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7-26 12:16:04| 人氣1,35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資訊素養教育之三角關係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慢慢寫, 寫到快進入八月了, 我還是理不出一個完整的結構, 但還是得繼續從零散的片面繼續累積厚度. 寫這種看似嚴謹的報告, 有時後還是需要一些靈感. 


我在密西根蒐集到了兩個重要資料, 一個是資訊融入領域教學的架構, 叫做TPACK, 另一個則是教學架構, 叫做
Framework for 21things4students裡面的架構. 之前很粗淺的把TPACK當作是一個學術級的理論, 把21-4網站當作是一個實用的教學資源. 但前者太空洞, 後者太實務而未必適合台灣, 想來想去還是覺得不該只是粗淺的套用. 

剛剛, 一個三角關係的靈感浮現在腦海中...對了! 這兩個應該是資訊素養教育裡面的兩個底腳, 化為台灣推行之策略, 可將TPACK視為領域教師之依循, Framework則是資訊教師之依循. 而帶領這個三角形方向的頂角, 則是教育政策面的課程綱要. 



資訊素養教育的三角關係--政策+TPACK+Framework

備註1:
TPACK原稱TPCK, 是科技(Technology), 教學法(Pedagogy), 領域學科(Content)三種知識構成的模式. 

備註2:
Framework的上半部二十一世紀學生應學得之能力, 包含資訊(Information), 媒體(Media), 科技(Technology), 學習與創新(Learning & Innovation), 生活與生涯(Life & Career)等能力. 在21-4網站中的課程, 除了學習應用資訊科技工具與資源之外, 都與上述之能力息息相關, 且與領域教學與重大議題(Core subjects & Theme)內容相關, 而非獨立的資訊課程.

備註3:
TPACK的中心, 意指教師最好能具備TPC三種知識, 並能融合於合適的課程教學中. 實際上, 科技知識(TK)因人而異, 可由資訊科技教師協助應用能力的培養或課程設計的想法交流. Framework的核心課程與議題(C&T)資訊教師最好能在資訊科技的課程中融入, 而這方面則需要領域/學科教師的支持或支援. 

台長: 黑糖潤餅捲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1,355)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