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9-17 17:00:57| 人氣4,836|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的火星小孩》(Martian Child)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鰥夫大衛(David)是有名的科幻小說家,丹尼斯(Dennis)是自稱來自火星的小孩。這兩人會迸出怎樣的火花呢?

 

丹尼斯成天躲在箱子裡,不肯和他人接觸,宣稱自己來自火星,火星人會接他回去。大衛不顧姐姐的勸說,堅持要領養這個怪咖小孩。剛開始還算順利。大衛覺得丹尼斯推翻自己的許多既定假設,帶給他不少靈感;他也耐著性子聆聽丹尼斯的「火星」論,希望走進丹尼斯的世界。只是,蜜月期總會過去。

 

事實上,丹尼斯的問題很多,他跟同學處得不好、他會偷竊……,他不斷更換學校。社工人員開始懷疑大衛無法勝任父母的角色(父母不僅要跟孩子當朋友,還要具有權威),大衛也漸漸受不了丹尼斯。

 

鋪陳很細膩,結局普普,但結尾的旁白發人深省:「有時候我們忘了,孩子只是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他們就像外星人一樣,擁有無限的潛能與能量,他們正學習如何成為一個人類」。

 

許多父母就像大衛一樣,不顧眾人質疑,自己也沒幾分把握,就勇敢迎接小生命。孩子剛出世,一切都很新鮮──父母逗弄著他的小手、看著他牙牙學語、模仿他的「娃娃音」。只不過,父母也有自己的世界,他們終究會膩,而孩子又無法一夕長大。

 

「每個孩子都在學習當個人類」,這牽涉到如何在「作自己」與「融入社會」之間取得平衡。有人一生都在思考這個問題,一輩子都在這兩個極端之間游移。只是成人不會像丹尼斯那樣,說自己來自火星,但他們會說:「我跟其他人是不同世界的」、「你們都不了解我」。這種連父母都無解的問題,又怎能要求孩子「瞬間」有解?

 

一過了蜜月期,大衛便覺得丹尼斯不可理喻。直到他的新作《來自火星的小孩》遭到出版商回絕,他才恍然大悟,他也面臨「作自己」與「融入社會」之間的衝突。父母難為,這是眾所皆知的事,但父母往往忽略「小孩難為」。

         如何在「作自己」與「融入社會」之間取得平衡?這個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甚至連父母自己,也可能花一生的時間來思考,再說,類似的問題也不只這一個。因此,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不可能一一下達「指令」,否則不但會累壞自己,也害了孩子,畢竟父母也一直在學習──如何當個人類。

  父母的心情很矛盾,一方面,希望孩子快樂,另一方面,又害怕他跟社會脫節。我想,父母能做的,只是在一旁支持孩子,告訴他:「不論如何,我們都愛你」,如果他走偏了,稍微將他扶正,但又不能扼殺他的想像空間。只是,作起來何其容易.......

台長: Resplendir
人氣(4,836)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電影賞析 |
此分類下一篇:《心中的小星星》(Taare Zameen Par)
此分類上一篇:《盲流感》(Blindness)

chaos
這部片有看過還不錯,
am i 火星小孩?
2010-01-14 22:21:5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