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2-26 16:02:33| 人氣2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崛起逼美國加速重返亞太 終極目標--全面控制歐亞大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國崛起逼美國加速重返亞太 終極目標--全面控制歐亞大陸

2012-12-26 15:50:47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綜合報導

2012 年的亞太可謂極不平凡。美國「戰略重心東移」於今年在亞太地區漸次展開。自美國宣佈該戰略以來,軍事上新動作頻頻,在亞太地區多次進行軍演,加強與亞太國家軍事聯繫,並進行了一系列軍事部署。中國社科院 26 日發佈的《亞太藍皮書》更認為,美國在「重返亞太」戰略佈局上已經初步取得成效。專家分析,美國開展一系列動作主要是為了遏制中國崛起,有步驟的達成其全面控制歐亞大陸的終極目標,而中國的崛起勢頭進一步加強了其戰略重點轉移的必要性、緊迫性。

中新網報導,今年以來,美國頻繁在亞太地區進行軍事演習,其規模、次數還有頻率都超出以往,針對性也更強。

值得注意的是, 6 月 21 日,美日韓三國首次進行了聯合演習。一直以來,日美和韓美雖互為軍事同盟國,但日韓之間一直沒有形成軍事同盟的關係。這次突破性的三國聯合軍事演習,外界認為美國正力促形成美日韓聯合軍事行動機制,希望就此促成三方結成軍事同盟。日本 NHK 電視臺評論稱,三國軍演的目的直指朝鮮,並意在牽制中國。

除此之外,日美也多次進行聯合軍演,其中不乏針對中國的「奪島」演習。專家指出,隨著美國全球戰略重心東移,美國將繼續支使日本在前台活躍搞事,目的是不讓中國消停,一直保持緊張狀態。

2 月,美泰舉行代號「金色眼鏡蛇」的亞太最大規模聯合軍演。 6 月 29 日,美國主導的 22 國「環太平洋 -2012」史上最大規模海上軍事演習拉開帷幕。 7 月,美菲上演了「卡拉特 2012」聯合軍事演習。 8 月,美韓又進行了聯合軍演……

美軍一系列的演習讓人應接不暇,其意圖也讓外界多有猜測。對此,海軍軍事專家李傑表示,美國頻繁而又大規模的軍演主要就是針對中國而進行的,通過軍演向外界顯示出「中國是美國的最大威脅」的印象,同時也讓美國在亞太的盟友看到美國強大的軍事力量,讓他們更加地依附於美國,並更多地購買美國的武器。可以說,美國的行動有多重的戰略目的。

中國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副所長張軍社認為,今年以來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演從規模、次數和頻率都是空前的,其中很多是與中國有領土爭端國家進行,針對中國意圖明顯。

中國社科院海疆問題學者王曉鵬也表示,美國秉持著「遏制中國」的思維,在亞太進行高密度、大規模軍演很大程度上都是針對中國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今 (26) 日發佈的《亞太藍皮書》認為,如果說 2011 年是美國「重返亞太」戰略全面實施的年份,那? 2012 年這一戰略已經初步取得成效。(接下頁)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院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北京聯合舉辦《亞太地區發展報告 (2013)》新聞發佈暨中國周邊環境與戰略學術研討會,會議正式發佈《亞太地區發展報告 (2013)》。

——在政治領域,美國以經濟措施為依託,推廣美國式的民主價值理念。

歐巴馬連任後首次訪問中南半島國家,其中對緬甸的訪問尤其令人關注。緬甸長期受到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美國以放鬆經濟制裁、增加經濟援助為手段,要求緬甸政府改變現行的政治體制,加快民主化進程,給予反對黨更大的自由度與許可權等。未來中南半島仍將是美國擴充政治影響力的重點區域。

——在軍事領域,美國強化與亞太國家之間的雙邊軍事同盟關係,包括美日、美韓、美泰、美菲、美澳關係。

藍皮書認為,美澳就在澳大利亞駐軍達成了共識;美國參議院就釣魚島防衛通過決議。這都表明美國「重返亞太」在軍事領域已經進入實質性階段。此外,美國國防部部長帕內塔明確表態未來 10 年內將把美國海軍力量的 60% 部署在亞太地區,並在該地區進行更多的軍事演習。

——在外交領域,以東亞峰會等多邊機制為平台直接插手亞太事務是「重返亞太」戰略的重點之一,比如美國與日本一起聯合一些南海聲索國在東亞峰會上挑動南海問題爭端。

同時,美國積極推動與區域內大國的合作充當「再平衡」的籌碼。為了平衡中國崛起的影響,美國開始強化與印度的合作,甚至接納「印太」概念以取代「亞太」概念,其基本動機就是通過提高印度的區域影響力來平衡中國的影響力。

反過來,美國也不允許其盟友質疑其「重返亞太」戰略。不久前,針對澳大利亞政界前領導人的言論,美國國務卿希拉芯明確警告澳大利亞不要在澳美與澳中之間做出「錯誤的選擇」。

