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2-11 16:41:01| 人氣1,02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Longevity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Jeanne Louise Calment 世上有確實年齡記載的最高齡人瑞﹐這位法國老阿嬤活到122年的高齡﹐於1997年8月4日在出生地法國Arles病逝。1875年2月21日出生的她曾在她父親所開的店跟畫家梵谷有一面之緣﹐她的長壽可能跟家族遺傳有關﹐她的父親活到94高齡﹐而母親也活到86歲。她在21歲時嫁給遠房表親﹐她唯一的孫子在1963年去世。身體硬朗的她本人到一百歲的高齡前還每天騎腳踏車外出。

Jeanne Louise Calment 在她120歲生日時曾說過“L‘Oubliee de Dieu ?”

我是被一位善良的神遺忘了。

她也說人的一生中﹐常遇有吃虧的交易。不過這不是說她﹐而是指一位名為 Andre-Francois Raffray的律師﹐他答應每月償付給她 相當500美金 直到她出世止﹐作為購買她公寓的交換條件。不過當Raffray 先生自己在 1995年比Madame Calment 老阿嬤先走一步時﹐他已付出了超過 該公寓 市價兩倍的金額。

到底有什麼秘密﹐可以像Madame Calment和日本的雙胞胎 人瑞金銀奶奶﹐活到超過百歲高齡﹐長年益壽的秘方呢﹖

長壽秘方充滿無限商機

美國克羅拉多大學的Tom Johnson說每年都有人想跟他合作﹐推銷共 同開發 長壽藥的秘方。原來Johnson研究線型蟲有心得﹐發現只要 改變蟲的一個基因 就可以大幅度延長蟲蟲的壽命。數年前﹐墨西哥 Guadalaja 一家診所提案將 長壽蟲榨成油﹐提供給他們的老年病人 恢復青春。 老化研究是今日的顯學﹐ 二戰後出世的嬰兒人口巨潮現多已 五十多歲了﹐更帶動商業上的防老趨勢。 Johnson說老化肯定是人類有史以來最想征服的過程﹐今日最大的不同是至少我們知道如何改變老化的現象。

美國國家老化研究院分子生理與遺傳學部門的主管George Roth指出 有約40家 由科學家創業的新公司﹐專注延年益壽的研究﹐可惜多半最後不了了之。市面上抗老的各種健康產品也大行其道帶動商機﹐從維他命到宣稱能扭轉老化疾病的危險性荷爾蒙治療都有。有些商人為了給他們的產品一些可信度﹐引述最近老化研究的新發現如Telomere, 抗氧化劑及荷 爾蒙名詞。愛德荷大學動物學家 Steven Austad﹐躲這些商 人的相關詢問時﹐有如有逃避瘟疫般的反感﹐ 他說他可不想看到自己成為他們網站廣告的一部份。

可是現今每個人都想分一杯羹﹐舊金山Gentech的顧問Leonard Hayflick說如果 還找得到有正統的生物老年醫學專家的研究完全無任何商業關係﹐他會感到很驚訝。一個致富之道是研究百歲人瑞為何長壽。去年波士頓Beth Israel Deaconess醫療中心主持新英格蘭地區百歲人瑞研究 計劃的Thomas Perls ﹐跟波 士頓兒童醫院的兩位分子遺傳學家 Louis M. Kunkel 和 Annibale A. Puca成立了一 家 稱為 Centagenetix的公司﹐掃描 受調查人瑞的基因體﹐看看到底是什麼基因造成壽命長短的不同。

麻省理工學院的Leonard Guarente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數年前 他發現一個名為 Sir2 的酵母基因﹐當Sir2基因表達程度提高時﹐酵母的生命 期限也相對延伸。Gurante深信不同的生物體可能分享一些共同的促進生命延存的機制﹐而Sir2可能就是其中之一。樂觀的他與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研究線型蟲的Cynthia Kenyon﹐成立了Elixir 公司﹐看看是 否能從Sir2基因產物提 煉出抗老化新藥。

美國國家老化研究院的Roth也在找暢銷秘方藥帖﹐他跟一家公司Gerotech有合 作﹐開發一種calorie restriction mimetic的新藥﹐藥會 向身體送出你在挨餓的訊息 ﹐就算你進食正常﹐也會讓你如此認為。Roth 說他們在限制猴子卡洛里的實驗中已有令人振奮的成果﹐ 一隻實驗對象活到長壽的38歲﹐ 因為猴子平均最高壽命只有25歲。

抗老化研究中的最大玩家是擁有多項 Telomerase的專利﹐位於加州 Menlo Park 之Geron Corp. 公司。 Telomerase是維持修補Telomere 長度 的酵素。Telomeres 是染色體末端的結構﹐隨著細胞老化和失去分裂的能力時﹐Telomeres會漸漸縮短長度。科技總監 Calvin Harley說 Geron的研究者已顯示﹐當帶有活化 Telomerase 之老化 人類皮膚細胞被轉殖到免疫系統不全的老鼠身上後﹐ 細胞有如新生年輕細胞一樣。 Geron公司也在開發活化Telomerase在老年疾病 方面遺傳與藥物治療的研究。

