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6-08 03:11:20| 人氣7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灣 Vs. 東歐影展」觀後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影展中印象最深刻的兩部片,剛好都是同一位導演-Jan Svankmajer。取自捷克著名民間傳說的《貪吃樹》,以及無對白的《極樂同盟》,發揮電影影像無遠佛屆的魅力,那股怪誕的超現實景象,可以說是大開眼戒。Jan Svankmajer的電影有點Cult味,怪異的題材、有趣的木偶動作,加上豐富又誇張的想像力(無論是《貪吃樹》裡食吃人類的巨大樹嬰,或者是《極樂同盟》從頭至尾一語不發,卻可以抓住觀眾期待的心理)。除此之外,Jan Svankmajer特別喜歡刻意強調鏡頭下角色細緻的的動作、餐盤的食物等等,這倒是Jan Svankmajer的電影傳遞給我的特別訊息。

Miklos Jancso的《紅與白》背景設在1919年的政治戰爭(紅軍與白軍)。影片寫實的呈現戰爭的慘況與紅白軍隊的屠殺,以及無辜、無奈,以救人為責任的護士。Miklos Jancso以流暢的運鏡、精心設計的場面調度,表現出既生動而不死板的影像。接近結尾紅軍高唱歌曲迎向龐大的白軍陣勢,那種大無畏的精神,真是動容的可以。拍攝「政治歌舞電影」的Miklos Jancso導演,在《紅與白》只有一段歌舞(若說紅軍對抗白軍高唱歌曲那段不算)-紅軍請求護士舞跳一場華爾滋,有點心境轉換的感覺。

Ferenc Kosa的《一萬個太陽》與Istvan Szabo《千面惡魔》是東歐影展我特別欣賞的兩部傑作。《一萬個太陽》構圖非常精細、對白又詩意,可真是如詩如畫!電影風格很類似柏格曼,也充滿濃厚的哲學味。《千面惡魔》是敘述演員Hoefgen,從不知名的小人物成為國家劇院的老闆,但卻成為納粹下的利用工具。電影大多是心理劇,沉悶,但耐人尋味,電影結尾處理的很出眾-Hoefgen被納粹總理請到大舞台的中央,在強光照耀下,Hoefgen說出了:「你們想要我怎麼樣?我只不過是個演員」,在舞台下,顯得特別渺小!

影展Istvan Szabo的另一部作品《父親》,是一部兒子追思父親的詠嘆調,導演以幽默手法處理,使電影看起來不那麼嚴肅,反而有些橋段還特別具趣味性。電影內容是以一位孩童的角度、想像,描述父親的過去,並自我成長(兒子理解受政治的影響)--「人因脆弱而製造謊言」。電影用了許多仰角與俯角的鏡頭呈現地域美麗、優美的景致。

東歐另一位焦點導演Emir Kusturica,影展中選出他的《流浪者之歌》、《爸爸出差去》,以及紀錄片《巴爾幹龐克》。《巴爾幹龐克》是介紹「無煙地帶」這樂團的成長歷程。或許對於以往常接觸Emir Kusturica電影的觀眾,這樂團的音樂風格會較熟悉,而未曾見識過的觀眾,我想也能被「無煙地帶」強烈、爆發性、異國風味的音樂給捉牢。《流浪者之歌》、《爸爸出差去》,不管優劣,至少能從電影中尋求我所需要的元素,可能是那超現實魅力、Emir Kusturica電影裡獨特的配樂、趣味叢生的感染力等等。

最失望的電影則是《全是巧合》,電影由六段故事所組成,要刻意把故事間產生關聯性,反倒是不甚成功,於是把六故事單獨來看或許還比較有可看性。

台灣只著重於楊德昌導演部份,《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真的是精彩,200多分鐘的電影竟不覺冗長,以至於我只看到這部電影的劇本與故事。反倒是《一一》,我認為這是楊導技法、風格最純熟的一部,劇情延伸出去的支節描寫的鉅細糜遺,那段平行剪接的愛情(未來與追思),深得我心。再說楊導的《恐怖份子》與《海灘的一天》,《恐怖份子》的敘述方法是較錯落拼貼式,而《海灘的一天》則是以意識流編寫,整體來說這兩部我都非常喜愛,但又不得不說《海灘的一天》是楊導電影中結構最完整的一部,且這兩部結局又同時充滿二元性的色彩。總之《一一》是目前我最喜歡的楊導作品,至少目前是如此。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7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