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6-01 23:09:24| 人氣1,49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日本百年鈔史『太政官會計局』

日本百年鈔史『太政官會計局』   

 

「日本會計檢查院」成立的歷史,起源於「明治維新」(西元1869)時期,在「太政官」所屬的「會計官」內設置「監督司」,後來升格為「檢查局」。 

直到西元1880「日本會計檢查院」正式更名爲「太政官會計檢查局」,隸屬於太政官底下的財政監督機構,並於西元1889年在『大日本帝國憲法』中發佈了會計檢查局的職責與地位,這項法案及制度一直沿用到西元1949年將近六十年的時間,「太政官會計檢查局」成爲天皇直屬的獨立官廳,履行各項財政預算及監督的權責。

  

太政官會計檢查局於慶應四年五月十五日(西元1868)發行的紙幣可分為拾兩五兩壹兩金壹分金壹朱等五種面額,並設定通用時間為十三年,期間總計發行了二千一百八十八萬兩

  

「明治維新時期」所頒布的法制中並成立『太政官職制』,「中央政府」是由日本天皇親自問政,官職制底下設有「正院「左院」「右院」。

 

其官職制是由「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及各等參議員所組成,左院設議長及一、二、三等議員職位,右院則由各省的首長、次長及書記官所組成的。

  

據日人 大久保利謙等編著「日本近代史史料」中記述:在三院的各種官職中,「太政大臣」的權力最大,其職責爲輔佐天皇總攬政務,掌管祭祀、外交、宣戰、媒和和訂約的權力,「左院」是審理各項立法事務的場所,議長的職責是負責審定各項議案,「右院」的職責是草擬及審核各省轄事務之法案及提議案。

 

『太政官職制』的公佈與實施,實際上意味著太政官制的最終確立和完善,『太政官職制』類似現在的立法、行政和司法院,屬於不同職責的三個機關,三者相互的權責均衡。

  

隨著「明治維新」制度的深化影響,明治政府內部產生了不同的兩個派系,以「西鄉隆盛」等人爲代表的一派,主張明治政府應該把『對外擴張領土』視為首要執行的政務,而以海外遊歷回國的「岩倉具視」、「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等這一個派系的人,則主張認爲按目前明治政府的國力現況,應該以『治理內政』爲首要。由於兩派論點不同進而發生對峙,最後在明治六年(西元1873)導致治理內政派發動「十月政變」,天皇遂任命「岩倉具視」爲代理太政大臣,負責推行整頓內政及國防的政策。「十月政變」的成功,它不僅掌管了明治政府的安全及發展各項産業等大權,對於日本建立近代史上完善的體制及發展資本主義具有實質上不凡的意義。

  

引述補充資料:

  黃遵憲所著的《日本國志》書中對『職官志二』所述:日本在封建時代,國政大權是由太政大臣(皇子擔任)總攬。到了『文德』時期之後,此官名空存,權移外戚,稱為「三宮」,慶應三年太政復古,盡廢舊稱…….乃設總裁、議定、參與之職,從而廢除『三宮制』。明治元年正月,以三職統八課,八課者曰總裁、曰神祇、曰國內事務、曰國外事務、曰海陸事務、曰會計事務、曰刑法事務、曰制度事務等。明治元年二月改八課為八局,同年四月發布《政體書》,改三職制為太政官制,宣布天下權力皆歸太政官,太政官下設七官:議政、行政、神祇、軍務、會計、外國、刑法等,總結日本自慶應三年到明治十四年之間,在中央權力配置的曲折歷程中,建立了對「分權體制」的基礎架構。

 

【文中描述若有欠缺之處,海內外先進鈔友前輩們,敬請不吝留言指教,謝謝!】 

 

台長: artcenter
人氣(1,49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日本紙鈔論述 |
此分類下一篇:日本百年紙鈔論述→明治通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