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2-20 20:40:02| 人氣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圍龍屋特色建築 體現先民生活智慧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圍龍屋特色建築 體現先民生活智慧

2012-12-20 20:40:00

廖期錚 林敬祐 中國廣東梅州

圍龍屋是廣東省客家人最主要的傳統民居建築,根據當地學者統計,光是在梅州市就有至少4萬幢圍龍屋,圍龍屋不但體現客家人長幼有序的倫理觀,也處處展現老祖先生活智慧,不過隨著時代變遷,經濟條件的改善,越來越少客家人願意住圍龍屋,保存狀況也令人擔憂,因此有些家族將圍龍屋轉型成觀光旅遊用途,希望藉此保留祖先珍貴的遺產。

記者:「在梅縣光是圍龍屋就有3到4萬幢之多,由於設計後高前低,住起來冬暖夏涼,因此被選作中國五大適合人居住的民居之一,現在就帶大家來了解圍龍屋設計的巧妙之處。」

依山而建的圍龍屋,後頭高聳的圍龍畫出一道美麗的弧線,不但美觀更可以防賊、擋風。

圍龍屋居民 謝振華:「三個大門閂起來,這裡面就圍住了,沒人進得來,小偷就進不來了,也沒人爬這麼高,一般人不會爬這麼高。」

客家先民的智慧還不只於此,一般的圍龍屋多是坐北朝南,前面半圓形的大水塘,除了防火,到了夏天更成了一道抵擋暑氣的天然屏障。

圍龍屋居民 謝恩文:「很涼爽,特別是天氣熱的時候,6、7月天氣熱 ,瓦房不會這麼熱,散熱比較好。」

嘉應大學客家研究院副院長 宋德劍:「南面夏天,風從南面徐徐吹來,風掠過水面,而且圍龍屋是前低後高,那這種涼風,涼涼的風從水面掠過,吹到每一個房間、每一個角落。」

客家人不只懂得如何生活,更注重家庭倫理,以堂屋為中心,越靠近中心的橫屋,所住的輩分就越大,讓長幼有序的精神實踐在建築中。

嘉應大學客家研究院副院長 宋德劍:「一堂比一堂高,而且住得越高,是輩分越高的人住的,而且圍龍屋的橫屋,是向兩邊對稱的,越是靠近中間祖堂的地方,也是輩分越高的,所以住在裡面的人,他就知道,我們什麼樣的人,要住什麼樣的房子」

不過隨著時代變遷、經濟發展,年輕人大都往都市尋求機會,也打散了原本的大家族,像這幢位於梅州市南口村謝家圍龍屋,全盛時期曾住著20戶人家,但現在卻僅剩2、3戶。

圍龍屋居民 周繡蘭:「留下來都是農民,耕田的,耕種種到老的,我孫子兒子都出門了,只剩我一個人。」

93歲的阿婆頭髮斑白,孤單的身影等待過年子孫再度團聚,而空蕩蕩的大房子,也就因此成了家禽、家畜的遊樂場,儘管如此,謝家人還是會定期翻修、打掃圍龍屋。

圍龍屋居民 謝振華:「瓦上會修一下,牆壁就沒辦法,這房子如果不維修,就很容易就壞了。」

同樣是家族分散,同樣希望堅守祖宗留下來的財產,梁家人則是選擇將祖屋的一部分拿來轉型成特色餐廳。

參觀、吃飯的遊客絡繹不絕,讓原本空蕩的圍龍屋增添不少熱鬧的氣氛,在這裡吃的是道地客家菜,體驗的是傳統客家民居。

梁家第四代媳婦 鄧瓊香:「以前是農民什麼都會做,做客家菜、做農家菜,自己都會做,又有這麼好的環境,自己的祖屋就拿來轉型。」

遊客:「就來體會一下,老祖先吃飯的方式、住的地方。」

位於梅州市中心的承德樓,在梁家第四代、第五代婆媳聯手經營下,從梅州客家點心賣起,現在已經成了當地知名的餐廳,將老房子賦予新的意涵,讓傳統圍龍屋也可以順應著時代的變遷,得以繼續延續命脈。

新聞來源:客家電視

台長: 陳小花
人氣(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