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5-22 14:52:40| 人氣21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一戰西方工事讀書心得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戰西方工事讀書心得
Fortress 24
Fortifications of the Western Front 1914-1918

Paddy Griffith Peter Dennis

2004 Osprey UK
ISBN 1-84176-760-3

P4
1960年後 黑火藥與HE的革命 使得火砲能夠打得更遠 砲彈更重
1900年發明火炮的復進裝置 射速大大提高
砲手需再教育使之習慣 打擊間接目標
大量火炮砲擊對方 對方卻無法標定己方
除非對方發動反砲擊作戰(CB)
一戰中 砲火傷亡率約60%也就是600萬人的損傷
德國1916年7月的壕溝較淺 也較粗劣 步兵要躲火炮
分散偽裝煙霧都使用過 只有挖地道
1步兵不再適合擔任進攻角色 2需要大量的砲彈 演變成消耗戰

P5
1914年秋後機動戰不再
德國在東線採取攻勢 除凡爾登會戰外 多半採取守勢
德國的壕溝 掩蔽壕較深也較好 1917年春 德軍開始使用詭雷
在伊爾普(Ypress)地帶因為水位關係 水泥碉堡加強防禦縱深
在興登堡防線使用濃密的有刺鐵絲網為之 1918年後用反戰車地雷
很難將火砲在破碎地帶運送到前線地區
因為對方工事強也有砲兵所以攻勢不多
成功的攻勢少而且昂貴 徒勞且無機動性的戰爭
德國大部分根據興登堡防線

P6
戰線的範圍 參考用

P7
地圖 從南錫(Nancy)到貝爾特(Belfort)地點相對平靜

P8 大事紀
1871年到1914年 亞爾薩斯與洛林省建工事
1885年到1986年 HE彈藥的發明
1914年 馬恩河會戰 向海峽的賽跑
1915年 4月22日 伊爾普那一次用毒氣
1916年 2月到年底凡爾登會戰開始
7月索姆河會戰
1917年2月德國退回興登堡防線
7月到11月再第三次伊爾普會戰中 德國大量用水泥結構強化防禦縱深

P9
在希里芬計畫中 希望在凡爾登與貝福特一線採取守勢
此地的工事由Serre de Rivieres將軍所設計與規劃
只好取道比利時
但是比團也有大工事 由Henri Alexis 將軍規劃
烈日(Lidge) 安特衛普(Antwerp) 納幕爾(Namur)等地設防
德國用210公厘火砲攻擊列日要塞
克魯伯的420公厘與斯科達的305公厘火炮也攻擊列日與安特衛普要塞

P10
法國第五軍團在轟擊下只守了3天 德國在Marne地區被守方戰術力量擊倒
10月20日到11月24日 第一次伊爾普會戰 向海峽的賽跑

P11
機槍前配置防盾 1914年德國與法國的壕溝還是太多人
現今火炮威力使得部隊的聚集成為自殺
所以壕溝有Zigzag traverse的設計以防過度擁擠
1 能避彈的地下掩蔽壕成為工事的首要項目
2 有刺鐵絲網成為加強陣地防護的良方 以木頭鐵柱上固定加固
各壕溝間以電話線與電纜線聯繫

P12
比較Fight Trench、Fire Trench、Communication Trench、Trace Trceches、Supervision Trench、Command Trench、Assembly Trench
3站前多配備直射武器 步槍機槍 輕野戰砲以及刺刀 但壕溝戰需要曲射武器
需要HE彈以便垂直轟擊要塞 迫砲就重要了 1914到1916年 德國在此點占優
手榴彈也需要啦
4需要防禦縱深 德國1914年快速攻下比利時諸要塞可供證明
第二次伊爾普會戰 德國以毒氣攻擊快速進展 但是以機槍就能阻止了

P13
正因為德國的成功使得將領以為攻擊是無限上綱
德國將領因為防禦需要 這樣下去需要第二條壕溝不可
此後變成1915年後的標準模式 一直挖壕溝 1916年凡爾登索姆河會戰
出現早期水泥形式的掩體(Shelter)但多半被駐軍扒光?以便運送到前線

