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9-17 11:14:36| 人氣12,62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哈蘇鏡頭王中王 Hasselblad能在攝影師中獲得如此高的評價,和Carl Zeiss(卡爾•蔡司)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Hasselblad(哈蘇)相機能在攝影師中獲得如此高的評價,和Carl Zeiss(卡爾•蔡司)公司的高品質鏡頭系列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Hasselblad也因此成為攝影師首選的王牌,在這些“王牌”鏡頭中,哪些鏡頭可以獲得“王中王”的殊榮呢?讓我們來聽聽Hasselblad攝影師們是怎麼說的吧!

 

特立獨行的——Biogon T* C38mm f/4.5

 

Biogon(貝奧岡)結構是Carl Zeiss公司對於一種廣角結構鏡頭的稱謂。這種大口徑廣角結構鏡頭分佈在Carl Zeiss製造的135、120、4×5英寸結構的各類廣角鏡頭中,最大特點是不論全開光圈還是收縮光圈,鏡頭邊緣和中心都有同樣的優秀表現;提到 Biogon T* C38mm f/4.5,就得從1954年Photokina上首次推出Hasselblad的超廣角專用機——SWA說起。隨同這款相機一同上市的就是第一款 Biogon 38mm f/4.5鏡頭。從此形成了Hasselblad SW廣角系列相機體系。鏡頭是不鍍膜的 “白頭”。鏡頭和相機出於設計和影像素質方面的考慮,被設計成為一體的不可拆卸式。但可使用Hasselblad卷片後背,這一款不能使用波拉背。SWA於 1957年停產。現在這款的改進新型905SWC依然在繼續生產,目前為止有4個型號6個款式的Biogon 38mm f/4.5鏡頭。資深Hasselblad攝影師們一致認為6款Biogon 38mm f/4.5鏡頭中,只有1970年代中期SWC後期款和1979-1988年代SWC/M,這兩款機型上專配的黑色Biogon T* C38mm f/4.5,是他們心中的真正的Biogon 廣角。這款全金屬鏡頭做工遠勝於現在的900系列的塑膠和金屬的混合鏡頭,加之現在歐洲已經禁止使用含鉛、硒玻璃製造鏡頭,這種當年的含鉛、硒玻璃製造的鏡頭,更能體現以Carl Zeiss為代表的歐洲鏡頭風格,而對於現在配備與900系列上的標注CFi、CF等新款Biogon T* CF38mm f/4.5鏡頭則是嗤之以鼻,認為 過於現代味了,這裏是否有“九斤老太”的心理因素,就不得而知了;但這套廣角相機備受Hasselblad fans(哈蘇迷)的大力追捧也是事實。現在一套9成以上新的SWC/M標準套裝標價不會低於2萬元人民幣,問題是現在很難能夠找到9成以上新的SWC /M了。

 

橫平豎直的——Planar T* C100mm f/3.5

 

Planar(普蘭納)結構是Carl Zeiss于1896年創造的一款經典結構鏡頭。從那時起,Planar就是無球差鏡頭的代名詞。由於雙高斯類型的鏡頭可以很好的補償鏡頭的球差和慧差,所以當年Carl Zeiss就嘗試著研製了用左右方向相反的玻璃鏡片試圖校正鏡頭的色差和球差,結果獲得了比較平的像場,並且可以容易的控制這種“平面”。在德語中 “Planar”就是“平面”的意思。即便現在Carl Zeiss鏡頭系列中像差得到很好補償的鏡頭依然沿襲這個名字。這種結構大多被用在35~135mm之間的各焦距段的鏡頭上。Planar 100mm f/3.5是Carl Zeiss專為Hasselblad設計的“特種鏡頭”。從理論上,將光圈和焦距做了完美的組合,保持鏡頭邊緣線性不變形。它既有微距鏡頭的近距平像場的高品質拍攝能力,也有用於拍攝建築攝影的遠攝不變形能力,所以大凡是Hasselblad fans必欲得之而後快。這支Planar 100mm f/3.5鏡頭由於歷史原因,以及技術進步也有不同的款式。它們分別是Planar 100mm f/3.5、 Planar T* C100mm f/3.5、Planar T* CF100mm f/3.5、 Planar T* CFi100mm f/3.5。這4款中尤以這支1974-1983年間生產的Planar T* C100mm f/3.5備受Hasselblad fans推崇,除了這支鏡頭在畸變校正方面的傑出表現之外,恐怕是更多的是對那段Hasselblad輝煌歷史的懷念,或多或少也摻雜些對於上述 Biogon T* C 38mm f/4.5鏡頭的那種歐洲情節吧。這款鏡頭現在只能在二手店內去找了,9成以上新的鏡頭,大約在1萬元人民幣左右。

