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8-15 18:24:28| 人氣22|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天津市寧河區林業科技創新發展 扮美綠色新農村

天津市寧河區林業科技創新發展扮美綠色新農村

夕陽下,滿眼蔥綠的林木,獨具匠心的造型,星羅棋佈的田塍,描畫出天津寧河新農村的美麗面容。駕車行駛在寬闊的鄉村公路,兩旁高大筆直的白楊、法桐點綴瞭生活的美景,抬頭望去,參天大樹幾可遮天蔽日,營造夏日難得的清涼。所有這些,仿佛在回憶、見證著寧河林業的每一步發展,每一份進步。

時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成為全區幹部群眾的共識和行動指南。2018年,天津市寧河區完成造林面積6.76萬畝,其中新造林完成5.16萬畝,完成造林任務占市下達任務的149%,完成新造林任務占市下達任務的135%,成為寧河“同心共築綠色夢,於無聲處寫華章”的生動寫照……

破難題 鹽堿地裡現生機

漫步在寧河區的大街小巷,楊樹、柳樹、白蠟、法桐等各類樹種應接不暇,仿佛置身於森林世界之中,處處是綠、處處是景。看著參天大樹,我們很難想象它們生自於一片鹽堿地裡。

寧河區位於渤海之濱、天津市東北部,地處京津唐大城市群中間地帶,面向廣闊的華北、東北平原。曾經的退海之地導致寧河土地鹽堿性強,先天不足之缺陷導致造林成活率不高,這成瞭阻礙寧河綠色夢的一個難題。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古今事業皆成於實。一切難題,隻有在實幹中才能破解;一切辦法,隻有在實幹中才能見效。

“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摸索試驗,我們研究出瞭4招鹽堿地裡種大樹的妙招。”寧河區林業局副局長曹萬月驕傲地說。

據瞭解,為瞭解決土地鹽堿難題,寧河區在需要種樹的地方深挖土地,更換土壤,為植樹造林解決第一步土地難題;同時,鋪設濾層、濾管、濾網,減少鹽堿對樹木的侵蝕;在種植種類上,選取耐鹽堿或淺根系樹種,提高造林成活率;最後便是加大對鹽堿嚴重地塊兒的管護力度。

此外,寧河區結合區內土壤墑情和立地條件,創新植樹造林技術,研究出瞭“三埋兩踩一提苗”的方法。即植樹前先挖坑埋一層土,放入樹苗再埋一層土,同時為瞭提高樹苗與地下土距離再提一下苗,之後踩實,接著澆三遍水後,埋最後一遍土封坑,踩實土壤。

一個個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妙招為這片鹽堿地披上瞭綠色的華麗衣裳。金葉復葉槭、國槐等各類樹種數不勝數,錯落有致、綠意蔥蔥的樹木把這座小城點綴得像花園一般。然而,能在鹽堿地上將各種適宜的樹苗種活種好,這要歸功於寧河區有一個樹種大“寶庫”──寧河苗圃場。

寧河苗圃場為區林業局下屬單位,致力於選育優質樹種。為高質量完成每年的綠化任務,該場專門成立瞭由場長牽頭的“綠化工作領導小組”,做到工作制度化、任務常態化、責任明確化,形成瞭“場長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的工作格局,使組織、分工、任務、落實及方案、存檔等層層相連、環環相扣,形成瞭各自責任的閉環。

近年來,該場培育固定苗木良種生產基地1100畝,主要用材林、防護林樹種面積700畝。其中,蘇柳系列200畝;楊樹新品種150畝;槐類150畝;法桐、欒樹、油松等200畝。

“我們建設瞭天津市耐鹽堿林木良種基地,引進、收集、保存、研究、選育耐鹽堿良種種苗,推出新品種,為天津及周邊地區提供示范引領。”寧河苗圃場場長李俊海說。

新技術 植樹造林上水平

近年來,隨著基礎設施不斷優化,生產生活環境日益改善,作為寧河區苗木主要基地的寧河苗圃場,為引領全區植樹造林跟上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步伐,堅持走科技進步、科技創新之路,加快提質轉型,形成瞭由過去樹種單一型向優良樹種多樣型的“華麗”轉身,為全區林業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奠定瞭堅實基礎。

