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綠城 走另一條發展路
過去二十多年來,常州總是被「跳過」,發展遠不如蘇州、無錫。
但常州不願盲目招商引資,而要瞄準低碳綠能產業,做為經濟起飛的主引擎。
晚上九點多,老舊的常州車站月台旁,一動高大展新的車站大樓與月台正如火般地趕工。
上海到南京的滬寧城際鐵路趕工在今年七月一日通車,「未來五到十分鐘就有一班開往上海、南京的動車〈最高時速二五○公里〉」光寶科技常州廠司機沈曉明提高語調說,「現在就連車站停車場都要排隊進入,太多人搭火車了。」
常州在滬寧城際鐵路、京滬高鐵即將通車的挹注下,常州快速整合入長三角一小時經濟生活圈內,「二○一二年常州到上海虹橋機場只要三十分鐘,」江蘇省武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主任蘇江華強調。
交通建設把常州推向經濟發展的高速軌道上。二○○四年到○九年的五年間,常州GDP總量激增超過一倍,二○○九年達到人民幣二五一八‧七億元〈約三六七‧七美元〉,人均GDP也衝破五萬五千人民幣。
過去,大多數的台灣人對於常州相當陌生。它地處江蘇兩大城市上海、南京的中間點,台商設廠多都跳過常州,直接選擇蘇州、吳江等鄰近上海的城市,或直接到南京投資。
二十多年來,常州發展一直遠不如蘇州、無錫,同樣都是地級市的位階,常州的城市景貌卻像是三、四線城市。
現在,密如星布的交通建設,打通了常州發展的任督二脈,近三年常州的平均成長率達到一三‧二%。
鐵路建設帶動常州發展
最近三年,常州土地價格飛漲,武進開發區西太湖畔的工業用地的每畝六十萬,兩年飆漲四‧七倍,直逼每畝二八三萬元。
整個常州市區都在大興土木,天空灰矇矇的。在常州街頭,到處都可以看到兩條道路交界的三角窗土地用圍籬包起來。百腦匯常州店店長總經理林世豐觀察,「從常州火車站一路開車到新興開發的武進區,四十分鐘的車程裡,竟然沒有一條路沒有建築工地的。」
南大街的店租每平方米高達人民幣一萬以上〈每坪租金十五萬台幣以上〉,「你有錢也不見得租的到,」江蘇省武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招商局局長孫洋表示。
連工資兩千多人民幣的百腦匯員工,也多開車上班,動輒新台幣兩萬多元以上的筆記型電腦,對於常州人來講就像是買日常用品一樣簡單。林世豐觀察,「百腦匯常州店辦公三分之一員工都自備筆電,筆電規格用的比我還高級。」
看準常州消費潛力,百腦匯不得賣場的主建築還在興建中,搶在今年二月份正式開張常州店。
雖然,百腦匯常州店所在的勞動西路,周遭都是尚未改造的老房子與工地,「兩年後,這裡會變成最熱鬧的電腦一條街,聚集數家大型的電腦商城,」林世豐看好常州的發展動能。
常州市政府把原先位於市區內的大專院校,集中搬遷到市郊的科教城,大量釋出市區土地做為商業用地,規畫為商業區、電腦街等用途。
土地動遷,也為常州新增了數萬名的時尚農民。光寶司機沈曉明,就是一位因農地動遷補償,而脫貧成為小康家庭的縮影。
沈曉明一家原本在武進區的農田耕地,六百多平方公米的農地只夠餬口。但最近幾年,常州政府徵收沈家的農地,改建為工業區,沈曉明一家人獲得一棟兩百多平方米〈超過六十坪〉的漂亮別墅,「我不種田了,改幫忙開車,錢還賺得比較多,以後還有退休養老金七五○可以過活,」他高興的指出,最近家裡買了大螢幕的液晶電視等多項家電,大幅改善生活。
全力發展低碳綠能產業
昔日,常州為了衝高GDP總量,曾盲目的招商引資,在蘇南的蘇錫常三個都市競爭中,常州遠落後常州與無錫,現在常州重新在城市競爭力的棋局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面對京滬高鐵即將通車的利多,常州瞄準低碳綠能產業做為經濟的主軸。「常州不想複製蘇州無錫模式,想要超越前者,」武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主任蘇江華語氣堅定表示,五到十年內,低碳產業產值目標將衝破人民幣五千億元。
常州規畫在武進開發區引進低碳製造業,策略性地招募太陽能、風能、電動車與低碳器材,「五年內,這裡將有一千家的低碳產業公司,」蘇江華指著管委會附近的建築工地說著。
中國各個城是全力發展低碳產業,商業嗅覺靈敏的台商也聞到了商機。
常州市政府要發展低碳產業,直接找上了台灣光寶科技合作。光寶科技要在台灣設廠,實驗農業大棚〈溫室〉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光寶的研發團隊在農業的溫室上搭建可透光的太陽能薄膜板,溫室裡種植各項高經濟價值的作物。
江蘇省是中國農業大省,光寶全力在江蘇省發展農業大棚,兼顧三種收益模式,「可以賣碳權,農業公司分租給農民種植高價值的精製作物,像是草莓、冬蟲夏草;更可以把太陽能所發的電,賣回給電力公司,」光寶科技處長蘇棠緯分析。
光寶綠能科技就像是農業現代化的系統整合者,幫助農民把傳統的溫室升級,成為兼顧太陽能發電功能的高階溫室。例如常州市郊的嘉澤鎮是中國最大的花木之鄉,火鶴花產量中國第一,光寶正在嘉澤規畫大規模的農業大棚。
興建低碳實驗鎮
除了引進大型綠能科技業者之外,常州政府也著手解決研發資源貧乏的問題,把中國國內的大型研究院所引進常州,「武進開發區管委會拿出兩億人民幣,吸引大院大所到常州設立研究中心,」蘇江華強調,中國建設部的第一個研究中心、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及江蘇省低碳研究院都進駐常州,同時與上海同濟大學、北京清華大學合作,在武進開發區建立低碳研究中心,研發綠色建材與節能技術,技轉給廠商使用。
對於綠能廠商而言,應用環境的實驗,是新產品上市前的最重要測試環節。
常州市政府正在西太湖畔興建兩千萬平方米〈相當於七十七個大安森林公園面積〉的低碳小鎮,做為廠商測試低碳綠能新產品、新應用技術的實驗基地。
目前已有中國最大燃氣能源廠商新奧集團、光寶科技與晶元光電正摩拳霍霍搶食這一個低碳鎮計畫。
預計兩年後完工,常州的低碳小鎮要求生活用耗能必須低於國家標準五成,建材使用綠色建材,家家戶戶都有太陽能發電裝置,每天多餘的能源收集到社區能源中心,每戶都有一個能源帳號,年度計算節能與發電度數,節省的電力換成現金,直接發放給居民。
常州就是最典型的三、四線城市跳躍式發展的縮影,既快又急,直接從傳統產業跳進去低碳產業。「不能等市場成熟,才決定進入三、四線城市,否則會趕不及城市發展的速度,」林世豐強調。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