 

風格迥異的 ——Sonnar-Sa T* C250mm f/5.6

 

Sonnar(松納)結構鏡頭也是Carl Zeiss獨創的鏡頭結構,因為最早用在Contax(康太時)相機上的鏡頭而開始名聞世界的。這個結構非常實用,設計上沒有任何的無理之處。對於 Sonnar鏡頭結構的命名眾說紛紜,有說是從德文太陽“Sonne”演變而來,也有說是因Zeiss Ikon(蔡司•伊康)工廠附近的街道名字來命名的……莫衷一是,也算是一個趣聞吧。最初見到Sonnar這個結構是在1929年,這個結構對1902年就已面市Tessar(天塞)結構鏡頭進行了改良,成為當時大口徑鏡頭的代名詞。Sonnar-Superachromat T* C250mm f/5.6這支鏡頭是針對長焦鏡頭遠距離拍攝時,為克服色差而專門設計的。和在此之前上市的Sonnar T* C250mm f/5.6有著本質的區別。前者是作為後者的高檔型號而存在的,可以有更好的色彩還原。雖說都是Sonnar結構,但前者已是經過改良的Sonnar結構,鏡片也由此前的4片3組改為6片4組。這種高低搭配的設計形式沿用至今。Hasselblad攝影師們依然對最初設計的Sonnar- Superachromat T* C250mm f/5.6這款鏡頭青睞有加。現在,這款9成新以上鏡頭大多不會低於2萬元人民幣。

 

3支Hasselblad超級王牌鏡頭,無一例外地都是T* C金屬鏡頭,這有什麼原因嗎?一個Hasselblad相機收藏家,道出了其中的緣由。據說在國外有“影調柔和的C,與銳利的CF”的說法。由於當年的設計原因,和審美的傾向導致了早期Hasselblad T* C鏡頭更注重影調的細膩再現,以及由於光圈設計的原因造成的焦外成像更趨柔和云云。由於沒有親自對比過,姑且算作是一家之言吧。

 

Planar T* 85mm F1.4

 

蔡司的銘鏡,最前端的鏡片幾乎佔據了整個鏡桶,感覺能給一下子把人給吸進去!單就她的外表就足以激起你購買的欲望。但是同時她又是一匹難以馴服的烈馬,有不少色友被她玩的團團轉。於是買進、賣出,市場保有量相當大。整體來講相同光圈下planar的景深要比sumilux來得淺,造成的結果就是在F1.4 時對焦超級不准。再加上Contax機身的對焦屏做的不盡人意,於是對付這匹烈馬成了幾乎不可能的任務。但是她的F1.4光圈是如此的迷人,於是乎好多人都想斗膽一試。需要做的準備工作是:頭天晚上早早的就寢,先把身體競技狀況調整到最佳。然後抱著萬劫不復的心情參加戰鬥,在回家路上順便進藥店購入跌打損傷,肌肉酸痛的良藥,已被第二天之需。這樣的話,很可能在20張中挑出一張,嗯,還看得過去的pp。這當然是笑談,不過也足以證明玩Planar的 F1.4不是開玩笑的。由於Planar 85/1.4在光圈全開時光滲現象嚴重(1-2m範圍比較突出),導致主體就像蒙上了一層薄紗一般。個人認為,這時接一個外閃,增加一些反差,看起來會比較銳利一些。P85mmF1.4收到F2.8後,風格突變(其實也是景深在作怪),成像犀利且極富立體感(注意散景的二線性)。P85mmF1.4典型的一鏡兩用,臉部有小缺陷的可以用大光圈,省了一片柔光景。皮膚完美的,可以收小光圈,保證皮膚的質感一等一的好。再加上P85mmF1.4的暖色調,保證MM的皮膚健康水嫩。由於變形極小,同時又是拍攝建築題材的一把好手。P85/1.4的成像和P50/1.4一樣,講究序列號。P85/1.4也有光圈全開時就非常銳利的個體,能不能尋覓的到就要看下的工夫如何了。比如580****的鏡頭,成像堪比P85/1.2的50周年紀念版......