“難題的破解、樹種的優化與技術的創新是分不開的。”曹萬月感慨地說,多年來,寧河區嚴格按照國傢苗木良種基地技術規范要求,積極與南京林科院、中國林科院、河北林學院、天津理工大學環科院密切合作,不斷強化科技先導作用,全力提升科技支撐力度。同時,緊密結合天津種苗發展實際,因地制宜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對引進的蘇柳、楊樹、千頭椿、油松等新品種進行瞭選育、子代測定等技術工作。

目前,經選育後適合該區及天津地區種植的樹種主要包括蘇柳系列,172、795、799、1010、1011等;楊樹系列,107、108、中林2001、中林46、中天楊等;園林綠化苗木系列,油松、千頭椿、欒樹、白蠟、國槐、法桐等幾十個品種,苗木質量、水平均達到地方規定標準,實現瞭苗木良種化。

“目前,寧河區收集、保存瞭豐富的種苗資源,積累瞭一批較好的繁殖材料,建立瞭完善的優樹收集基地和示范園。其中,試驗林150畝,示范林300畝。區苗圃場現有各類苗木存量150萬株,綠化覆蓋率由原來的50%一躍為現在的65%,在天津市率先實現瞭種苗生產向基地化、規范化、產業化發展。”李俊海說。

據瞭解,寧河區在苗木基地建設上推廣應用100PPM“ABT”生根粉對種條進行處理,推廣面積2000畝。經調查,苗木平均成活率達93%,比對照提高26%,不僅苗木根系發達,枝葉濃綠,且生長健壯,可提前一年出圃。該項技術的推廣應用,使全區在造林、育苗工作上取得瞭新突破。

通過引進、自研優質種苗,研究、創新栽植技術,寧河區大大提高瞭植樹造林成活率,確保打造一片片“綠色林海”成為可能。

造大綠 綠色屏障護傢園

大造防護林,建築綠色屏障,既可以讓寧河大地變得更美,也可以防風固沙,保護傢園不受風沙侵襲。寧河區把造林綠化、選種育苗作為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頭等大事來抓,爭當生態先鋒,築牢綠色屏障。

“有時候時間緊、任務急,不趕緊幹完,過瞭季節,樹木的成活率是要打折扣的,就比如2016年七裡海鎮大坨村那次綠化工程……”曹萬月回憶起當年的一個要緊任務。

2016年3月中旬,寧河區要在大坨村實施一項2600畝的綠化工程。道路不通暢,排水渠、上水渠未疏浚,涵、閘基礎設施不具備,地勢高低不平,諸多困難擺在面前,再加上如果不在1個半月內完成任務,樹木成活率將得不到保障,這似乎成瞭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按照每畝55棵樹計算,2600畝就需要樹苗14.3萬棵,這麼大的數量我們自己的儲備是不夠的。”曹萬月說。

辦法總比困難多,為瞭綠色夢,再難的堡壘也要攻克。寧河區緊急從河北保定、唐山灤南購置大批樹苗,解決瞭樹苗短缺的難題。

同時,制定詳細的項目實施計劃,加派人手,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工程進度,最高峰時一天用工200多人。那段時間,曹萬月每天在現場督促施工進度,盯緊栽植質量,就這樣摸爬滾打一個多月,終於在緊張有序的安排下,將大坨村2600畝綠化工程提前保質保量完成。

像這樣的工程在寧河區還有很多,幾年來,寧河區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先後實施瞭俵口鎮農田林網工程和5000畝重點綠化工程;興坨5000畝綠化工程;淮淀鎮、七裡海鎮生態林工程;七裡海大道綠化工程及豐臺鎮、苗莊鎮、廉莊鎮50米綠化帶等一大批重點工程;2017年完成儲備林建設項目,累計提供優質苗木500餘萬株。

盛世興林,澤被後世;綠色發展,利在千秋。林業工作辛苦而繁雜,林業員工沉穩而平凡,但正是這種辛苦而繁雜、沉穩而平凡,才使得寧河大地的“綠色夢”越發清晰,“於無聲處”譜寫著一曲曲“綠色”華章……(記者 何會文 通訊員 張立民 田雨宸)

台長: ptpqc57745
人氣(2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