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1-03 00:38:26| 人氣2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奇聰1103《仁者無敵》第七章-讀後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明道中文系四A
經學通論
指導教授:陳金木
0328302
吳奇聰

人生的終點站,莫過於是棺木了,有人說到,不管是貧窮與富有的人,到頭來,都逃不過生命的終結;所以,人生到底要追求什麼,是見仁見智的,像孔子就幫助原壤,送他一副棺木,讓他順利的好好安葬母親,雖然孔子回想到,以前原壤曾欺負過他,但孔子一想到死者為大,心就軟了下來,不繼前嫌的幫原壤一把,算是另一種的以德報怨吧!
《孝經》 (節錄)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論語.里仁》 (節錄)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論語.學而》 (節錄)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我曾讀過以上關於有關孔子『孝』的言行方面,發現孔子的確是史上最重視禮教的人,使我聯想到,目前社會上,言語暴力充斥,誰也不讓誰的社會亂象。
『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但又有幾人能真正做到呢?人是一種奇妙的動物,雖說是萬物之主,又有點意氣用事,像宰予為了自己的一口氣,就一直要找孔子答辯,卻一直輸,真是無奈啊!
社會上,小人充斥、騙子滿街跑,真是無奈,孔子所在意的禮教,已逐漸薄弱化了,社會上個人只追求自己的功名利碌,無人有真感情,只是一直的互相陷害,互打小報告,人類真是一種互殘的動物啊!要是孔子還在就好了,至少可以潛移默化他們。
此篇說到了葬禮,相傳中國很早就形成一套繁瑣的喪葬禮宜,儒家經典【周禮】、【儀禮】、【禮記】都有專門的記載。這些禮儀複雜,名目繁多,概括起來可分為殯斂死者、舉辦喪事、居喪守孝三個部分。
殯斂死者之禮。人在彌留之際,居於正寢之室,家屬守在床邊,將輕柔的絲棉放在垂死者的口鼻之上,驗其是否還有呼吸,即所謂“屬纏以俟絕氣”。人死後,假屬拿著死者的衣服,反覆呼叫死者的名字,希望能把死者的靈魂從幽冥之界喚回來,以使死者復生。

明清時期。明朝的喪葬制度,在頑固地保存歷史傳統的同時,也出現許多新變化,表現出和社會制度相適應的時代特點。朱元璋在位期間,對喪葬禮儀有不少改革。如陵寢制度的改變、喪服的改革、禁止火葬、取消喪服奔喪之制及修改喪葬律例等。這些改革,和以往的傳統喪禮相比,有含進步意義的,也有消極的甚至有些不明所以的,但是喪葬制度依舊能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狀況。

宮廷喪禮是歷代喪葬文化的集中表現。清代帝后之葬,既沿用儒家傳統喪禮,又保留某些滿州習俗,非常隆重複雜,糜費驚人。
北方民族的樹葬
樹葬,就是把屍體置於深山野外的樹上,任其腐爛風化。這種習俗的由來,一般人認為同游獵經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主要流行在北方一些少數民族中。
藏族的天葬
藏族的喪葬習俗,宗教色彩極濃。其葬法,除了達賴、班禪用塔葬,活佛、大喇嘛用火葬外,其他人普遍用天葬。而所謂天葬,就是屍體既不掩埋,也不火化,而是餵食飛禽。

各個朝代、民族的喪葬制度都因應著時代的變遷,而又所不同,雖然喪葬制度不過是眾多禮儀制度的一項,但是它依照社會型態、經濟情況、思想文化及生活習性等,而使喪葬制度的演變經由改朝換代而有所不同,所以,喪葬制度的演變過程仍然值得我們注意。

台長: 中文小僂儸
人氣(2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