P14
馬奇諾因為戰時的例證所以在二戰中建工事 英法反攻遇到堅強抵抗
防禦縱深 有斜坡支援 還有20呎深的掩體 壕溝通常6到8呎深而已

P15
水泥結構的鐵製觀察哨 1916年彈幕(Creeping)射擊開始引進
有準備的進攻者還是可以拿下第一道防線的
即時反攻最大的缺點便是死傷太多

P16
英國驚訝德軍挖的壕溝是那樣的深 凡爾登與索姆河會戰都死很多人
德國在1917年實施戰略撤退30哩用以節約人力

P17
19呎深的掩蔽壕(dugout)還有潛望鏡配備呢 大規模的使用詭雷二戰沿用之
糟糕的天氣與不良的排水 戰車出現了 英軍攻下5哩又被德軍逐回
這個大量用水泥製的機槍巢 當作部隊掩護、CP來改善防禦力量

P18 圖片

P19
Vaux堡有600名駐軍多半是傷兵 腐敗的味道瀰漫坑道
火焰噴射器 水泥煙塵 HE煙霧 最後投降
A 德軍用一堆手榴彈炸破鐵門 B駐軍躲在沙袋內丟手榴彈
C德軍以火焰槍攻之 D中央是CP、急救站、水源集中地
1918年半機動戰復活 德軍風暴部隊 打破現有的Trace Trceches?
德國碰到一條無法打敗的防線 德軍五次反攻戰果都不佳 一堆戰車幫忙

P20
作戰壕 有土牆向後的護岸 排水溝 8月8日英軍發起百日攻勢 前進100哩
似乎證明了工事不足恃 德國在Meuse – Argonne一帶有大量工事

P21
防禦的原則不外乎環境因素、提供己方最大的保護、發揚最大的殺傷火力
以監聽站或潛望鏡觀察環境 以哨子敲鑼打鼓示警
夜間以巡邏隊或照明彈為之 通常可以守住第二道壕溝
開戰初期的壕溝過淺 人也太擁擠 土堤的維護也太過隨便
圖片說明:太多人擠在一條作戰壕內了 沒有可迴旋的空間 前方土牆也太過平整
敵炮兵有機會以縱射方式消滅我軍 沒有CT聯絡

P22
初期的壕溝沒有這三種東西:
胸牆、矮牆、射垛(parapet)、背牆(parados)、橫牆(traverses)
而且也太過淺 壕溝內有求救火箭 發射後通知我方炮兵回擊
這邊電線至少要埋設6呎深 一般壕溝至少要8呎深
全方位的掩蔽場至少要10呎深 居住區要30到40呎深
若無抽水機 地下水會冒出來 只好建築在地面上以沙袋與土石做之
後來德國在1916年來以水泥做之
一開始這種水泥結構物用於小型觀測站與機槍陣地掩體
後來演變成大型的CP、急救站、電話交換中心、掩體 算是野戰工事的新玩意

P23
此後水泥碉堡大舉興建 水泥做的觀測站(Observation Post, OP)
德國大量興建水泥工事 包刮狙擊手的Post 上面有鐵皮防護之
機槍水泥站上有木頭、土石掩蓋之 水泥結構總是堅固的
德國在伊爾普(Ypres)以及(Messines)一帶興建越多碉堡也越來越大
並以沙包強化之 伊爾普與Neuve Chapelle兩個地方地下水位頗高

P24
水泥碉堡蓋頂之前以偽裝網掩護
英國的水泥結構較德國為小 比壕溝陣地舒服且安全啦
英國比較多半圓形 德國較有陵有角
Mori Pillbox用酷狗查之 半圓的機槍巢直徑60呎

P25
德國末期還規劃機動的鋼鐵碉堡哩! 總之壕溝、碉堡、掩蔽壕、掩體、有刺鐵絲網、詭雷都可以保護之 破片也能保護之
敵軍轟擊越多 碎片越多但坑也多 我方陣地反而更安全
彈坑可以快速變成射擊陣地 只需要CT連接之
空照也照不出來 敵炮兵也不會再轟擊這些彈坑

P26 圖片

P27
反砲擊(CB)作戰中需要精確的地圖作業
英國壕溝不夠深 士兵站起來會露出頭部 1915年早期
A旁邊需要以木樁固定之以防大雨造成坍塌之
C後期出現的水泥碉堡 D以木頭、十頭、土方、水泥或鐵皮當屋頂