 

Distagon T* 35mm F1.4

 

D35/1.4是文武全才的完美主義者!作為35mm,是世界上第一支使用非球面鏡片,為當時對非球面鏡片效果還疑神疑鬼的工業設計界打了一針強心針。1.4 的光圈,1:5的放大倍率,在焦內和焦外做到完美平衡的Distagon。F1.4既是實用光圈,微光下既有超高表現,人常說放大出來的作品有中幅的風格。一鏡走天涯幾乎就是用來專門形容這支頭的。F1.4拍出來的散景讓你仿佛是中焦所為,收小光圈又能獲得超廣角的效。用一句定性的話來講,它是一支具有空間切取功能的廣角。明明是廣角,拍出來的成像卻有Planar的柔風,對於喜愛35mm視角的朋友來講這是一支不可替代的銘鏡,對於還不太適應35mm 視角的朋友來講,我說這是一支超越35mm的怪物。在攝影愛好者當中專門為這支35mm而更換門庭的大有人在。

 

Distagon T* 28mm F2

 

這是一支很老的鏡頭,那在手上你有可能會誤認為它是一支中長焦。最短攝影距離24cm,和Distagon 35/1.4一樣,有專門為近攝校正用的浮動鏡片。被攝影家折戸收入他的專著《蔡司神話的傳說》中。有著歐洲油畫般的色彩,在蔡司的三支28mm鏡頭(Biogon 28/2.8,Distagon 28/2.8)裏面它的色彩應該是首屈一指!與此同時它的動態範圍也是最廣的,具有超高的細節成像。黎明前的天空,昏暗的街角都是展示它功力的絕好戰場。論實力說不定還在Distagon 35/1.4之上。 如果說 Planar是溫文爾雅的妙齡女子的話,那麼Distagon 28/2就應該是力猛刀沉的征西大將軍!

 

Distagon T* 25mm F2.8

 

Distagon 取名於Distance(距離),和Gonio(角度)。由於SLR的特有的反光鏡結構,所以不得不增加法蘭距離,由Erhard Glatzel博士(同時也是Hologon的設計者)設計。在Distagon的家族裏有D16、D15、D18、D21、 D25、 D28和D35等。這支Distagon 25/2.8 被稱為“素人好きなレンズ”,行家裏手的最愛!那誰誰,大師寇德卡不就是就是用D25嗎!D25/2.8,早在Contarex時代就存在的老設計,80度的視角,僅僅比26mm稍微大一點點。奇了怪了,視角和D28mmF2.8相近,光圈也一般大,相比之下D28mm還要銳利一些,可偏偏就要貴出近一倍的價錢?如果評論一張作品僅僅限於銳度的話,那麼就說明你還處於初級階段!一幅油畫,湊到跟前看,僅僅是一筆一筆的油彩而已,後退幾步以後它才是藝術。D25在光圈圈開時畫面中央超過220pl/m的解像度,由中心至周邊解像度漸次下降。利用這個特性可以創造出它特有的立體感,適合人文題材的拍攝。實際上蔡司的D18,D25,D28都存在[像場面彎曲]的情況,但是在蔡司的神來之筆下,卻創造出它獨特的魅力,不得不佩服這位元光學巨人才華! D25的光圈收到F8的時候,周邊的解像度和反差大幅度改善,又是拍風景的好頭。此頭暗部層次豐富,不死白不死黑,動態範圍大,用於黑白攝影時,隨著光圈大小不同,成像的立體感迥 異,令 人玩味。攝影家築地仁在談到D25/2.8的時候曾經說過,如果蔡司只讓他選三支的話,那麼這支D25/2.8一定是三套馬車中的一套!

