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8-19 16:13:39| 人氣87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國青之巔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裡是臺灣大學國青宿舍,也是若干系所的研究生研究室所在。
去年抽中了六人用的研究室之後,展開了我長達十個月的論文寫作計畫。不妨先介紹一下我的戰友們吧..
戰友甲:凱廷
傳說中跟我鬧過誹聞的男戰友,有著纖細的思維+180的身高+兩顆永遠都沒有精神的眼球+有點邋遢的造型+一天到晚喜歡談論佛理的興趣卻永遠都無法把它跟佛祖給連接起來+永遠都喜歡搞笑=號稱中文所最佳男搞笑演員
戰友乙:傑夫學長
號稱是大佛,是系上的壘球高手+指導教練+學問很飽+喜歡耍冷+天龍八部股票經+喬峰般的腮鬍+唸過美國名校+喜歡喝中國茶+喜歡養流浪貓+很有愛心又吃素=就是大佛嚕!
戰友丙:亭佑
聽說當年抽籤並沒有這號人物,換句煥說,他是偷渡客啦!
喜歡耍冷的個性+常常正襟危坐+喜歡到中研院客串+把歷史系看的比中文系還重+總喜歡把自己的論文方向搞的很曖昧+桌上的書幾乎跟中文系無關+喜歡到台北各大名剎拜拜抽籤+峰少在國青的酒友=阿佑
戰友丁:昌政
本來是我的上一屆學長,因為實習變成同屆+桌上的戰爭慘況跟我有的拼+作息有點亂+跟我一樣都是布布迷+擁有一台重量級的比電+一株纖細的蘭花=昌政

這些都是我的戰友,我們朝夕相處,為論文而戰,所以培養出了革命情感。三不五時就會到辛亥小館大快朵頤一番。有時也在研究室裡暢談....八卦。
但是說八卦只是我們的餘興節目,我們可是很認真的在寫論文。雖然有時候對面的研究室不會跑過來抗議,還會來參一腳,體會我們苦中作樂之趣。
現在論文寫完了,博士班也考上了。回首前塵,往事並不如煙,雖然我們都有點像伶人,都會演戲搞笑,但我們並無法寫出伶人往事。雖然旁邊有小山,但還不至於寫出山居筆記。我們捍衛文化,但我們樂在其中,於是文化苦旅與我們無緣。台大在台北,而我們幾位也都住台北,但是我是屏東人、亭佑台中人、昌政是桃園人、傑夫是美國人,所以嚴格來講,只有凱廷寫的出台北人嚕。
論文寫煩了,我總喜歡拿瓶庫存的啤酒,到國青宿舍的頂端,讓自己緊繃已久的雙眼徜徉在有點凹凸不平的台北地平面上。雖然無法像在屏東一樣,極目遠眺,但至少有柳宗元那種岈然漥然之趣吧!
國青計有十一樓高,在台大算是制高點之ㄧ。因而整個臺大校本部的建築大概都能盡收眼底。
如果只細觀察臺大的建築物,其實色調上是相當統一的,基本上的是以磚紅色為主軸的建築。因而,就算是新落成的大樓,並不會太過顯眼,但卻有一種典雅的氣質顯現。唯一的例外,大概就是明碁館了。
沒圖沒真相啦!各位看官瞧瞧,雖然拍得不是很好,但它的突兀,也相當明顯。
如果就單一建築而言,我絕它的設計很特別,也很協調。在色彩的調配上也相當柔和。但一旦脫離個體,回歸群體,他的突兀,似乎卻不怎麼協調於台大的建築群。彷若一座白色建築,坐落在磚紅的典雅之中。
中國的哲學,講究一種中和,一種協調。這對中國文化圈而言,無論是在建築、思考、文化、人際等方面,都擁有相當的影響。東方世界講究的是一種合諧,就如同太極,在黑白的對比當中,他所呈現的思維是一種合諧,而不是一種對稱與對抗。
在臺大的建築全當中,建築年代可以相差幾十年,新舊雖然懸殊,但透過色彩的搭配與協調,並不會讓人感到一種衝突。從高處望去,老少配的建築竟成為一種極為協調的境界。當初台灣帝國大學的創始者,在擘劃建築之時,似否有這一層思考,我不得而知。但如今所見,我卻為這一種合諧感到讚嘆。

國青之巔,登高不足,望遠有餘。至少在極目所至,也夠登覽者短時放縱視野。國青坐落在辛亥路旁,可以看見川流不息的車潮,來來往往。傍晚時期的車龍,是台北交通的一種夢魘,當然早上的上班車潮也不惶多讓。
台北人的生活步調,永遠都這麼緊湊。平常時如此,假日時也是如此。台北人可以去的地方終究太少,因而假日一到,任何遊樂、踏青景點,也是人潮。如果你到過貓纜,人龍都比貓纜還長。如果你到過九份,這裡假日的人潮遠比當年淘金潮還熱。如果你到過陽明山看花,人都比花多。如果你到過淡水看夕陽,這喧騰的人氣恐怕也令人不敢領教。就連夜裡,從指南宮往台北市望下,你都會覺得在更深的燈火闌珊,依舊有種浮動。
如果你問我台北人缺乏什麼,我會毫不考慮:缺乏寧靜!
一種寧靜的外在,一種寧靜的內心!
101大樓曾經榮登世界第一,但在前幾天卻已經被杜邦所取代。
這從台北地表冒出的人工竹筍,所爭者何?
我並不清楚這樣的第一,能否讓台灣人感到一絲自豪。到就我看來,這卻是一種阿Q式的自得!
101大樓是讓台灣人站的更高了,但這種高度,卻不能讓台灣人的心靈內在呈現出對等的高度。當世界都在進步、變化,而台灣的競爭力卻在政治的耗損之下,呈現慘跌。偏偏台灣人對政治卻充滿無限的熱忱。持平論,人的自信應當建立在內在心理為基礎,而後外發。而這種內在價值,可以是透過自我經濟的成長,可以是國民素質的提高,可以是人文素養的雄渾,也可以是學術、藝術、文化方面的成長來達到,而不是藉由一根扎在台北盆地的牙籤來達到。
當然,這些想法雖非人人如此,只是我的一人之論,但我相信,來到台北作客的諸位旅人,一定有跟我一樣的人在。

台長: 峰少
人氣(87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