——在經濟領域,美國倡導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 (TPP) 談判雖然還沒有完成,但它對亞洲區域經濟合作原有的進程乃至發展方向已經產生了重大影響。

藍皮書稱,對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的可持續性前景,國內外還存在分歧。悲觀論者基於美國的實力下降認為這一戰略將成為美國最大的「爛尾工程」。對此,藍皮書認為,對美國繼續實施「重返亞太」戰略的決心與能力都不能低估。因為在美國看來,如何成功地應對中國崛起是其 21 世紀面臨的最大任務。

至於目前美國經濟的低迷,藍皮書認為這「只是周期性的現象」,因為困擾美國經濟兩個最大的難題都並非是無解的:

一是債務危機。美國只要能夠繼續順利地實施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並最終提高通貨膨脹率,其鉅額債務會在短時期內轉嫁出去。

二是實體經濟衰落與「再工業化」。在各國尋求新一輪經濟周期支柱產業的競爭中,美國的「再工業化」戰略可以說恰逢其時。無論新一輪經濟周期支柱產業是數位技術還是低碳經濟,美國都有其獨特的競爭優勢。(接下頁)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任衛東表示,美國全球戰略調整即重返亞太以來,中美戰略關係和中國安全環境發生歷史性重大變化。這種變化絕非出自某屆總統的個人偏好或兩國之間的所謂戰略誤判,而有其必然的戰略根源,是美國全球戰略進入新階段的必然結果。

《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任衛東指出,從地緣政治角度看,自冷戰結束以來,美國全球戰略大體經歷了兩大歷史階段:頭 10 年即上世紀 90 年代,戰略重點是消化東歐,主要方式是北約東擴和歐盟東擴;新世紀頭 10 年,戰略重點是在中東和中亞擴張,主要方式是發動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戰爭,策動以獨聯體國家為主要物件的?色革命,以及實施大中東民主化計劃。美國的總目標是全面控制歐亞大陸,而掃清這些週邊的目的是為最終制服中俄鋪平道路。

新世紀第二個 10 年開始前後,美國在中亞、中東的戰略任務告一段落。儘管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極不順利,但美國成功推翻了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反美政權,扶植起親美政權。所以,美國戰略重點從中亞、中東轉向東亞完全是按既定計劃實施的戰略步驟,不存在亂了方寸、沒有章法的問題,只是中國崛起的勢頭進一步加強了其戰略重點轉移的必要性、緊迫性而已。

自戰略重點調整以來,美國在東亞的一系列戰略舉措,概括起來就是政治上圍著中國搞統戰,軍事上針對中國搞部署,經濟上瓦解中國影響力。東亞是全球最具經濟活力國家特別集中的地區,實際上,東亞也已成為中國影響力最大的地區。出於霸權主義的地緣政治需要,美國決不允許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對岸出現不受美國控制的、統一的地緣政治板塊。經過二戰和冷戰,美國在大西洋對岸成功地做到了這點,現在則試圖通過新型冷戰在太平洋對岸也實現同樣目標。

另外,中國最發達和繁榮的城市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在這一地區最容易對中國經濟造成重大傷害。而且中國對外貿易和能源供應的最主要通道是海上航線,控制了西太平洋經馬六甲至印度洋一線就等於掐住了中國的經濟命脈。所以,將戰略重點放在亞太特別是東亞,對美國來說必要,對中國來說致命。

戰略重點轉向亞太,意味著美國已將中國作為其現階段全球戰略的主要目標,這就把中國推上了風口浪尖的位置,退無可退,躲無可躲,只能針鋒相對。值得警惕的是,美國不會對中國只搞單純的遏制,即阻止中國影響力的擴展。從美蘇冷戰的歷史經驗看,遏制的背後必然伴隨著謀殺。美國在非洲排擠中國經濟利益和政治影響力,在中東卡中國的能源咽喉,在中國周邊尋找和扶持牽制力量,更在東亞直搗中國安全和發展要害,再加上從內部進行的滲透、演變和分裂,這已經不是簡單的以阻止擴張為目的的遏制 (contain) ,而是以操控乃至窒息為目的的扼制 (choke) 。對此,只強調辦好自己的事,只從內部進行體制改革是不夠的,必須給予地緣政治上的有力回應。

太平洋關係與大西洋關係有本質的不同,中國不可能成為美國的盟國。擺在中國面前的出路只有兩條,要?頂住外部壓力,獨立自主地在未來多中心化的世界格局中佔有一席之地;要?步蘇聯的後塵,再經歷一次劫後餘生的摧殘。鬥爭的尖銳性自不待言,但 5000 年來的文化底蘊和 63 年來的革命建設成就應該使中國能夠戰勝挑戰。

新聞來源:鉅亨網

台長: 陳小花
人氣(2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