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5-31 08:55:27| 人氣10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四川地震後的香港社會現象(轉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梁啟智﹕四川地震後的香港社會現象

【明報專訊】任何的災害,都由外在的危險和內在的弱點所組成。本來隱藏不見的問題,無論是破舊校舍或是非法煤礦,都會在危難來臨的時候變成巨大的問題。四川的一場8級地震,揭示出內地山區物質上的貧窮,也揭示了香港社會認知上的盲點,值得認真分析和反省。

儘管近年來香港社會已組織了多次的緊急賑災活動,這次四川地震的回應仍然是熱心滿額有餘,理智卻遠遠不足。千里之外的地動山搖,牽動了香港人的心靈思緒。然而救災工作的有效計劃和執行,需要的是冷靜頭腦。以民間義工隊一事為例,就顯示了對救災工作的認識極為不足。

藝人市民辦義工隊不甚明智

醫務和救援人員遠赴災害現場支援,絕對值得支持。然而藝人明星以至一般市民要辦義工隊伍,卻顯得不甚明智。大多數港人都沒有救災的知識和經驗,而體力勞動的人手當地又並不短缺,硬要到災區去只會增加當地的壓力。把旅費交給發展組織,再用來支持當地人參與救災重建,一方面能動員更多的人手,對當地經濟和社會的復蘇也更為有利。

地震揭示的另一個社會問題,是災後於互聯網上數之不盡的流言。當中最為奇特的,是出現了許多聲稱這次地震早已被準確預測的說法。只要細心翻查這些所謂預測或內部文件的內容,許多是連一份本科學期作業的水平也不如,不能通過任何嚴謹的論證。

許多朋友看過了這些說法的一面之詞,便立即將之廣泛轉載,有些更被電視新聞所引述。其實只要花數分鐘用網上搜查器作點調查,便能找到許多相反的意見和深入的分析(如假陰假陽、尺度依賴、可操作等的問題)。災後流言四起,揭示了大眾以至傳媒嚴重欠缺解讀專業意見的能力,容易因為激情而未能明辨是非,墮進借勢跟風的炒作之中。

提到大眾言論,災後最為不幸的社會現象,是對災民的關愛演變成對個人的壓迫。學生因為個人言論觸發社會聲討而要記大過,救災人員的內部慰勞晚宴被批為不尊重救災,集體捐款變成了強迫表態甚至是政治任務;一時的情緒變成了無限的批判,一面倒的道德裁決忽然高於任何的社會價值。

一個社會從自由變成專制,不一定是因為從上而下的打壓,也可以是因為群氓心理的浮躁。眼見電視傳來災區滿目瘡痍的畫面,感到悲憤莫名是可以理解。然而把這些情緒發泄在別人的身上,動輒以語言暴力和負面標籤去批鬥公審,對災民無助的同時,卻賠上了文明社會的寬容和克制。

香港社會欠缺冷靜思考

千里之外的災害,已揭露香港社會欠缺面對不幸時所需的冷靜思考。如果災害不幸於香港出現,這些社會弱點會否以百倍爆發,最終使天災變成人禍?既然救災不如防災,那麼香港人是否需要藉此機會,反省香港社會的隱藏問題?

校舍的橫樑要抵得起地殼的震動,社會的理智也要抵得起激情的搖晃。災害無情,但只要香港人能夠臨危不亂,明天仍然會值得珍惜和期待。


鵬想指出的,就是下列兩點﹕

「 許 多 朋 友 看 過 了 這 些 說 法 的 一 面 之 詞 , 便 立 即 將 之 廣 泛 轉 載 , 有 些 更 被 電 視 新 聞 所 引 述 。 其 實 只 要 花 數 分 鐘 用 網 上 搜 查 器 作 點 調 查 , 便 能 找 到 許 多 相 反 的 意 見 和 深 入 的 分 析 ( 如 假 陰 假 陽 、 尺 度 依 賴 、 可 操 作 等 的 問 題 ) 。 災 後 流 言 四 起 , 揭 示 了 大 眾 以 至 傳 媒 嚴 重 欠 缺 解 讀 專 業 意 見 的 能 力 , 容 易 因 為 激 情 而 未 能 明 辨 是 非 , 墮 進 借 勢 跟 風 的 炒 作 之 中 。 」

「 一 個 社 會 從 自 由 變 成 專 制 , 不 一 定 是 因 為 從 上 而 下 的 打 壓 , 也 可 以 是 因 為 群 氓 心 理 的 浮 躁 。 眼 見 電 視 傳 來 災 區 滿 目 瘡 痍 的 畫 面 , 感 到 悲 憤 莫 名 是 可 以 理 解 。 然 而 把 這 些 情 緒 發 泄 在 別 人 的 身 上 , 動 輒 以 語 言 暴 力 和 負 面 標 籤 去 批 鬥 公 審 , 對 災 民 無 助 的 同 時 , 卻 賠 上 了 文 明 社 會 的 寬 容 和 克 制 。」


智識令人得智慧,可惜,在香港及內地,能克制的智慧人,只是小部份,靜觀其變,用腦袋去分析,不被過份渲染,可恨的,這些人太小了﹗

台長: P仔
人氣(10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