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6-08 14:28:51| 人氣149|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第五課補充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 魯迅的狂人日記和阿Q正傳
(一) 狂人日記為中國現代小說的開山祖,內容描述一個有被害妄想症的狂人,寫出幻想村人家人要將他吃掉的情節,其實是諷刺中國的禮教吃人。以下為內容摘要:
「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
(二) 阿Q正傳把整個民族的精神弱點,融進了阿Q這個農民身上,在生活上有不滿的時候,阿Q總是使用精神勝利法來讓自己釋懷。以下為內容摘要:
「阿Q在形式上打敗了,被人揪住黃辮子,在壁上碰了四五個響頭,閒人這才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裡想,“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的世界真不像樣……”于是也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走了。」
「 阿Q想在心裡的,後來每每說出口來,所以凡是和阿Q玩笑的人們,幾乎全知道他有這一种精神上的勝利法,此後每逢揪住他黃辮子的時候,人就先一著對他說:
  “阿Q,這不是兒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生。自己說:人打畜生!”
阿Q兩隻手都捏住了自己的辮根,歪著頭,說道:
  “打蟲豸,好不好?我是蟲豸——還不放嗎?”
但雖然是蟲豸,閒人也並不放,仍舊在就近什麼地方給他碰了五六個響頭,這才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走了。然而,不到十秒鐘,阿Q也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走了,因為他覺得他是第一個能夠自輕自賤的人,除了“自輕自賤”不算外,餘下的就是“第一個”。狀元不也是“第一個”嗎?」
二、十年建設
從民國17年北伐結束到民國26年抗戰開始(1928~1937),雖然此時內憂外患不斷,但是國民政府在有限的財力下,仍能從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方面的建設,殊屬難能可貴。也奠定了日後八年抗戰的基礎。
三、文學的變革
(一) 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
改良文學需從八事入手:
一曰,需言之有物;二曰,不模仿古人;三曰,須講文法;四曰,不作無病呻吟;五曰,務去爛調套話;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講對仗
(二)陳獨秀《文學革命論》,提出了他對文學革命的主張,內容有:
  推倒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國民文學。
   推倒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建設新鮮的立誠的寫實文學。
   推倒迂晦的艱澀的山林文學,建設明瞭的通俗的社會文學。
《文學革命論》比《文學改良芻議》更具震撼力,而且更注意到新文學的內容問題。

台長: 天橋說書人
人氣(149)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課程內容 |
此分類上一篇:戊戌變法始末

二忠痛恨三號的人
文學改革和文學革命有什麼不一樣
2006-06-13 19:13:0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