 

Hologon T* 16/8

 

神之眼!看著這輕盈小巧,散發著藍色幽光的半球體,產生的第一聯想就是“眼睛”,帶有德國純正血統的眼睛!她晶瑩透亮,好似弱不禁風,但是她卻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只因為她是神的眼睛。106度的超超廣角,幾乎為零的畸變,這個世界上除了Hologon,再也沒有任何一支鏡頭配得上這樣驚世駭俗的參數。攝影家折戸是這樣描述Hologon的:「ホロゴンで撮れる写真はホロゴン以外で撮れることはない」:用Hologon拍出來的照片,其他鏡頭都無法完成!「個性的どころか、個性しかない」:個性?它除了個性還是個性;「ホロゴンの写真でもしも直線に歪みを発見したなら、それは被写体の方が歪んでいる」:如果在Hologon拍攝的照片上發現直線彎曲了,那麼一定是被攝體原來就是彎的!「その瞳に魅入られた人間が抜け出すのは容易ではない」:但凡被Hologon的瞳孔捕獲的人,要想再逃出它的誘惑勢比登天!「神の目ならぬ悪魔の目かもしれない」:或許它不是神的眼睛,而是惡魔的眼睛!

Hologon 鏡頭,G鏡中唯一德國製造,5枚3組,與空氣的接觸面只有6面,從而決定了它超強的抗逆光性。用它拍出來的照片,色彩通透且濃郁。好像世上的萬物都用清油刷過一遍。通常所說的 “油潤”,在這個神之眼的作品裏可以找到最佳答案!固定光圈F8,看上去好像不利於暗光下手持拍攝。但是結果卻非常令人吃驚。即便是在1/4,1/8這樣的速度下,Hologon仍然能保持非常高的銳度。不知道還有Hologon存在的人是幸福的,認識到Hologon以後便如惡魔附體一般念念不忘,因為 Hologon並不是輕易就能到手的。小的不能再小的一枚鏡頭官方定價28萬(G口),萊卡口的Hologo 15/8要到100萬日元,還有價無市!兄弟也是掙扎再三,記得Hologon到家的那天晚上,把玩再三無法入睡。睡覺前,也是把它貢在床頭櫃上,為的就是一睜眼就能看到它。我想我一定在夢裏夢到他了,Hologon hologon holo gon, gon gon on……

 

P.S. 最早的Hologon由3枚高精度研削鏡頭構成,並且和機身一體化,價格非常的昂貴!80年代這支神鏡從蔡司的產品線上消失。96年隨著G1的推出,菜司同時復活了這支Hologon.鏡頭的構成也由原來的3枚改成現在的5枚,並且有兩處膠合。改進的結果就是在不損失畫質的情況下,極大地降低了生產成本,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當然也不便宜)。

 

Distagon T* 28mm F2.8

 

常說28mm是廣角的起點,又是終點。比如21mm, 16mm等輕而易舉地就能表現出超廣角的衝擊力。而28mm就不一樣,更加接近人眼的視角,玩它需要足夠的耐心和技巧。D28/2.8成像比較接近它的同門兄弟Biogon 28mmF2.8,在像場中央的解像度,甚至還要略高一些,另外25cm的最短對焦距離也是B28/2.8無法比擬的。在折戸的《zeiss神話的繼承》裏有幾幅D28/2.8的樣片。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在京都清水寺拍的夜景。從價格上來講絕對算不上頂級的D28/2.8,卻能把黑暗中木紋刻畫的清清楚楚!不得不令人讚歎:zeiss無弱旅!Zeiss頭經常產產停停,但是對 D28/2複出的聲音卻並不是不是那麼響亮,或許是D28/2.8的表現過於出色吧。

 

Biogon T* 28mm F2.8

 

還有比他更好的28mm嗎?小小的Biogon 28/2.8足以和價錢高於他2—3倍鏡頭一比高下的實力,四兩撥千斤一舉跨入頂級28mm的行列,有著超越135的性能。從C/P的角度來講它和 P45mmF2在contax鏡頭群中都屬最高的。鏡頭本身的畸變幾乎被完美的矯正,在蔡司的28mm鏡頭群裏面沒有人能夠望其項背,像場的平整度也是首屈一指!它的成像風格明快且鋒利。風景,建築,人文物所 不能,無所不精。snap攝影有它和P45/2兩顆足矣!試想一下,把它裝在G1上,手動對焦調到1.5米,接上快門線,快門線的另一端揣在口袋裏用手捏著。這樣的no-finder盲拍,簡直是殺人於無形!Biogon 28/2.8本身即可獨當一面,同時又是Biogon 21/2.8的最佳替代品。B28/2.8在老蔡手上是不幸的,因為那個B21/2.8總是賴在G2上不走,搞得英雄無用武之地!

