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3-13 18:57:12| 人氣27| 回應0 | 下一篇

閱讀藝術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藝術家群像--莫札特、舒伯特、蕭邦

近日來基於對西方文化以及對數位名音樂家的好奇心驅使下,拜讀了「莫札特」、「舒伯特」、「蕭邦」三本傳記,赫然發現自己對西方文化認識太淺薄,也深深地為書中的歐洲風情與藝術家精神所感動。我心裡想,在距今約二百年前的歐洲是個藝術天堂,不論舞蹈、音樂、文學、繪畫,無一不蓬勃發展,而現今富裕的我們何時才能過著天天有如置身沙龍般的生活呢?

以前我總粗鄙的認為,所謂的「天才」與「偉人」必是非常神聖且零缺點,雖然在藝術方面他們的確是如此,但在其他生活方面則不盡然。他們為時代所逼,在現實與理想中掙扎,如同每一個有夢想卻礙於現實的人一般;又由於身體的不健康連帶影響著情緒反應,或者相反,終使生命陷入低潮,卻也因此創造不朽的作品。閒置諸名人的軼聞逸事不談,令我著迷的卻是他們為藝術而有所堅持的人格。我不禁要讚嘆著:這才是真正的藝術家啊!

莫札特,素有「音樂神童」之稱,而他的成就也證明了他並非浪得虛名。雖然在生命最終幾年他必需舉債度日,以致連棺柩都埋在沒沒無名的貧民墳地中(就連十字架也無,所以也從未有人知曉他被埋在何處),但在莫札特本質上,是充滿機靈與智慧的。他曾有一次把玩朋友的小提琴,過了好幾天後,莫札特在他專注地演奏小提琴的途中停下,對他的朋友說:「如果你的小提琴從上次以後都未調過,那現在它應該比平常少了八分之一音階。」而事實真是如此。莫札特作曲速度之快,前所未見,曾有人說莫札特其實早已在心中寫好了曲子,只差要花時間把它們謄寫出來而已。而莫札特雖然一生為取悅大眾做努力,但他始終視那些逢迎諂媚的人如敝履。

舒伯特,德國人。在當時舒伯特的作品被視為「前衛」、「晦澀難懂」,一生均未受到應有的重視,直至十九世紀末才享有尊崇地位。他的作曲量驚人,但只有「藝術歌曲」使他能夠擠身於名人之列。所謂的「藝術歌曲」不同歌劇以誇張的戲劇手法呈現,而是內隱的,雖然情感豐沛,但絕不能太過鮮明、強烈。它配合著詩人所作的詩品,如同為詩作曲,卻不受其宰制,而舒伯特正是能夠恰如其份從中取得平衡的天才(當然在作曲前得找首能觸動他心靈的好詩)。和其他音樂家不同,他作曲時可以不用鋼琴,他說那反倒會影響他的思緒,讓他無法安心創作,且因他作曲速度之快,而使他被人稱為「通靈」作曲家(指他是在精神恍惚下作曲的)。他一生追求精神生活充裕,而不重外在物質生活。他曾在一家酒吧中憤怒地拒絕了當時自稱為「藝術家」的音樂工作者的邀稿,甚至認為其不配稱為「藝術家」。聆聽舒伯特的作品會發現其中的伴奏已不再處於「伴奏」的地位,而是如主旋律般佔有曲子中重要的部份,也因為他的伴奏過難,而使得他的作品在當時並未大量出版。

蕭邦,首位發現民族音樂裡富藏力量的音樂家,如莫札特般從小即有傲人的音樂天賦,以鋼琴曲聞名。曲風深受波蘭民謠影響,而最後他的曲子也成為波蘭音樂劃時代的代表。愛國的蕭邦曾試圖加入軍隊抵抗帝俄的入侵,卻因身體孱弱而無法如願。雖然如此,他的愛國情操使得他被譽為「愛國鋼琴詩人」。書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有一次蕭邦將他的手放在一位朋友的肩上,難過地說:「我的音樂被人糟蹋了!」因為蕭邦的曲風多細膩精緻,但大多數人卻以強力敲擊鍵盤以表達壯大豐富的旋律。此外蕭邦的作曲量並不多,原因是他極珍視自己的作品,往往有所刪改,錙銖必較,所以同一首曲子可能會有數種不同的版本。他對音樂的堅持,值得每一個閱讀過他一生的人感動。

閱讀這些名人的傳記,我竟羨慕起他們那充滿生命的生活,醇酒、旅行、舞蹈、文學、音樂、美術…,以及與所有的名人邂逅,如遇見巴哈與莫札特的四手聯彈(當時巴哈已享譽樂壇),還有與許許多多的畫家、詩人、作家齊聚充滿藝術氣息的沙龍與酒吧。但有趣的是,我也惋惜這些天才英雄沒有更大的福氣認識彼此,雖然他們身處於同時代的歐洲。如莫札特差一點成為貝多芬的啟蒙老師(只因莫札特太忙),舒伯特因害羞而未與貝多芬成為至交(有人說那是舒伯特畫地自限,他本人其實非常崇拜貝多芬,而最後兩人的安息之地相鄰,紀念碑並與莫札特並排)…..。大體說來,我對歐洲的幻想仍是有著一份憧憬,記得有人提過旅歐的情景,說連在鄉下都有舞者定期表演舞蹈(或者是聚會),而那些舞者只不過是農夫以及來自各行各業的人們,那些舞蹈因子早已深深植入他們的細胞中。令人無法想像的,那會是個多麼快樂又有趣的生活!

