性慾的女人。但,研究者有其不同的意見,研究者以為,所謂性感的女人是:充滿著魅力的女人。什麼樣的魅力呢?在陽光下辛苦地搬運著貨物的女性勞工、在運動場上揮灑著汗水的女性選手、在馬路上來回奔馳的女性司機‧‧‧這些,都是充滿著魅力的女人,但是,在《PLAYBOY》的眼中,她們登不上性感的檯面,她們的照片無法讓男性閱聽人產生性的衝動,她們根本不應該是性幻想的對象,除非她們脫去那普通的外衣,穿上吊帶式的「性感」內衣,濃妝豔抹地對著鏡頭搔首弄姿,如此才算符合了固有的「性感女神」形象。
這就是《PLAYBOY》意欲塑造的女性形象。
此外,還有幾篇文章抓住了我的視線,有一篇文章的標題是「胖女人也有春天」 〈而且胖還特別放大與反白〉,附加在標題之下,文章的引文為:
他驚異自己在網路上釣到一位「恐龍妹」,終於可以打破往例,在澄澈瑩亮的鏡子面前端詳她的胴體,那筆一般女人飽和的凝脂,容易吹彈即破;那筆一般女人豐滿的雙波,更是澎湃發浪;那比一般女人突出圓滾的小腹,還要軟棉繾綣;那比一般女人鬆綿肥大的雙臀,尤其令人慾海生熱;他案耐不住眼前肥美挑起的情欲,兀自將她扶倒在床上,聽那興奮的喘息,看那流脂的撼動,嗅那淋漓汗氣,望那濕潤的陰道開口,時而收縮,時而舒張‧‧‧
然後整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在討論一個現象,就是胖女人其實比瘦女人在床上更能滿足男性的需求。這透露了什麼?研究者認為這說明瞭幾點問題,首先,這似乎是一種政治正確的表達,因為光是頌揚火辣身段的美女是如何如何地性感,似乎會引起許多女性的攻擊,尤其是一些似乎不那麼符合「性感」標籤的女人,所以,有了這樣的文章出現;但,就文章的內容而言,胖女人價值的決定權只能掌握在男性的手中,她們因為「更」能夠滿足男性的需求而被肯定,胖,也就顯得沒有問題,而這也說明瞭一般人對胖的汙名,其實是來自於「沒有性魅力」的看法,可是,「性感」是由誰來決定的呢?是被觀看的客體,還是注視的主體?如果在《PLAYBOY》的眼光中,胖真的是那麼吸引人,為何沒有一期的封面是那些所謂肥胖的女人?
再說搭配著文章的圖片:一張誇大肥胖的裸體女人,屁股上還穩穩平放著一個插滿燃燒蠟燭的蛋糕,女人面帶靦腆的張口微笑,並用浴巾遮蓋了自己的肚皮;旁邊覆蓋了右下角畫面的是保險套。
不同於其他圖片中自信洋溢的女人大方的展示著她們的胴體,肥胖的女人只能遮遮掩掩地出現在某一處角落,驚鴻一瞥。而且除此之外,閱聽人再也找不到任何肥胖的女人的出現,只除了一些文字,如環肥燕瘦,裝飾性地向讀者們請安。
說到底,肥胖的女人還是無法存活在男性凝視的世界中。
再者,是關於刊載著的廣告,大多是屬於香煙、酒或是汽車廣告,以汽車廣告為例,依舊不脫將女人比喻為車子的心態〈而女人選車,就從來不是選一個老公〉,包括《PLAYBOY》本身的企劃亦然;如一則標題為「其實你最懂她的車」的車子介紹,其引文為 :
速度,通常是一種催情激素,讓男人與女人、女人與車、車與男人之間,激盪出一層接一層,永不間斷地高潮快感。完美的女人,也代表著完美的曲線、完美的身型;而這種完美所傳達給男人的訊息是:危險、神秘,而且讓人迫不及待地想要征服她,解放那身軀底下潛藏的反叛與狂野。學會了馳騁於速度之間,學會了擺脫紅粉陷阱的男人,才能一窺情欲全貌,完美女人才會甘心將她的車交給你疾駛,讓她的心與你飛奔。因為只有你最懂她的車,只有你能帶給她高─潮─不─斷。
研究者要提出說明的是,在《PLAYBOY》的世界中,男與女的關係裡,似乎永遠都是以男性為主,所以女性的車,在被男性所收編後,必須交由男性駕馭,女性失去對於其車子的駕駛權,只因為,「男性證明了自己優於女性」。在駕馭的過程中,隱含著女性隨車被駕馭的意諭,男性不只是掌握了女人的車,也掌握了女人的身體。
因此,歸結出《PLAYBOY》所塑造的女性形象為:
1. 美麗的臉孔。
2. 魔鬼般的身段。
3. 性感〈能引人「性」趣〉的姿態。
4. 等待男性解放的女人。
雖然《PLAYBOY》不斷強調他們所欣賞的美麗有很多種,但是他們所呈現的內容卻是狹隘的,而且純粹是出自於部分男性凝視的目光所聚焦而成的女人,她們來自於哪裡、作了些什麼、喜歡什麼、討厭什麼,都不是重點,重要的是她們展現了她們的胴體,而且足以給予男性閱聽人「性」的渴望與衝動。對於此,《PLAYBOY》老神在在地表示自身的立場為「二十一世紀新好男人最佳讀物」、為「立挺男人絕對自主性 說出男人不敢說的話 展露男人垂涎的女體 邁向男人不朽的勃起」,甚至大聲疾呼:「欣賞美女,是男人爽快的硬道理」,女性在此的確失去了自我的主體意識,而淪為物化的客體,甚至乎,去除那些無關緊要的文字之後,那印有她們身影的照片仍可獨立存在。
這是所謂「二十一世紀新好男人最佳讀物」,他們仍複製了過去對於女人一貫的立場與看法,除了裸體,還是裸體,而且被視為正當。他們不只欺騙女人,也欺騙男人。
於此,研究者以為,我們能作的是要扭轉這樣的陋習:男性的性需求不應當發洩在將女人是作性玩物的舉止上。怎麼做呢?就是抵制這類型的雜誌繼續在市面上流通,甚至是正當的發行;所謂的A書,一開始不是說明了這是「成人」的書籍?既然如此,為何只有男性成為能動的主體,而女性被貶為被觀看的客體?男人要性,女人也要性,我們應當期許男女在性的關係不再扮演著主僕關係,而是平等的伴侶關係。

伍、參考書目
1. Alice Schwarzer著,羅麗君譯〈1998〉《女性的屈辱與勳章:一個德國女性主義者的觀點》,台北:商務印書館。初版。