P28
平常就要編織機槍火力 最好是之字型壕溝
這樣機槍火力才會得以重覆 彼此機槍巢才可以支援

P29
以有刺鐵絲網配合機槍 亦興起排水的議題
排水溝上方應有舖設木板的走道方便部隊的移動與再補給
也可以藉此興建有吃的餐廳與住宿的營舍
抽水系統也要 廢棄物丟在壕溝前面形成另一種偽裝

P30-P31 圖片
A戰車比起彈幕好用於摧毀有刺鐵絲網 有些裝有束材以便越過壕溝

P32
高層需要為靜戰負責 不過上面也沒有什可以選擇了

P33
對德國方面而言 增加縱深=獲得安全 以俄軍俘虜與法奴工興建地上建物
對分散的堅強據點越來越依賴 而不是固定的壕溝系統

P34
在彈性防禦的原則下 彈坑好用 獨立的機槍組 以交叉火力對付攻擊軍
彈坑反而比壕溝好用

P35
西線有三種不同的工事
1 大戰前已經蓋好的 2 1915年在索姆河地區興建的
3 1914到1918年 半機動戰時間所匆促興建的 挖得更深或在現有的壕溝上興建
戰前的工事至少有40年之久 Serre de Rivieres將軍於1874到1880年興建的
在四個區域內(貝爾福特、膠斯、Moselle、凡爾登)有200個工事
有三個大的地塹(Gap)(Belfort Gap、Charmes Gap、Stenay Gap)
查一下Fort Liouville

P36 圖就是說明上述這個堡壘的狀況
南錫的要塞被德軍的重炮擊垮 HE彈的出現使得火砲要躲入鐵製的迴旋砲塔內
居住區通常深入地下 或水泥結構物中

P37
側翼火力由其他小口徑武器提供掩護 而非依靠牆本身
可移動的鐵製屋頂用來保護火炮
因為HE彈可用迫砲或臼砲垂直落下轟擊之 因此強化屋頂成為首要
6.5呎的水泥屋頂加上5呎的沙土掩蓋之 駐軍通道應當是地下水泥建築

P38
因為經費少所以沒有什建設現有工事為之
1870年德國接管亞爾薩斯與洛琳兩省後 興建水泥化的CT、營舍、砲塔
不過還是有可取的地方 馬奇諾防線的概念 巴頓攻擊麥茨攻不下
第二類是二戰時期建立的工事
要挖深一點而不是傾斜保護之

P39
靜戰時需要工事 可對抗曲射火力特別有效 鐵鏟必備之
圖片中的掩體 6吋砲要15呎深的掩蔽

P40
夜晚挖掘壕溝比較容易又可以站立 通常不是依照工兵官的建議而來隨便蓋
每人一小時可挖20立方呎的土方 一般壕溝深6呎9吋 下大雨時可能崩塌
圖片中有排水溝、熱食桶、射擊踏板(Fire Step)
要排水溝、木板、有刺鐵絲網、掩蔽壕、Z的地方、衛生等問題叢生
士兵寧願站在泥巴水內也不願清理壕溝積水 供水、醫藥、衛生、廚房、CT

P41
在戰爭的第一年雙方根本不想挖洞 1916年建造與管理壕溝的方法都大有改進
第三種是有計畫性的壕溝系統 通常有四種型態的壕溝
A前線形壕溝 第一道就是射擊壕溝 支援壕溝通常在後方70到200碼處
2到3個射擊壕有2個CT聯絡之

P42 圖
P43

B後備線 離火線500到600碼、通常有掩蔽的外觀
C後勤區或火砲區 離火線1哩處
D 交通壕CT

德軍的壕溝體系2到4哩深 卡車與機車運動變得困難
CT有時候要寬到足以讓騾子前運物資 通常1個營有一個這樣的騾子CT

P44
CT也可安置電話線 CT通常距離火線呈90度
火線壕溝通常有幾百碼 但有時候雙方又可近到足以丟手榴彈的地步
有厚重鐵絲網保護 夜間要以巡邏隊巡邏(可抓俘虜、也可當作攻勢躍出的準備)
鐵絲網通常距離火線壕溝20碼 鐵絲網呈現馬棚形狀
鐵絲網外也有碎玻璃與詭雷的安放

