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8-27 23:39:16| 人氣54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小米成功的七件法寶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小米成功的七件法寶

from: 中國經營網

編輯: 小生 

據網易的報導,小米的幾降維攻擊武器中,最被大家關注的是小米式口碑行銷。在外部,黎萬強曾總結過小米式口碑的好幾個關鍵字,比如發動機、關係鏈、放大器、自媒體等。但我印象最深的,也是小米4年最堅持的,則是一個關鍵字:參與感。

  黎萬強把自己4年的工作筆記結集出版了一本書《參與感:小米口碑行銷內部手冊》,這本書的確很內部,是他4年的內部筆記,是小米4年來口碑行銷的內部總結,也是一個創業公司4年的血淚經驗。當然,也是這套互聯網武器的首度公開。

  我一直認為,決定公司生死邏輯的不是外部的評論,不是投資人的錢,不是利益相關方的戰略捆綁,而是一個公司的內部邏輯和內部基因。就參與感,跟黎萬強也深入聊了好幾次,這次,看看什麼是小米內部做口碑行銷的7條鐵規: 

  鐵規1:不花錢,就死磕口碑。

  小米剛開始做手機時壓力山大,黎萬強專門研究了當時兩個大熱的品牌。一個是凡客,媒介投放資源上很聚焦,只投放路牌廣告,而且一投就打透。代言人選得也好。另一個是OPPO,媒介資源的整合非常彪悍,幾乎把所有衛視與音樂、娛樂相關的節目都冠名了。

  一開始,黎萬強團隊做了一個3000萬的行銷計畫,想借用凡客已有媒介資源計畫做一個月的全國核心路牌推廣,結果當面被雷總拍死了。他說:阿黎,你做MIUI的時候沒花一分錢,做手機是不是也能這樣?我們能不能試試不花一分錢去打開市場?

  然後,就只能死磕社交媒體了。 

  鐵規2:不是把新媒體當試驗田,而是當戰略。

  不能花錢,阿黎團隊拼命在論壇和微博上想辦法。一開始,他們選擇熟悉的論壇進行操作,論壇的最大特點是能沉澱老用戶,但它在用戶群擴散方面速度比較慢。當時微博剛剛興起,阿黎認為微博是論壇的一個很好的補充。這樣倒逼他們好好研究微博的玩法。

  20117月小米剛剛宣佈要做手機,雖然小米已有50萬的MIUI用戶,但是整個市場對小米還是幾乎是一無所知的。如何讓更多用戶還沒有見到小米手機,就先對小米的品牌有認知呢?20118月,小米在微博上做了第一個活動我是手機控,沒有花一分錢推廣,當天晚上上線,一下子轉發就突破了10萬次。這個活動在很短的時間就有100萬用戶參與,大家都爭相來炫耀我至今玩過哪些手機,整理自己的玩機經歷。 

  鐵規3:我是誰?我跟誰在一起?

  再講個內部段子,小米的名字最早很奇葩,比如紅星、千奇、安童、玄德、靈犀等。比如靈犀,想取心有靈犀的意頭,甚至在紙上畫過犀牛吉祥物的草圖。差點定的一個名字是紅星,它有很好的識別度,但不好註冊。最後選了小米,就是因為易記易傳播。

  我是誰?這是做品牌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關乎定位。我和誰在一起?這是做品牌要解決的第二個問題,關乎傳播。

  經典定位理論是指開創並主導一個新品類,如何在潛在用戶的心智中與眾不同。小米品牌的勝利,首先是新品類的勝利。小米做手機,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品類:互聯網手機。小米做電視,也是開創了一個新品類:年輕人的第一台電視。

  黎萬強在《參與感》中強調小米口碑行銷的內部手冊:以前是劈開腦海,現在是潛入大腦。劈開腦海的典型做法,試圖洗腦式教育用戶,長期狠砸廣告;潛入腦海則是口碑推薦,讓用戶參與進來。 

  鐵規4:參與感三三法則

  參與感三三法則是小米不花廣告,但做出一個千億級品牌的核武器。很多公司做社會化媒體,就靠一招:病毒行銷。小米內部不說病毒行銷,但每次都能製造病毒級的傳播,就是靠參與感

  這個三三法則是黎萬強在2014年一個內部會議上,急就章總結出來的。很簡單,很實戰。構建參與感,就是把做產品做服務做品牌做銷售的過程開放,讓用戶參與進來,建立一個可觸碰、可擁有,和用戶共同成長的品牌!黎萬強總結有三個戰略和三個戰術,小米內部稱為參與感三三法則

  三個戰略:做爆品,做粉絲,做自媒體。

  三個戰術:開放參與節點,設計互動方式,擴散口碑事件。 

  鐵規5:不是做海量,而是做單一爆品。

  再講個段子,紫米算是小米第一家戰略投資和孵化的硬體公司,主要做移動電源。小米進去之後,最大的調整是做爆品,用頂尖的團隊,最好的材料,做一款高性能的移動電源,價格打一半。這種玩法,傳統硬體製造基本是想都不敢想的。

  小米的路徑表明,一個單一爆品是能成就一個巨大商業模式的。黎萬強在《參與感》裏做了爆料:爆品是產品戰略,是小米最簡單也是最根本的邏輯,如果我們不做的產品,是沒法讓用戶尖叫,讓用戶有參與感的。不僅僅是做精品,很多時候大家都想做精品,但精品有可能大家會想做十幾款,這都是錯的。能不能只做一款,能不能只做兩款?一兩款爆款就可以了。 

  鐵規6:不是做管道,是做粉絲

  做粉絲是用戶戰略。參與感能擴散的背後是信任背書,是弱用戶關係向更好信任度的強用戶關係進化,粉絲文化首先讓員工成為產品品牌的粉絲,其次要讓用戶獲益。功能、資訊共用是最初步的利益激勵,所以我們常說吐槽也是一種參與,其次是榮譽和利益,只有對企業和用戶雙方獲益的參與感才可持續!

  很多公司也做粉絲,但為什麼沒有像小米一樣做出爆炸一樣的效果。我認為,最關鍵的原因是沒有把粉絲當做商業模式的核心,而只是一個戰術。 

  鐵規7:不是做廣告,做自媒體

  傳統思路是做好媒介管道,現在是做好內容。以前是找媒介,現在是媒介來找你。這其中,內容很關鍵。

  傳統行銷是用廣告去轟炸用戶,洗腦式的讓用戶接受產品理念。小米選擇了和用戶零距離接觸,直接和用戶站在一起,我們就是用戶的媒體。

  做自媒體是內容戰略。互聯網的去中心化已消滅了權威,也消滅了資訊不對稱,做自媒體是讓企業自己成為互聯網的資訊節點,讓資訊流速更快,資訊傳播結構扁平化,內部組織結構也要配套扁平化。鼓勵引導每個員工每個用戶都成為產品的代言人。做內容運營建議要遵循有用、情感和互動的思路,只發有用的資訊,避免資訊超載,每個資訊都要有個性化的情感輸出,要引導用戶來進一步參與互動,分享擴散。

  這些7個鐵規,是小米的內部武器,也是互聯網的升維武器,更是未來武器。哪個更具殺傷力?




台長: planner
人氣(54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工作甘苦(工作心得、創業、求職)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