 

Sonnar T* 90mm F2.8

 

Sonnar 命名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說取名于蔡司依康在德國南部的生產地,又說取名於德語太陽的發音(Sonne),具體是哪一個不得而知。最早的Sonnar由Ludwig Bertere設計於1930年代,以鮮銳的成像而風靡一世。Sonnar 90mm F2.8是一支G頭,“G頭無弱旅”這句話在這支鏡頭上又一次得到了體驗!美國的P.P.攝影雜誌把這支頭評為135裏的最佳中焦。個人感覺這支頭介於 SLR 鏡頭Planar和Sonnar之間,兼顧兩者的特色與長處,在色彩,銳度,立體感上都無可挑剔。好多人抱怨S90/2.8不好用,其實都是錯怪了它。問題都在機身上。G2雖然G1的對角快,准了不少,但是根本性的缺點是沒有辦法確認對焦點的位置。廣角好辦,用景深覆蓋就可以了,但是長焦就不好辦了,搞得我至今不敢用S90拍人像。因為實在是不知道焦點到底是在眼睛上還是在鼻子上。因為S90的成像實在太好,有不少玩家把它改成L39口,再接回M42的單反機身。因為S90的像場大,更有甚者把它接到contax 645上當微距!

 

Planar T* 50mm F1.7

 

蔡司鏡中最廉價的一支,成像的風格和P55mmF1.2有些相似,是蔡司鏡中的優等生之一。和他的兄長P50/1.4相比,除了在光圈小半檔,最短對焦距離略長以外,幾乎找不出任何缺點(做工可能塑膠一些)。但是他絕對不是為了填補產品線而生產的“狗頭”。因為對焦比P50/1.4容易而被廣泛的好評。在色彩方面比他的兄長略微素雅一些。對於初心者來講是最值得推薦的。畢竟“味道”這個東西是很難品位的。

 

Planar T* 50mm F1.4

 

1896年,由天才數學家Paul Rudolph設計,雙高斯結構,取名Planar,為平坦之意,是現在所有標準鏡頭的鼻祖。而這支Planar 50mm F1.4,是蔡司鏡頭裏水最深的一支,Planar的代表作,被稱為“標準鏡頭的帝王”,超過人的眼睛,“黑中有黑,白中有白”......無數的讚美之辭,但是完好他需要足夠的技量--畢竟是帝王,不是任何人都能夠駕馭的。說道他水深,應為他的成像雖批次號的不同變化實在太多。正式成品鏡頭裏面就有6個版本,再加上以57*****開頭的試做版(光圈葉片有8枚,比現在的MMJ的葉片形狀還要好看),林林總總令人眼花繚亂。總的來講,58*****,59*****,60*****這幾個批次的鏡頭中的一部分,(傳說鏡片都是由德國運到日本的,而且是非環保玻璃,含有大量的過渡金屬)在成像上焦內銳利,焦外柔美和新的MM鏡相比對背景的“溶解度”是不一樣的(對不起在這裏用上溶解度這個詞)。這種迷人的“溶解度”,對喜歡玩散景的人可是說是無法抗拒的。於是就有了買了,賣;賣了,買這樣反反復複的過程。從表現上來講582****到583****之間的鏡頭表現尤其突出。最近一段時間日本yahoo auction上這個批次的鏡頭價格持續走高,應該和這個不無關係。但是也有不法之徒老瓶灌新酒,用老的鏡身套上新的鏡頭出售,所以這支鏡頭是最難玩的。相反如果不追求最大光圈的表現的話,那麼那個批號的鏡頭都一般無二。另外想玩好這個鏡頭還有一個瓶頸。那就是對焦。contax的機身對焦屏做的出色的只有RTSII,其他的(包括RTSIII)都很難發揮蔡司大光圈頭的實力。但是RTSII的配件已經全部告罄,無法做維護,現在下手RTSII風險相當大。目前的最佳選擇是為RTSIII另配talberg對焦,如果能夠在取景器上配以倍率放大用的MagP就%^#@!

