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8-31 16:19:43| 人氣7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散文◇【無唇之吻】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蒐尋德國詩人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的資料時,意外發現俄國女詩人茨維塔耶娃(Marina Tsvetayeva)與里爾克的一段純柏拉圖式愛情故事。

  1926年五月,女詩人開始寫信給里爾克。直到1929年里爾克過世,兩人通信不斷,其中不乏熱情洋溢的文句。

  「我愛你,勝過世上的一切!你是詩的化身,是最完美的。」
  「我接受妳,以我全部的心靈,以及那因妳出現而震撼的全部意識。」

  直到1929年,兩人認真的考慮了相約於1930年春天見面的可能性。「春天?太遠了…」里爾克在最後的信中發出絕望的呼喊,然而里爾克病入膏肓,茨維塔耶娃更是窮困潦倒。直至當年年底里爾克過世,二人終究未能見上一面。

  傷心欲絕的茨維塔耶娃寫了一封里爾克再也收不到的信,信中說:「你先我而去,你預訂的,不是一個房間或一幢樓,而是整個風景。我該吻你的唇?還是鬢角、額頭?親愛的,當然是吻你的雙唇,如同吻一個實在的男人。」

  看來,茨維塔耶娃仍是遺憾未能親自將這個吻送到里爾克的唇上吧。然而這個故事,正是美在於他「必須」有這樣的遺憾,從開始到結束,一直是存在於「愛情」的境界,到了二十一世紀甚至很久很久以後,時間永遠不會抹去他的光芒。

  吻到了又如何?像是一張紙寫下了一個字或摺上一個角,再也不是原來的無瑕了。別說「吻」到,光是兩個人「見到面」,「愛情」就要變質了。里爾克與茨維塔耶娃兩人都是詩人,「相愛」的是彼此的「才華」而不是「人」,愛情不存在於肉體的慾望,而是完全屬於精神層次,投注在靈魂更深處。

  但要見面的卻是「人」!

  到了這個地步,所有的想像空間全部打破,「詩人的里爾克與茨維塔耶娃」變成「男人的里爾克」與「女人的茨維塔耶娃」,那就很難不被其他的外在因素(包括兩人相差十餘歲、已婚、甚至外表長相等等)所影響了。

  或許是我以小人之心度詩人之腹了。但我始終以為,所謂的「愛情」,必有其專屬的濃密度,這是一件非常耗費心力的事,能夠使人成長,也能傷人致死。再堅強的人也無法負擔這樣長期的愛情付出,往往會要求對等的回報,不是走上結束,就是變了質。

  能夠長久持續的,多半是昇華或沈澱過的,摻雜了親情或友情的成分在,不再純只「愛情」一味,這是人性。所謂甜蜜,在愛情的國度裡,據說最多只能存活十八個月。

  兩個不曾謀面的人,可以相愛到怎樣的地步?里爾克與茨維塔耶娃,靠詩人的敏銳及想像力維持了四年的愛情,這種愛其實是「虛擬」的,虛擬的吻可以溫柔或狂野、純情或慾望,變化萬千。然而感情是真實的,在里爾克的纏綿病榻,與茨維塔耶娃的顛沛流離當中,交換的情書該是他們彼此間多大的精神慰藉!知道對方存在,因而更有勇氣面對人生的種種艱苦,這不正是愛情力量最偉大的發揮?

  不!不可以見面的!見到了面,還「吻」得下去嗎?吻了,就幸福而沒有遺憾了嗎?

  以一生抱憾而終,換來愛情的純粹與完整,美麗與哀愁往往同時存在。

  那麼,你所追求的,會是愛情的純粹?還是人生的幸福?

----寫于二十世紀的最後一天與廿一世紀的第一天。

※圖片說明:羅丹(Auguste Rodin)雕塑作品【吻】

台長: 俄國藍
人氣(7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