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8-28 10:29:54| 人氣64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度假的夜—生死學十四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每一年暑假回德國,重複翻閱那架上的幾本書,相隔一年再唸,總有不同的心情與註解,體會也是越來愈深切,總能在最抽象的文字描述裡,連結到自己最切身的生命經驗,於是,嘴角的微笑總是淺淺地泛漾著。

  雖說每一年看著同樣那幾本書,但是,一點點的偏好總會傾斜地出水,讓一、兩本成為那度假夜裡的最愛,反覆吟哦,十幾遍地細讀沉思,都成為夢境哲思的預告。

  余德慧教授著作的《生死學十四講》,約莫是三年前買的,在台灣已經看了不下數十次,之後在德國度假也是年年細讀,只是今年閱讀起來,竟又是一份字字貼熨著心的親切。

  我得承認當初閱讀這本書,的確緣由於對死亡的巨大恐懼,想找到一個方法、解答與依靠,讓自己受到驚嚇的心有一些舒緩,這種工具性的目的,就像在大海隨機抓一根浮木,亦載亦沉地掙扎著。

  「生死學試圖引導我們慢慢瞭解生命中有如諦念般決斷的時刻,並將這種決斷埋藏在心裡,乃至於有一天當我們面臨死亡的時候,就通過了,因為以精熟悉這種決斷,而且知道這種決斷。」這本書在第一講裡,開宗明義地告訴我們生死學將引領我們走向何方。

  但,有趣的是,三年後的閱讀經驗,卻是一份生命的自我檢視,伴隨著整個暑假自己在香港、京都與德國的度假旅情,愉悅地反芻那生命的甘甜。

  從來沒想過,閱讀一本被社會刻版印象視為臨終急就章,甚至有些觸霉頭的生死學,竟是如此喜悅的生命經驗,就像與一位交心的好友,談著生命探索的所見、所聞,以及一份玄祕,與心裡未曾有過的柔軟。
  
  「為什麼不能把諦念放在生活的每一分秒呢?」我在書上寫下自己的疑問。

  作者超越時、空,彷彿聽見了我的疑惑,隨即在下一段說明著生死學的第二個目的,「引導我們了解另外一種活著的方式,而使得生命獲得更大的觀念,讓『我的死亡』變成一種『存在』」

  豁然開朗!將自己的生命全然交付於萬有,我的生命不在受限於自己的身體之內,於是,風、草、土、花、雲、水滴、蝸牛、落葉裡,都可以看見自己的存在,不僅消弭了身體侷限、衰敗的恐懼,更透過融入萬有的生命裡,領會一份無盡的生命能量。

  這不正是自己在背包獨行的分秒裡,一份天人合一的自在嗎?

  盡形融入虛空、生命交付萬有,只剩下一份緣視的喜悅,看,亦被看見,沒有任何腦袋概念的阻隔,臉上就這麼自在地浮現一抹微笑,何須捻花?

  就在德國度假的深夜裡,我反覆閱讀《生死學十四講》,看見自己的生命被看見,死亡就成為一只空中的標籤。

台長: 京都子
人氣(64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閱讀片羽 |
此分類下一篇:生活.逗點
此分類上一篇:一篇序救了一本書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