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0-09 20:45:52| 人氣3,518|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中文聖詩點解唔o岩音」管窺三、四十年代傳教士來華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自小入讀教會學校,很早便接觸基督信仰。小學早會時,總會唱聖詩頌讚主恩。少時的我唱著唱著,總覺得中文聖詩的歌詞古古怪怪,不協音律。然而,英文聖詩卻無此問題。於是便心生疑問:「中文聖詩點解會唔o岩音﹖」後來不知誰人這樣對我說:「聖詩之所以會『唔o岩音』,是不希望人們只顧歌詞,而忘記了唱歌的目的。我們不希望信徒把重點放在詞上,而非放在讚美之上。」當時的我點頭稱是,可是我明明也聽過好些符合音律的聖詩啊﹗難道符合聲律的聖詩就比不上不協音律的﹖

「從一粒沙中看出一個世界」。一個小問題往往能帶出一個大道理。「中文聖詩點解唔o岩音﹖」的背後有一疋布長的故事。從這小問題正可以管窺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外國傳教士來華的種種歷史。

先回顧一下二十年代的中國。五四運動發生於一九一九年。到了一九二二年,全中國掀起了一股「非基運動」風潮。所謂「非基」,就是反對基督教的意思。當時五四運動的知識份子代表大都反對宗教,尤其反對基督教。他們反對,並非為了維護傳統,而因為「基督教義並不科學」的緣故。李文森(Joseph R.Levenson)曾這樣的指出:「第十九世紀中國人反對基督教,是因為她與傳統中國相違背(anti-traditional);但第二十世紀中國人的反教,卻是指其與現代科學相衝突(anti-modern)。反教思想的轉變,反映了傳統文化的析離。」(註1)

有反對,就會有護教的人站出來。「非基運動」以後,國內基督教反諷地大規模「復興」,其中傳教士出力不少。下文將會主力介紹劉福群牧師和范天祥博士。

好了,回到主題:「聖詩點解會唔o岩音﹖」其實,我們現在常唱的聖詩,當中不少已有很悠久的歷史。那些寫於三、四、五十年代的中文聖詩更大多出於外國人之手。這就不難明白為何很多聖詩都「不協音律」。

我們來看一個實例。著名聖詩〈我是主的羊〉譯於五十年代,由劉福群、何統雄和林翠薇三人合譯。帶頭的劉福群是什麼人呢﹖原來他不是中國人,而是一位美國傳教士。劉福群牧師(Dr. William Crawford Newbern, 1900-1972),生於美國新澤西州,於一九二二年橫渡太平洋到了廣西梧州,準備開始他的傳教事業。他積極學習華語,以便傳教。曾聽過劉牧師講道的胡蔭磐先生如此說:「記得劉福群牧師的粵語是他自己學的,講到羅馬書七章『我覺得有個律』,他把『律』字念得不正,和『核實』『突兀』『迄日』等字同韻,結果成為他一輩子的笑話。(註2)」

中文堪稱世界上最難學的語文之一。而事實上,劉福群牧師於一九二五年便「完成華語學習」。只花了三年便「完成學習」,可見其中文程度有限,即使他以後一直有學習中文,也不難預計他之後譯出來的聖詩會「不協音律」。早期他編譯宣道詩本,有琴譜、簡譜兩種;後期在香港與何統雄先生合作,編譯中英文青年聖歌,海內外眾華人教會均樂於採用。他翻譯和創作了大量聖詩,在一九七二年,已出版至第十集,每集約有五十首聖詩,所得的利潤全歸宣道書局作為發展基金之用,對基督教的傳播有很大貢獻。

另一個要介紹的是范天祥博士。他也是一位美國傳教士。

范天祥(Bliss Mitchell Wiant, 1895-1975),他在中國聖詩史上最重要的貢獻就是他極力推動中國聖樂的「本色化」。三十年代,國內基督教面臨所謂「三自」問題,即「自治」、「自養」和「自傳」(並非四九年以後才出現)。於是,「本色化」或「本土化」就成了國內傳教者的首要目標。范天祥博士,雖然是美國人,但熱衷於中國文化。他於1922年曾寫過一封信給Dr.T.A.Hildreth,信裡說:「……過去四年我一直有一個熾熱的心願(a burning desire)到海外當宣教士……。」跟著他又說:「……我想獻給中國教會一本全部是中國色彩的聖詩集,這是我當今認為是我畢生的志願。」(……We Wanted to give the Church is China a hymnal, which was Chinese from cover to cover . This is the ambition of my life as I now see it.)(註3)

這本「中國色彩的聖詩集」就是後來在1936年出版的劃時代中文聖詩集《普天頌讚》。在舊版《普頌》中有七十二首中國化的曲調。依據製調者索引,其中有四十六首是與范天祥有關。曾有人詢問他為甚麼在詩集裡只有九首詩歌的右上角載有他的名字?他回答說:「因為不想給人一個印象,認為大部分國化曲調都是由一個洋人所編製,好像中國沒有音樂人才。」

由此可見,《普天頌讚》中的詩歌大多由范天祥一人包辦。縱然他中文程度良好,始終與本地人有距離。這距離也就是多數外國傳教士所寫中文聖詩「不協音律」之主因。

雖然如此,這些外國傳教士實在為中國付出了許多許多,把他們的一生都貢獻給中國了。即使他們的詩作或許未臻完美、不太押韻,其人格卻非常值得後人敬佩。今人可以為他們做的,除了為文表揚外,還應在他們已開闢的道路上,創作更多協律押韻的詩歌吧。

註1:詳見梁家麟:《福臨中華—中國近代教會史十講》(台北:天道出版社,1988年),頁141。 或按以下網址:http://www.cclw.net/gospel/explore/fulingzhonghua/
註2:見胡蔭磐:〈五十年代的胡恩德先生,我的父親〉一文,載於以下網址:http://www.woopy.woo.org/articles/ytw1952.htm (18/3/2005)
註3:詳見黃永熙:〈燕京大學與普天頌讚 (四)〉,載於基督教文藝出版社的網頁,網址:http://www.hkcclcltd.org/genericstyles/theme_content.asp@id=4009&paperid=0075&column=a.htm

延伸閱讀:

(一) 梁家麟:《福臨中華—中國近代教會史十講》(台北:天道出版社,1988年)
(二) 李志剛:《基督教與近代中國文化論文集》(台北:宇宙光,1993年)
(三) 黃永熙:〈燕京大學與普天頌讚〉(一至十二),載於基督教文藝出版社的網頁,網址:http://www.hkcclcltd.org/genericstyles/theme.asp@paperid=0075.htm
(四) 羅腓力:〈念恩師—劉福群牧師〉,刊於《宣道與中華》頁166-168,網址:http://gointl.org/issues/22/pastorliu.htm

附記:小白與予曰:「不如研究埋〈從「水運會歌點解唔岩音」管窺近十年呂明才中學中文老師發展史〉。」予大笑,因之曰「小子不敏,請以伺來者」。如有高人能以此題目為文,則善莫大焉,善莫大焉矣﹗

圖片說明:美國來華傳教士劉福群牧師(1900-1972)

台長: 曹墉=倫爺
人氣(3,518)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宗教隨想 |
此分類下一篇:〈執著〉
此分類上一篇:〈信仰與宗教研究有無衝突﹖〉 (特別為小昕昕而寫的)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