 

Planar T* 45mm F2

 

這是一支G系列的標頭。由於從法蘭距的束縛解脫出來,這支廉價(定價倒數第二)的標頭一躍成為蔡司的頂級。典型的一分錢三分貨!被人稱為“在野的天才”。在野,是因為它雖然是Planar的直系但是卻非SLR鏡頭,說它是天才,是因為它不凡的成像,即便是萊卡的招牌鏡頭蘇米克隆50mmF2,除了在變形控制方面略與不足外,其他方面均不遑多讓。所有的讚美之詞,空氣感,立體感等等都可以用來描述這支鏡頭。光圈收到F4,即便是100年紀念鏡 P55mmF1.2也會自愧不如!據日本“朝日相機”的MTF測試,在40pl/m的時候仍然有超過0.8的超高解像力。在135的鏡頭裏,macroswiter,kinoptik等超高價的電影鏡頭除外,還有能有更好的嗎?他的成像和contax 645的P80mmF2的風格極其相近。說到遺憾,因該說最大光圈才到F2,在散景能力方面有些欠缺。

 

S-Planar T* 60mm F2.8

 

S代表的是Special Purpose,也就是特殊用途的意思。S-planar一共有兩隻,一支是S-Planar 100mm F4,只能接皮腔使用;另外一支就是S-planar 60mm F2.8。S-planar 自90年代開始改名為Makro-planar ,放大倍率均為1:1,之後還演化出“c”版,鏡頭結構不變,放大倍率變為1:2,鏡頭縮小一圈,便於攜帶。S-planar 60mm F2.8於1978-1989年之間生產,其間又細分為3代。第一代的鏡桶結構裏有一個消光作用的金屬桶,在後期的S-planar裏面這一結構都被省略掉了。S-planar 60/2.8曾被作為工業用鏡頭使用,在玩家的眼裏,他被譽為2米內的王者,在這個範圍內沒有哪支鏡頭可以與之爭鋒。他的表現尤以1:10的時候為佳,解像度最高,變形幾乎為零。其實S-planar 60/2.8在無限遠的表現仍然可圈可點。在無忌上我曾經轉載過用這支頭拍攝的星空圖案,對彗星收差的補正近乎完美,在所有Y/C口蔡司鏡頭裏完全可以算到4個手指裏面!他的成像銳利,緻密且帶暖調,超越人的視覺,鏡頭中的魔鬼。

 

Mutar II T*

 

contax 的Mutar也就是一般所講的增距鏡,一共有3種。Mutar I是萬能帖,兩倍增距,任何一支Y/C口鏡頭上都可以使用。MutarII和MutarIII專門為長焦優化,只能使用在長焦上。從結構上可以看得出,優化以後的 Mutar比萬能帖要少兩個空氣接觸面,由此可以猜測成像應該會提高不少。MutarII為兩倍增距,MutarIII為1.4倍。我手上的為 MutarII。作為測試我把它接在Mirotar 500/8上,把它變成1000mm F16的超長焦,自己先吃一吃螃蟹。跟預計的一樣,第一,對焦變得無比艱辛,畢竟進光亮到了F16,沒有一雙好眼睛是不行的,又重新領悟到“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的真意;第二,焦距到了1000mm以後對三角架的要求非常嚴格,只要人在腳架附近走動或微風吹過都能從取景器裏感到絲絲地抖動,在三腳架的基礎上再添一支獨腳架,對鏡頭和機身作兩點支撐後,穩定度提高不少。出來的結果也是所料之中,凡是快門速度不夠的統統糊掉,只有拍夕陽的一張,由於速度夠快才獲得較為滿意的結果。

哈蘇鏡頭王中王 Hasselblad能在攝影師中獲得如此高的評價,和Carl Zeiss(卡爾•蔡司)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部落格專用相簿





台長: 單眼相機、鏡頭、攝影器材、攝影機收購服務
人氣(12,62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消費情報(網拍、網購、買賣)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