◎ 何為藝術?

「藝術」這一詞許多人一聽即為之聞風喪膽,認為它既深奧難懂也太過浩瀚。我認為藝術的確是廣大無邊,但絕非是拒人於千里之外的。舉凡文學、音樂、美術、體育…..,在在無不是藝術,所以它應該是貼近人心,能引起共鳴,非嘩眾取寵,經得起時代洪流考驗的。 在這要談到何為「純藝術」的謬思。舒伯特在嚐試多次譜寫歌劇失敗後終於譜出《冬之旅》──這首真正能觸動他內心真實情感的好詩。他認為好的詩應該簡潔明顯,意象不能太鮮明,否則會破壞文字與旋律間的平衡。這讓我想到大學時教授常常說我們所做的作品太雜,「不夠純!」但又不可簡單到了無新意,他甚至認為所有的畫框都是不必要的,或者畫框只是畫的一部份。他說了逼段很有哲理又像玩笑的話,使我永難忘記:「藝術為隨便的嚴肅,亦是嚴肅的隨便。」如今我終於可以稍稍地體會出這句話隱含的深意了。

到底何為藝術?藝術其實俯拾皆是。它藏在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人類與動物的一舉一動,以及每個跳動悠揚的音符裡。在藝術館中見到簡單純白如蛋形的雕塑,或者鋪灑一地的白沙,投影出如彩虹般美麗的光采。雖然我們並不知道作者的原意,以及他們是在何種情形下完成作品的構思,但就如詮釋學中對文學歧異的解釋:觀賞者如能提出一套自己的解釋並對作品產生共鳴,不論是否符合作者創作的原意,這些都是可被接受的。也因為如此,文學得以多樣化留存且歷久不衰。我認為藝術正是如此,沒有一特定的標準答案,可以天馬行空盡情敖遊在它廣闊的懷抱裡。

◎ 談國小的藝術教育

東方與西方的社會差異頗為懸殊,對藝術的認定似乎從古至今仍視其為次要,古代的戲子、伶官地位低賤,大眾視其為取悅娛樂大眾的玩物,而非真正的表演者,科舉與八股文制也扼殺了許多開放式的幻想及創作,更糟的是中國人喜愛「家傳」、「私授」,使得豐富的文化資產隨著時代變遷且無法廣為流傳而漸被大眾所遺忘。最近有位劉鳳學女士發表了舞蹈新作「唐樂舞」,這是她花了近半世紀為唐代音樂及舞蹈做重建工作的成果,能夠看到一位跑遍世界各地為中國傳統藝術長久努力的人實是難得,不知下一次有像她這般為藝術癡傻的人出現要等到何時。令人欣喜的是,唐樂舞的票房大爆冷門,可見和我一樣期待中國國粹再現的人也不少!

反觀現今,聯考制度雖由學力測驗取代,但學生仍大喊吃不消。雖然社會已體認到藝術對人生的重要,但似乎只有像雲門舞集這般響譽國際的藝術團體才有充足的表演經費及絕佳票房。在一般人的觀念中,藝術仍只能當做興趣,物質生活的重要性仍大於精神生活。雖然藝能科已列入升學的參考條件,但如果不從教育本體做起,這項制度也只能流於「增加學生負擔」的包袱。

要想進入藝術的殿堂一窺究竟並了解其意義是需要學習的,並非一蹴可即。而在其他科目中「尋找標準答案」的模式也令許多人對藝術感到困惑不已。我認為九年一貫中的人文與藝術領域應重新被檢視,如同其他科目,安排持續且循序漸進的教材,而非不著邊際地、無主題式的學習,結構鬆散的課程帶來的後果是使學生仍對藝術一知半解。教師可以學生自身經驗為基礎,設計較生活化的課程,但生活化並非將課程簡化,而是教師可以加深加廣引導學生至未知的領域,增加學生對藝術的更進一步認識。課程可以是主題閱讀,可以是聆聽,可以是活動,也可以是觀賞,等到學生對主題有一定認識時,再開始實作,以此就可解決技巧與創作不能取得平衡的問題。困難的是課程受限於教學節數,音樂、美勞、體育、作文仍沒有統一性,唯有綜合活動與彈性教學節數可以將其融合。

如何培養學生的藝術氣質?我想這問題如「如何培養書香氣息」一樣簡單,即是使學生經常置身充滿藝術氣息的環境,早晚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我認為閱讀是入門的好方法,有人說:「書是印刷的人類。」就因為人的本質與思想存在於書中。透過閱讀,我們可以知道任何一個角落的文化背景,認識古今中外的名人,在書中,藝術的生命力總是源源不絕!

當早晨醒來時,聽一首莫札特的「魔笛」必會使你的精神愉快開朗;當你拖著一身疲憊回家時,來一首巴哈的「G弦之歌」,必會使你的心如剛被濾過沉澱的茶渣一般清爽;當你憂鬱時,聽一首舒伯特的「小夜曲」,讓你像有個和你感同身受的人陪伴在側;當你絕望時,放一首蕭邦的「第二號小夜曲」,就會讓你像看見晨曦般充滿希望。藝術是朋友,也是親人,更可以是自己,你有何理由拒絕它進入你的心坎裡呢?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2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