2. Alice Schwarzer著,劉燕芬譯〈2001〉《大性別》,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初版。
3. 林芳玟〈1999〉《色情研究:從言論自由到符號擬像》,台北:女書文化。初版。
4. Marilyn French著,鄭至麗譯〈1994〉《對抗女人的戰爭》,台北:時報文化。初版。
5. 徐宗國〈1995〉《工作內涵與性別角色》,台北縣:稻香出版社。初版。
6. Jane Mills著,李金梅、林秀娟與賴美忍譯〈1997〉《女話》,台北:書泉出版社。初版。
7. Rosemarie Tong著,刁筱華譯〈1996〉《女性主義思潮》,台北:時報文化。初版。
8. 顧燕翎主編〈2000〉《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女書文化。再版。
9. Pamela Abbott and Claire Wallace著,俞智敏等譯〈1995〉《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台北:巨流。一版。
10. Kate Millett著,宋文傳譯〈2000〉《性政治》,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初版。
11. 文字:Susan Alice Watkins,漫畫:Marisa Rueda / Marta Rodriguez,朱侃如譯〈1995〉《女性主義》,台北縣:立緒文化。初版。
12. 文字:Sophia Phoca,漫畫:Rebecca Wright,謝小芩譯〈1999〉《後女性主義》,台北縣:立緒文化。初版。
13. Patricia Ticineto Clough著,夏傳位譯〈1997〉《女性主義思想:權力、慾望及學術論述》,台北:巨流。
14. 陳敏郎〈1996〉〈西方性別歷史中之性別秩序的社會建構──性別的相對主體性與性別權力思考邏輯的型構〉《婦女與兩性學刊》,7:民85年4月,台北:台大人口研究中心暨婦女研究室,頁167-194。
15. Foucault Michel著,尚衡譯〈1990〉《性意識史》(第一卷),台北:桂冠。
16. Bourdieu Pierre著,蔡筱穎譯〈2000〉《布赫迪厄論電視》,台北:麥田。
17. Barthes Roland著,許薔薔與許綺玲譯〈1998〉《神話學》,台北:桂冠。
18. Barthes Roland著,敖軍譯〈1998〉《流行體系︰流行的神話學》(卷二),台北:桂冠。
19. de Beauvoir Simone著,陶鐵柱譯〈1999〉《第二性》,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20. 顧燕翎.鄭至慧主編〈1999〉《女性主義經典:十八世紀歐洲啟蒙》,台北:女書文化。
21. 陳光興(1992)〈後現代(媒體)社會的解剖師〉,收於葉啟政主編,《當代社會思想巨擘》,台北︰正中書局。
22. Taylor Lisa and Andrew Willis著,簡妙如等譯(1999)《大眾傳播媒體新論》,台北:韋伯文化。
23. Williams Raymond著,馮建三譯(1992)《電視:科技與文化形式》,台北:遠流。
24. Mosco Vincent著,馮建三、程宗明譯(1998)《傳播政治經濟學—再思考與再更新》,台北:五南。
25. Kaplan E. Ann著,曾偉禎等譯(1997)《女性與電影:攝影機前後的女性》,台北:遠流。
26. Grossberg, Lawrence, Ellen Wartella and D. Charles Whitney著,楊意菁、陳芸芸譯(1999)《媒體原理與塑造》,台北:韋伯文化。
27. 陳儒修著(1993)《台灣新電影的歷史文化經驗》(羅頗誠譯),台北︰萬象。
28. 鄭樹森編(1995)《文化批評與華語電影》,台北:麥田。
29. 孫秀蕙〈1996〉〈解讀美容瘦身廣告---以閱聽人分析為主的個案討論〉《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3期,1996年7月。
30. Linda McDowell〈1999〉《Gender, identity, and place:understanding feminist geographies》,Cambridge :Polity Press.
31. Radtke, H. Lorraine and Stam, Henderikus J(eds.)〈1994〉 《Power / gender:social relations in theory and pracice》,LondonSage.
32. 王文科〈1993〉《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33. 郭生玉〈1998〉《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精華。
34. Robert P. Weber著,林義男、陳淳文譯〈1988〉《內容分析法導論》,台北:巨流。

台長: titichiao
人氣(5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