雖然充滿可能性﹐一些研究者警言延年益壽可能有它的代價。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George Martin說我們人類自古在一個充滿疾病﹐食物短缺﹐乾旱﹐ 事故的高險性的環境中演化- 有股需要快速完成任務巨大 的選擇壓力。 他說你有基 因使你快速發育﹐早日傳宗接代﹐沒有需要 一個有活力的品管機制讓你活超 過生殖年齡。

在生命體中年輕時有用的機制可能在後來導致老化或疾病。人類成長激素是抗老治療最常用的藥方﹐影響新陳代謝及如肌肉質量的生理指標。但它也帶來副作用﹐像減低血糖濃度﹐還有縮短性命的可能性。其他機制可能也有正負兩面﹐如Telomerase不只是負責細胞替代更新﹐也跟癌症有關。就算是抗癌基因p53﹐當過度調節時﹐也會在老鼠身上加數老化。Austad說暫緩老化過程中無可避免會影響其他系統。在某程度上基因演化是因為在特定表達量帶來好處﹐如果你干擾平衡總要付出代價。

依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生物人口學家 S. Jay Olshansky 警告研究者在選擇保有 公司時需要謹慎﹐因為可獲利金額不少﹐他擔心有不少科學家將會或早已越界開業。就算有信譽的科學家對此界限的劃分也有不同看法。佛羅里達州Fort Lauderdale的Life Extension Foundation(LEF) 販賣從維他命到一種稱為 Pregnolone 的一系列產品。Pregnolone 據說有滋養頭腦的成分﹐會以不同機制修正老化 過程對腦部帶來的分子層面的傷害。為了對此藥效的宣稱﹐LEF跟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有一段長期的糾紛﹐最後法庭裁決LEF的宣言立場成立。


解開老化之謎

科學家承認對抗老化是艱辛的﹐因為我們還不知如何給老化下定義。有很多有 關老化的理論﹐包括因氧氣自由基和環境毒素對細胞帶來累積性的損傷﹐蛋白質醣化而使組織硬化等﹐另一個解釋是隨著細胞分裂染色體末梢的 Telomeres 縮短。密西根大學Ann Arbor分校老年醫學研 究院 的Richard Miller說科學家還 不確定老化是一個單一現象﹐由一群可預測 之基因表達變化引起﹐或是一組 約略同時發生的過程。

得知限制卡洛里可伸延生命發現為科學家提供線索。這調查已在包括蜘蛛不少不同品種生物體的實驗中得到重複結果被。只給三分之二正常食量餵食的生物活的更久﹐狗與鼠類的老年疾病也晚點出現。科學家推測限制卡洛里觸起可能在食物短缺時代演化而來的機制﹐改變影響如血糖值和體溫等標準的基因表達﹐使身體進入一個保養狀態。有些人認為這跟緩和能量耗用及細胞磨損有關。

就算科學家悟出緩和老化過程的方法﹐我們也還不清楚人類壽命上限的標準。Olshansky認為任何超過130歲的估計是不合實際的。馬里蘭州 Rockville 之Human Genome Sciences的William Haseltine 認為幹細胞可能是提供長生不老的途徑。 他預測有一天可能用自己的細胞重新培養出更新更強健的身體組織﹐取代老化的部份。研究線型蟲的Tom Johnson認為事實上沒有所謂的老化基因﹐因為物競 天擇的壓力 在生物到達可繁殖的年齡就不存在﹐在演化上死亡的原因不存 在﹐這使操控壽命期限簡單了不少。如果人體基因如線型蟲般容易操縱﹐那我們可能活到350歲。

但是由於缺乏老化過程的生物標記﹐研究遠景並不是很清楚。老化過程中沒有像在癌症或糖尿病疾病中﹐一個顯見可預測的生化物轉變。

老年醫學專家Leonard Hayflick說跟年齡有0.7相關係數的灰頭髮 量是目前最接近理想的生物標記。到現在為止﹐最可靠的還是標記老化過程終點之死亡。


圖片及內容出自8 February 2002 發行的 Science Volume 295 p1032-1033

“The Quest to Reverse Time’s Toll” by Constance Holden.
http://sciencemag.org

P.S. 英國女王依莉莎白二世的妹妹 Princess Margaret 于上週六早 晨中風逝世﹐ 享年71歲﹐以現代西方人的健康水平來說﹐算是 平均的高齡了。可是皇太母 Queen Mother Mary今年八月會 慶祝百歲誕辰 ﹐ 比自己的女兒長壽。 Princess Margaret 的病逝﹐給英國女王 2002年紀念登基50週年 Golden Jubilee之系列慶祝活 動肯定帶來延期。

我昨天發現劍橋各學院的英國國旗都降半旗﹐表達對王室成員逝世的哀悼。1997年9月的一個星期六早晨﹐在倫敦Regent’s Park前的道路旁﹐ 我跟滿街外出的英國人﹐目送戴安娜王妃人生上的最後一程。一生熱心公益的Princess Margaret 星期五的國葬﹐ 可能就沒有1997年 Princess Diana 的告別儀式風光了。

台長: 弓長
人氣(1,02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生化 |
此分類下一篇:To Clone or Not to Clone ? A Scientist
此分類上一篇:FLORA, Steel, c-Kit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