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9-16 14:41:56| 人氣5,638|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病人及團隊篇:一個人面對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孤獨是人存在的重要議題之一,即使小時後有父母兄弟姊妹在一起,長大一點有同學朋友在一起,成人之後有配偶小孩在一起,可是人還是經常覺得孤獨、孤單或者寂寞。

人似乎不知道該如何面對自己,甚至和自己共處,所以台灣人沒有變多,咖啡廳卻一家一家的開,朋友說就是因為人感到越來越空虛,越來越寂寞,所以到咖啡廳裡面坐,坐到人群裡面,感覺有人在身邊,孤單就可以被消除,而這些人和自己是不是真的有交集,好像可以忽略過去。

然而它觸及的不僅是身體上的孤單,而是心靈的孤單。一個人坐在滿滿是人的咖啡廳裡面,不會因此就不孤單,而是來來往往的人,各式各樣的面孔,不同的動作、表情和話語等等外來的刺激,讓人暫時忘記孤單,這是最快速解決的方法,也符合現代社會的潮流,然而孤單並沒有因此而消失。

很多的病人就沒有這麼「幸運」,特別當自己老了,病了,行動自由受到限制,無法隨心所欲到自己想去的地方,不能讓自己再看到有趣的東西,不能讓自己再聽到想聽到的聲音,失去了這些五光十色的刺激,來迷惑自己的大腦,佔據自己的心靈,剩下的只有自己,一個人躺在病床上面,看得到的只有天花板,聽得到的只有和自己有關無關的聲音,從一個參與者變成了第三者,再也無法融入這個世界裡,這下子,不但和人之間孤單,連和這個世界的關係也是。

雖然有親人陪伴,可是封閉在這個空間裡面,很多人卻不知道該如何親密的相處,彼此坐在不同的角落,做著自己的事情,病人發呆、看電視,家人看書、聽音樂,雖然在一起,卻依然各自孤單。對家屬來說,還可以到外面走走,回到人群裡面,暫時給自己一點的時間和空間來忘記孤單的事實,讓自己透一口氣,可是病人卻沒有辦法逃避這件事,儘管他們仍然盡一切的努力要逃避,把所有可以想的事情,不斷地再拿出來,想著別人對他講的話,想著病,想著退化,這樣就不需要面對自己、面對孤單。

不面對孤單,卻改變不了孤單的事實和情緒,有些人會透過不同的方式表達,想出各式各樣的方法來得到注意力,有的人哀求、有的人哭鬧、有的人發脾氣罵人、有的人不言不語,有孤單議題的病人常常可以在病房裡面看到,可是該如何幫助他們?我一直在思考。

婆婆,八十幾歲,發病之前一個人住在老人社區裡面,只有一個女兒在國外,雖然母女關係很好,可是事業忙碌,沒有時間回來陪她,來到病房的時候,對人的態度冷淡,脾氣很大,動不動就責難旁邊照顧的菲傭,「為什麼我的病還不會好?」「你到底給我吃的是什麼藥?」「你到底知不知道我的狀況?」「你來之前有沒有看過我的病歷?」這是她給每個去看她的團隊人員拋出來的問題,斜著眼看你,語氣嚴峻,目無表情,充滿了挑釁的意味。

「我已經都活到八十幾歲了,死對我來說,沒你什麼好可怕的,活著祇會浪費糧食而已,你告訴我,我的病會不會好?」和病人之間的對話,每一句都要小心翼翼,因為他們的話在說出口之前,有的已經反覆反覆地思考好久,一幕幕在腦中排演之後才丟出來,他們的眼睛、耳朵和一切感官在這個時候都開到最大,像是個雷達一樣,為著是要捕捉別人細微的反應和訊息,一點點的驚慌,一點點的不知所措,他們都看在眼裡,對周圍的人來說,她或許只是個生病的人而已,可是對病人自己來說,卻是個攸關生死的大事情,只有她自己在面對,你看,又是孤單的話題。

要處理心靈的孤單,沒有別的方法,就是陪伴。可是這個陪伴有別於身體上的陪伴,在擁擠的城市裡,兩個人即使並排走在馬路上,或許在下一個路口就各自東西,什麼也沒有留下。

心靈的陪伴,是要滿足一個人被了解,被接納的需要。

「我是一個辛苦的女人,先生在我四十幾歲時就過世了,獨立帶著一個十來歲的女孩,先生病重的時候,還不許我告訴其他的親戚朋友,甚至是自己的女兒,他要我獨力承擔,那時候我不敢回家,怕先生有什麼病情變化,於是就在醫院附近租了房子,就在一大片稻田的中央,白天陪先生,晚上就一個人住,好害怕。」

