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1-06 07:21:21| 人氣3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破釜沈舟面對京都議定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4.11.06  中國時報
破釜沈舟面對京都議定書
呂理德


明年一月起,管制溫室效應氣體的京都議定書就要正式生效了,國內六十九個關心台灣與全球環境的環保團體,日前舉行記者會,希望政府能以破釜沈舟,勇敢面對京都議定書。但這樣的聲音只是環保團體叫叫罷了。

從一九九二年聯合國推動管制溫室效應氣體的環保公約以來,台灣政府、企業界就一直忽視這項國際環保公約所可能帶來的衝擊,因此在這項環保公約醞釀簽署的同時,政府仍大量發展高二氧化碳排放與高耗水之產業,例如五輕、六輕設廠,在此之後十年期間,各種燃煤電廠也紛紛獲得設廠許可,機動車輛數目也是以倍數增加,使台灣的二氧化碳排放在數年間驟升,一九九○年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為一億二千一百萬公噸,二○○二年為二億三千一百萬公噸,增幅高達七四.六六%。


更令人擔憂的是,目前政府仍持續推動低產值、高耗能、高二氧化碳排放與高耗水產業,包括中鋼集團規劃在台中港區投資興建年產二百萬公噸的一貫作業煉鋼廠;中油在高雄林園推動第二個百萬噸的乙烯投資計畫,在雲林台西成立雲林石化科技園區合資公司,推動石化園區設廠計畫等。依環保署推估資料,到二○二○年能源部門之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達到四億六千一百萬公噸。而台灣每減少一公噸二氧化碳的邊際成本約為四百美元,相較約為其他工業國成本之十倍(以美國為例),二氧化碳減量所需邊際成本之高幾乎為世界數一數二,已嚴重衝擊我國之產業競爭力。

全世界各國都必須面對京都議定書所帶來的經濟產業的衝擊,而不是只有台灣,以德國為例,他們就把這樣的產業危機化為產業轉型的轉機,從一九九二年簽署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後,起先德國政府也未真正認真考慮如何因應,多數仍停留在觀望與說說而已,但一九九八年德國紅綠聯盟成立後,綠黨開始入主政府,成為社民黨執政共同伙伴,整個情勢才有了極大的轉變,綠黨負責人費雪就明白表示,「這是一項產業的轉機」。為了解決二氧化碳問題,就必須有節能機動車輛問世,也必須有新的發電設備,於是就有新的產業形成,這些所可能帶來新的商機,說穿了就是另一次工業革命。

經過六、七年的努力,德國成功達到京都議定書所規定的減量目標,在二○○○年德國已經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至比一九九○年水準還要再少十九%,而相對德國產業發展並未受到影響。

德國的經驗告訴我們,面對京都議定書只有全民上下一心,以破釜沈舟之心勇敢面對,將此化為第三次產業革命,最後仍會柳暗花明又一村。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3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