P45 圖片
第一道鐵絲網以第二道鐵絲網補強
前線有機槍點、狙擊點、OP、監聽站、突出點、CP、醫護、電話交換中心、宿舍等等

P46
德國的壕溝較好 掩蔽壕也較深 德軍的宿舍離地面有20呎
多重出口、毒氣濾淨設備、排水溝、水池、廚房設備與發電機

P47圖片
B小樹枝堆固定邊壕 E木板走道 下有排水溝 K通氣管
L鐵皮與水泥製成的現代通道系統
機槍點、狙擊點以地道聯結 有時以水泥做之
廁所、排水槽、彈藥庫在後方 集結溝用於集結部隊反攻用

P48
一個師常有特定的軸線、後勤線、電話線與砲兵觀測員
圖片:13呎、165呎的鐵絲網

P49
圖片:挖壕機械有但是很稀少 也沒有經費研發 索姆河大攻勢
德國失去人力與主動權 故採彈性工事做為防禦
1917年7月31日伊爾普 1916年7月1日索姆河攻勢

P50 圖片

P51
Yerps地區 德國建碉堡 無法排水 只好用水泥蓋堅強據點
B是英軍掩護彈幕200碼左右的距離 C四周有鐵絲網的碉堡
1917年攻勢與1916年一樣 無法迅速的將火力、輜重快速的向前推進

P52
支援壕的圖片 暫時性的供部隊移動用的壕溝
外線區後面1000到3000碼的地方是主戰區
再後方是平靜區有MG與短程火砲
最後是大砲區有戰術堅強據點

P53
圖片:Ypres 因為高水位與排水不良 CT不可能以木板路連之

P54
英國旅部較深的HQ碉堡

P55圖片

P56 後記
一戰的影響促成馬其諾防線的興建 愛本艾美爾要塞
1傘兵 2聚能裝藥(Shaped Charge)的發明
AT與A的興起 散兵坑也得到加強
1954年月南奠邊府也是壕溝戰的經典

P57 遺址現況
出路一、墓與紀念碑 戰後興建的 現代軍事較少研究
保有少部分的建物 例如德國的Langemarck地區就有水泥掩體伴隨 Hill 60
二、原野木頭、工事都已經淹沒或被摧毀 私人土地擁有或郊區改建
三、地上工事部份 A刻意的保存當紀念碑 B無厘頭的被拆除
大部分的地區還是歸軍方所有更難接近
在凡爾登地區的Douaumont以及Vaux堡壘都有開放參觀
Reims地區的Pompelle堡壘也是開放參觀的
大部分地區未知 有的是濃密植被 人為30呎懸崖而無法接近
水泥碉堡部份 戰時被砲火摧毀或日後景觀拆除 不過大部分的碉堡還是在
但是沒什人去看 不像Fort那樣有人氣

P58
Ypres地區附近的Langemarck公園的照片
大部分英國工事散佈在Hill 60供遊客參觀
壕溝部份遺留較少 能讓顧客看到的更少 有蛇 彈坑更不易保存
水泥加固後開放 例如Newfoundland公園

P59
Ypres地區附近的Sanctury Wood紀念館的照片 壕溝還是太淺
四、深的掩蔽壕 與地下洞穴(Subterranean)
近幾年對這些東西的開發限制很多 大半被掩蔽或洪水淹沒
木頭被扒光當做建材 入口處常常被掩沒 後面的建物又加蓋上去
地雷的威脅 大部分的掩蔽壕都無法接近 少數地區還是有開放的啦
底下是幾個已經開放參訪的地區:
Beaumont Hamel
La Caverne du Dragon at Hurtebise
Le Linge
Stuivenkenskerke
Vimy Ridge
Verdum
Ypres地區

P61 重要的參考書
Oldham, Peter, Pill boxes on the Western Front: a guide to the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use of concrete pill boxes 1914-18. Leo Cooper: Barnsley, 1995.

P62名辭縮寫的意義:
Blockhouse 戰前任何有掩蔽的掩蔽壕或水泥結構建物
Bunker 通常是水泥的掩體有居住地區頭頂上有頂的
Communication Trench(CT)通常是與第一線呈90度的壕溝用以後勤運補
Dugout頭頂上有掩蔽的居住設施
Pillbox 通常指機槍巢

台長: 歐貝泰
人氣(21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興趣嗜好(收藏、園藝、棋奕、汽機車)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