它不只是技巧,光是傾聽、同理、回應,並不夠,這些技巧的確可以快速地給人靠近的感覺,一次兩次的靠近並不能達到心靈的陪伴,而是要投入,投入到兩個人的關係裡面。

即使是陪伴,也不會是永遠的陪伴,其實,心靈的陪伴是一個過程,當人們可以確定自己不孤單,有人瞭解,有人會在需要的時候,伸出手來,陪伴就會內化到心裡面,成為靈魂和靈魂之間的連結。

就像是學著離開父母,開始準備探索外面世界的小孩,跑開之後,總是一次又一次地再回來確定,爸爸媽媽在不在,而他同時也已經做好,下一次探險的準備。

心靈的陪伴也是一樣,只要我們能夠確定心是連著心的,就不需要時時刻刻的緊密聯繫。可是就像成長一樣,這個過程,需要時間。

「年紀大了,沒什麼用處了,都希望能有家人陪在身邊,可是我女兒又忙,沒辦法留在身邊,在老人社區裡面又找不到什麼聊得來的朋友,很多老人都這樣,我還好,因為我比較會把情緒發洩出來,不像我隔壁的那個朋友,都把話悶在心裡,一個人就容易想東想西,有一天把兒子孫子們都找來,當著他們的面跳樓自殺。」

「老實說,我還是怕死,雖然真的也活夠了,可是想到死,還是令人恐懼,我沒有像那個室友的勇氣,就這麼跳下去。」

「有什麼遺憾沒有?其實也沒有什麼,沒有,過去發生的事情,也都原諒他們了,沒有什麼好記在心裡面的。」

「石頭,你還希望知道什麼?你就是要一直找我講話,跟個老太婆說這麼多的話,你的目的是什麼?」
有時候我只是靜靜地坐在婆婆身邊,看著她,她自己就開始找話來告訴我,說了一個段落之後,會繼續問我:「你還要聽什麼?你好煩耶!害我要一直講話!」可是在說這句話的同時,她的表情是平靜和愉快的。

孫女說,她覺得婆婆有時候不清楚,不知道在講什麼,可是我覺得婆婆一直很清楚,她只是個頑皮的老人,或者身為老人就有這種頑皮的權利,可以假裝自己聽不到,聽不懂,然後故意說些莫名其妙的話,開自己和世界的玩笑,從第一次見面,看她好像聽不懂,所以我都要大聲地講話,甚至貼到她耳邊,後來才知道,她的聽力一點問題都沒有,可是對她大聲講話的習慣已經改不了了。

人都需要心靈上的連結,可是卻又找不到方法,想跟別人要,想要擁有,你也要,我也要,於是一場爭奪的遊戲就這麼上演,搶得到的固然沾沾自喜,搶不到的自然就要把自己關起來,從一開始,
「你這個樣子都不渴啊?我倒是口渴了,這裡沒有什麼好招待你的!」
一段時間之後,
「你渴不渴啊?要不要喝杯水?」
到後來,
「來啊!有什麼飲料,拿出來給石頭喝,石頭下午記得來吃西瓜。」

孤獨的確是人必須自己面對的議題,但是當人走到生命的後段,已經沒有其他的方法可以來逃避一個人必須孤單死去的結果前,不願意接受,逃避,進而憤怒,抗拒,用各式各樣的方法來拒絕接受這件事情的時候,心靈的陪伴似乎是唯一的出路。

有些問題真的只要幾次的會談,就可以獲得某種程度的處理,然而心靈的陪伴不是工作,不是解決問題,不是時間到就可以拍拍屁股走人的,它是兩個人之間的事情,意思是說,不是只有病人,還有陪伴者自己相對的投入,要病人的生命產生變化,不是耍耍嘴皮子就可以。陪伴然後帶領,融合然後改變,一旦病人的狀況進步了,也不是可以馬上撤離,因為生命的連結是真實的,因為關係是真實的,而不是說結束就可以結束的。

這次婆婆又住院了,身體很差,神志有時已經不清楚,不過,她還知道我是石頭,我要走的時候,還會拉住我的手。

一個臨床的工作者,究竟可以投入多少心靈的陪伴?或者,只要用藥把這些孤單的病人打昏就可以。

台長: 劉乃誌
人氣(5,638)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工作甘苦(工作心得、創業、求職)

小絮
如果有種藥,可以安慰病人的心
如果有種藥,可以堅強家屬的心
也許一家人的心,就可以凝聚在一起了
2006-11-24 19:31:0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