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0-30 23:24:20| 人氣1,09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小評2005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今年的諾貝爾獎頒給了澳洲Barry J. Marshall以及J. Robin Warren兩位,表彰他們發現幽門螺旋菌(Helicobacter pylori)及證明幽門螺旋菌為造成胃潰瘍的主因,而非所謂的壓力、飲食習慣等。或許這實在不是令人振奮的新聞,也許抗生素確實才是對付胃潰瘍的真正靈丹妙藥,但是這在學術研究上到底有何重要的意義呢?
也許本身上這個發現,儘管也是歷經十幾年的奮鬥,才足以讓胃潰瘍是傳染病這樣的概念讓醫學界所接受。但是這樣算是革命性的成就嗎?
我想單單對付胃潰瘍並不是得獎的原因,而是代表整個醫界對於致病原因思維的變化。古希臘醫學家希波克拉提斯提出以四體液來解釋疾病,人體有四種體液,血液、黏液、黑膽汁與黃膽汁,當這四種體液失調的時候,人類就會生病;而中國的醫學家也提出類似的五行說,金木水火土,代表肺肝腎心脾,五行不調和而導致疾病。
儘管瘴氣、黑死病以及痲瘋病的流行與隔離,其實已經暗示了人們漸漸了解有些疾病是會傳染的事實。但是一直要到十九世紀,法國科學家巴斯德發現了微生物,並且證明了傳染病的存在,而同時期的另外一位重要的德國科學家科霍也同樣致力於微生物的研究,而他所提出的科霍法則,至今仍在是判斷微生物致病的重要依據。科霍法則包含:(1)在每個染病個體中皆能分離出該微生物,但是在健康個體中並不會發現該微生物(2)該微生物從體內分離出來後,可經人為體外培養並複製數代(3)將體 外培養數代取得的微生物注入健康實驗動物中,動物將會產生相同的疾病(4)從第三步驟發生疾病之實驗動物體內,又可分離出該微生物並能加以培養。而也在巴斯德與科霍這兩位微生物學之父的努力之下,人類終於了解了傳染病的致命原理。
二十世紀前半期,是人類對抗傳染病的黃金時代,在公共衛生的進步與抗生素等抗細菌的藥物發明之後,人類終於戰勝了曾經威脅人類生存的傳染病。而人類生活就可以免於疾病嗎?人類對於生活水準的要求是永遠不會滿足的。醫學界總是有得忙的,心臟病,糖尿病,癌症,神經疾病、遺傳、甚至肥胖,越來越多的疾病受到了人們的關注。而隨著1955年DNA結構的發現,以及人類對於免疫學的了解,遺傳,或著我們可以淺白的說,體質,被認為是導致這些疾病的重要關鍵。
但是這些在我們身體裡面的細菌病毒的能耐就只有這樣嗎?其實不然,有越來越多的資料顯示,很多我們原本認為跟微生物無關的疾病,其實骨子裡都有微生物在幕後搞鬼。舉個與台灣最切身相關的例子,肝癌,儘管到現在,B型肝炎病毒致癌的機轉至今未明(哀,身為最有環境與背景研究B肝的台灣科學家們,加油吧),但是美國科學家畢斯里在台灣所進行的生物統計研究,扭轉了世人對於癌症的成因的看法。HBV是導致肝癌的主因,已經是為全球科學家所接受的觀點。而更令人震撼的,以往我們怎麼想也跟傳染病扯不上邊的神經疾病,竟然也有可能具有傳染性的,神秘的prion導致了全球狂牛症大恐慌。
回到1982年提出幽門螺旋菌導致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的兩位英雄吧,他們也是歷經了多年的荒野獨行,才終於得到了世人對於他們理念的認同。而現在的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的三合一治療,兩種抗生素加上一種胃酸抑制劑的藥物治療已經成為現在醫學界的標準流程。而使用了抗生素治療後,也能夠有效確保不再復發。但是我覺得真正重要的是我們對於疾病成因的複雜度有了更深的認識。疾病的原因不是我們想像中的理所當然,必須要經過仔細的檢驗研究之後,才能夠找到疾病的真正源頭,也方能對症下藥。或許這次的諾貝爾獎真正要表揚的,部是他們在科學,甚至是對於增進人類健康的貢獻,而是他們敢於面對積非成是,不受到僵化窠臼影響的精神,再次的提醒世人,科學就是要勇於面對權威,尋找真正的真相。

台長: 小威
人氣(1,09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