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2-07 08:32:04| 人氣4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民粹式的「生活政治」絕非「風險社會」的避風港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拜讀二月四日執政黨社會部主任李文英先生在聯合報的大作,認同其引用「風險社會」理論解析「核四」風險之餘,有以下數點與李先生及民意論壇的讀者商榷切磋。

第一,「風險」觀念誠為對西方啟蒙理性、知識力量、人定勝天的思路的又一反省。現代資本收益—科層結構的社會往往使得專家與專業知識缺乏批判性,忽視了「渾沌體系」複雜生態中,些微的風險可能造成巨大的災難(Catastrophe)。然而這一事實並不能直接使人得出「直接訴諸民意」的、超越政黨政治的「民主」,才是降低「風險」的良方這樣的結論。古典社會學巨擘韋伯早已發現,專家、科層社會固然如「鐵籠」般令人窒息,「直接訴諸民意」更可能產生風險巨大的「領袖民主制」(Plebiscitary ruler)。

第二,李文指陳西方個人主義的「人性尊嚴」取向擴大了決策參與管道,使專家意見與與非專家「價值判斷」置於平等,才是民主真正精神;此點筆者十分認同。但值得進一步深思的是,「參與」的擴大與品質的提昇是否宜僅繫於一次性、簡單化的「投票」,還是應該對國民素來詬病的各級議會與政黨加強監督、加強公民教育,累積政治效能感,扎扎實實地降低代議政治與政黨政治的風險,這是各黨文化、社會工作者面對支持群眾與廣大公民時,應該深思的。尤其當人們深以台灣民主化過程中,「公職總路線」隱含的「投票」萬能論弊端為苦時,理當揚棄民主=投票的簡單化邏輯。

最後,值得玩味者在於,西方對於現代性與殖民主義的反省,使得有識者發現,啟蒙理性的個人主義社會往往容易導致競爭至上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最終造成人與人間的「囚徒困境」與疏離。其社會總體福利或許可以增長,但分配絕不公允;這是以典型西方視角將在地「東方化」的論述易於忽視的盲點。貿然訴諸尚未細緻釐清議題與範圍的「集體抉擇」,並不能化解社會不同利益集團間的「囚徒困境」和「以鄰為壑」,反而可能加重這些惡性循環,使得「公投」也淪為「虛華的詞彙」。從「風險」論述獲利的,依舊是為「自卑」選民開民粹壯陽藥的政客而已。

「生活政治」精緻化的漫長路,能否避開理論與實踐的重重「風險」,還是繫於政黨精英的盤算之間啊!

E-mail: Lukacs@nccu.edu.tw





台長: Lukacs
人氣(4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