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11-22 19:23:24| 人氣14| 回應0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現代農業綠色發展的方向——吉林省推廣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綜述


現代農業綠色發展的方向——吉林省推廣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綜述

幹旱缺墑、黑土流失、秸稈焚燒、大氣污染、地力下降、土壤板結是傳統農耕帶來的巨大危害,也是幾十年來困擾吉林省農業生產發展和糧食產量穩步增長的瓶頸,更是制約農業可持續發展、制約現代農業建設及農民增收致富的突出障礙。

吉林省農機系統十餘年的實踐,已為破解這一難題找到路徑——以玉米秸稈還田覆蓋免耕播種為核心的保護性耕作技術。

十年前,吉林省廣大農機農藝科技推廣人員會同中科院、中國農大、中國農科院等單位的專傢學者,從綠色農業、綠色發展的理念出發,開始引進、試驗、示范、推廣以玉米秸稈還田覆蓋免耕播種為核心的保護性耕作技術,從秸稈還田覆蓋免耕、保水、保土入手,開始瞭玉米秸稈還田覆蓋對土壤及水分作用與影響的研究試驗工作,旨在通過接管覆蓋還田免耕,實現種植玉米的同時培肥地力、疏松土壤、蓄水保墑、消除秸稈焚燒和可持續生態綠色農業發展。在眾多吉林農機、農業科技推廣人員和中國科學院、中國農科院的專傢共同努力、艱苦創新下,2009年,我國第一臺“康達”牽引式重型玉米免耕播種機在吉林康達農業機械有限公司誕生。“吉林康達”牽引式重型免耕播種機的問世,標志著吉林省乃至我國保護性耕作技術開啟瞭從科研走向生產應用的新篇章,具有影響全國的裡程碑意義。歷經三年多時間的反復試驗、驗證、改進、完善,“吉林康達”終於在2012年走向成熟,實現瞭真正意義上的秸稈覆蓋條件下的直接免耕播種作業,成為我國自主研發的專用玉米免耕播種機,標志著我國擁有瞭具有國際水準的保護性耕作關鍵機具。

有瞭保護性耕作最關鍵的專用機具,改變農民幾千年來的觀念、習慣就成瞭最大的問題。

為瞭讓更多的農民瞭解、認識、接受這種“不整地、不打壟、不滅茬”、滿地都是“苞米秸稈”就直接種地的生產方式,廣大農機、農藝科技與推廣人員開始瞭全面培訓、典型示范、現場展示、補貼拉動等一系列推廣推進行動,農機大戶、農機合作社便成瞭保護性耕作技術的試驗、演示、展示的示范場。示范戶承擔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示范項目購置免耕播種機、深松機、玉米收獲機、打藥機等關鍵作業機具給予購機補貼,特別是購置關鍵機具——牽引式重型玉米專用免耕播種機更是給予總計超過70%的累加補貼,解決瞭農戶買不起機具問題;對於接受和應用保護性耕作技術種植玉米的農戶、地塊給予瞭適度的作業補貼,解決瞭農戶擔心產量減少和冒風險必有補償的心理調整問題;對於開展技術培訓、指導服務的農機系統推廣人員,給予瞭開展工作的差旅、交通和手段的經費缺乏問題,等等。一系列行之有效、求真務實、貼地氣的措施,極大地調動瞭各方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令保護性耕作技術由少變多、由小變大,在吉林省形成瞭快速發展、蔓延的喜人形勢。

為瞭讓壟作地區的農民也用上保護性耕作技術,省農委組織相關科技人員深入研究探索、典型試驗,一舉成功推出瞭平作等行距、平坐寬窄行,壟作等行距和壟作寬窄行兩類四種保護性耕作技術應用模式,有效解決瞭不同區域、不同農戶、不同習慣的農民接受和應用保護性耕作技術的難題,也掃清瞭保護性耕作技術快速推進中遇到的障礙。

秸稈覆蓋量大影響播種質量,影響地溫回升逐漸成為瞭玉米高產區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的障礙和限制因素,為此,廣大農機、農藝科技人員會同示范農戶,經反復實踐、潛心探索,提出瞭覆蓋秸稈“條帶歸行”、秋季“條帶淺旋”的技術方法,有效解決瞭春季播種出苗慢、地溫低、播種質量受影響的問題。秸稈覆蓋地表風吹堆積這種發生影響並不大的問題,科技推廣人員也早有瞭辦法,秋季玉米收獲機收獲作業時適當留高茬,茬上秸稈粉碎或“切段”還田覆蓋地表就有效解決瞭風吹堆積的問題,留高茬固土防風、形成防風墻,秸稈受高留的根茬阻擋無法“串動”,一舉雙得,更成為瞭多種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中的優選,成為瞭抗風蝕水蝕的理想措施。

五年的砥礪前行,換得瞭喜人的收獲——

連續實施保護性耕作的地塊,擔心的病蟲草害問題沒有大發生或不可控制,早已離開人們記憶的田間蚯蚓又回來瞭,彌漫天空的秸稈煙塵不見瞭,貧瘠退化的土地變得肥沃瞭,土壤團粒結構和有機質含量提高瞭,黑土流失養分丟失一去不復返瞭,無雨旱有雨澇現象沒有瞭,增產節支綠色環保生態可持續農業由此回來瞭。專傢測試觀察表明,應用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地塊,土壤水庫形成瞭,抗旱保墑能力增強瞭,土壤肥力恢復瞭,黑土流失杜絕瞭,貧瘠土地肥沃瞭,過去不得不燒掉的秸稈,現在成瞭還田覆蓋地表、培肥地力的“寶貝”,成瞭農民難得的有機肥料,保護性耕作技術也成瞭農民贊不絕口的好技術,讓農民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收入的最實用技術。農民們算瞭這樣一筆帳,那就是保護性耕作技術可讓農民節省生產投入每公頃達1500餘元,增產玉米高達3%—18%,幹旱年景、中西部幹旱半幹旱地區和沙壤土等地塊,增產增收和土壤蓄水保墑能力效果更加明顯。

據不完全統計,全省2012年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面積僅為215.7萬畝,到2017年已達到瞭1082.4萬畝,增長瞭5倍;應用保護性耕作技術所必備的專用免耕播種機更從2012年的2700臺左右猛增到2017年的13962臺,增長瞭4倍有餘;農民從最初隻能選擇“吉林康達”牌一種免耕播種機,如今已有德邦大為、北大荒眾榮、東遼大元等近三十個品牌供農民選擇,吉林省研發生產的“吉林康達”“農安恩達”等專用深松機械也成為瞭領航國內深松機市場的高性能、高端產品,吉林省研發的免耕播種機和深松機械成為瞭全國發展的風向標。

吉林省保護性耕作技術發展換來瞭農業可持續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的美好碩果:秸稈焚燒污染環境的社會性難題找到瞭答案,黑土流失土壤退化問題找到瞭控制辦法,糧食降價農民收入減少問題找到瞭解決途徑,現代農業綠色發展問題找到瞭方向,淡水消耗過大與抗旱保豐收問題找到瞭出路,更找到瞭保障國傢糧食安全問題的良策。


保護性耕作 省事高產受青睞

今年河南全省選取17個示范縣,計劃推廣應用保護性耕作技術38萬畝。



2015-06-12 09:50:00


方城:全面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

(特約記者李超峰 通訊員文國生)剛剛過去的秋播季節,方城縣券橋鄉馬崗村農機手姚德相的手機成瞭“熱線”,一直響個不停。從2007年開始,方城縣綜合農機、農技部門的技術骨幹,成立瞭培訓、機械、農藝、信息、後勤5個實施小組,有計劃、有組織地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



2013-11-06 15:29:00


河南方城:保護性耕作每畝節支189元

從2007年開始,方城縣綜合農機、農技部門的技術骨幹,成立瞭培訓、機械、農藝、信息、後勤5個實施小組,有計劃,有組織地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預計5年內,方城保護性耕作面積將占全縣總耕地面積的50%以上。



2013-10-11 01:00:42


現代農業綠色發展的方向——吉林省推廣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綜述

吉林省農機系統十餘年的實踐,已為破解這一難題找到路徑——以玉米秸稈還田覆蓋免耕播種為核心的保護性耕作技術。有瞭保護性耕作最關鍵的專用機具,改變農民幾千年來的觀念、習慣就成瞭最大的問題。

2AE7FB1AD57C6BA0

台長: sam028yy06
人氣(1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