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7-21 22:41:10| 人氣6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談日人藤原師長《三五要錄》內所揭露唐傳雅樂及唐代燕樂係下徵音階樂調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談日人藤原師長《三五要錄》內所揭露唐傳雅樂及唐代燕樂係下徵音階樂調

藤原師長(11381192)編撰的《三五要錄》的〈一越調曲〉的“樂書要錄琵琶宮法”後的按語裡指出:『雅樂律之太簇,燕樂律之黃鐘,其聲同中於今橫笛六孔。所謂雅樂律者,唐玄宗皇帝天寶十二年以前律也,謂之古律;燕樂律者,唐肅宗皇帝所改創之律也,謂之新律。新律高於古律二均。然則太簇黃鐘,均調雖異;雅律燕樂,聲位惟同。』他的解說內容未必全合唐代樂史,而是他自已的領會。但從其文字裡所透露出的,即是有關唐代燕樂調的音階構成的一項佐證,為何如此說。今解析其文義。

『雅樂律』,他所說的是唐代雅樂的十二律,按唐代雅樂是正聲音階(古音階),藤原師長所說此律指『唐玄宗皇帝天寶十二年以前律也,謂之古律』。此話不確。按,唐代雅樂律,不分什麼唐玄宗天寶十二年以前與否。他所說的雅樂律,即指的是,所謂的一越調也有區分為兩種,一種是雅樂式的,一種是燕樂式的。所謂古律,或是雅樂律,即指是日本所師承自唐代的雅樂裡而套上了燕樂俗調名的雅樂均調。所以他在此文前又有指出:『今按,太簇商時號一越調,有二義:一者黃鐘均之商調號一越調,是即太簇音也;一者黃鐘之為商調,號一越調,是即黃鐘音也。』

按,在吾國文獻裡並沒有提到唐代雅樂還取名為燕樂調的俗調名。但日人藤原師長以已意曲為解釋。日本所承就是藤原師長口中的所謂雅樂律的燕樂俗調名的雅樂,故今流傳於日本古籍裡所謂唐傳古曲都是正聲音階所謂的唐代雅樂調而套上燕樂俗調名。藤原師長此記載就是十分明確的解釋了日本師承的是唐代雅樂而非燕樂。

而他也不是不知道還有所謂的『燕樂律』,不過日本並不是師承唐代的燕樂律。所謂的『燕樂律』,他指的是『唐肅宗皇帝所改創之律也,謂之新律』。實指天寶十三年唐明皇將胡部燕樂與法曲合奏之下,依吾人多文所考,此時,燕樂自原先以太簇為宮移往法曲的以無射為宮,即把燕樂法曲化,但次年安祿山事變起,明皇流亡四川,兒子肅宗即位,藤原師長把唐明皇天寶十三年之事,講成『唐肅宗皇帝所改創之律也,謂之新律』,和歷史事實不合,燕樂律才不是繼承雅樂律,雅樂律自有雅樂律,燕樂律自有燕樂律。但他把燕樂律和雅樂律之間的關係記載下來,一分解之下,即知唐代燕樂係採下徵音階,異於唐代雅樂的採正聲音階。

這即是從他所說的『雅樂律之太簇,燕樂律之黃鐘,其聲同中於今橫笛六孔。……新律高於古律二均。然則太簇黃鐘,均調雖異;雅律燕樂,聲位惟同』所得出的結論來。

請看。他說燕樂律高於雅樂律二均。但雅樂律之太簇,燕樂律之黃鐘,其聲同中於今橫笛六孔。也就是說,雅樂律的太簇的音高和燕樂律的黃鐘一樣高。亦就是,燕樂律比雅樂律高出了二均。而且還『雅律燕樂,聲位惟同』。也就是說,在橫笛同樣按指下,可以發出雅樂律的所有音階音,及燕樂律的所有音階音。但如何可以達成呢。其實,藤原師長所說的燕樂律的『黃鐘』乃『林鐘』。今列下表:

黃—大—太—夾—姑—仲—蕤—林—夷—南—無—應(相對律名)
5———6———7—1———2———3—4——(燕樂律)
2———3——#4—5———6———7—1——(雅樂律)
林———南———應—黃———太———姑—仲——(燕樂律十二律)
太———姑—仲—蕤—林———南———應—黃——(雅樂律十二律)

雅樂律要太簇2才會等高於燕樂律黃鐘(林鐘)5,兩者要『聲位惟同』,從以上排列,即可知必做如此排列。而且更可以看出燕樂律『以夾鐘為律本』。

試看(燕樂律)的黃鐘1在(相對律名)的仲呂,而(雅樂律十二律)裡仲呂之位,恰當於(相對律名)的夾鐘,故以夾鐘為律本,但燕樂的下徵音階以林鐘為黃鐘,故相當於以無射為宮,此為天寶十三年後唐代下徵音階的燕樂調以無射為宮的實情。而從『聲位惟同』可以看出,唐代燕樂必得是下徵音階,始可以做到『聲位惟同』。

而藤原師長編撰的《三五要錄》的〈一越調曲〉的“樂書要錄琵琶宮法”後的按語裡指出::『今按,太簇商時號一越調,有二義:一者黃鐘均之商調號一越調,是即太簇音也;一者黃鐘之為商調,號一越調,是即黃鐘音也。……故兩義共存。』這段話又是指的是什麼呢。他所說的『一越調』,有雅樂的一越調及燕樂的一越調。

雅樂的一越調,是採為調名制的,即他所說的『一者黃鐘之為商調,號一越調,是即黃鐘音也。』此為正聲音階的雅樂的一越調。此日本所承的雅樂的一越調。

而燕樂的一越調,則是採用之調名制,即他所說的『一者黃鐘均之商調號一越調,是即太簇音也』,此為燕樂的下徵音階的一越調。此日本並未師承之燕樂調。

按,日本唐傳的唐曲,全都是正聲音階的曲子,但套上的是燕樂調的俗調名,故今人往往把唐傳日本的古曲,當成唐代的燕樂的遺響,只要細讀了藤原師長《三五要錄》裡這段按語,就知道日本所師承的燕樂俗調名,出自於藤原師長之口,乃出自所謂為調名制的唐代雅樂,和唐代燕樂毫無相關。故其使用的是唐代雅樂的正聲音階,無乃更透露了唐傳至今遺存在日本雅樂裡的唐曲,僅管用的是唐代燕樂俗調名,但都是貨真價實的雅樂,和唐代燕樂無關。

而在日本古樂書裡提到的琵琶調子品之類的定弦法,也都是雅樂的定弦法,和燕樂是不同的。從藤原師長以上這段文字,即可以看出欲在日本唐傳文獻裡找唐代燕樂資料,得先把『雅樂律』定弦法改換到燕樂律定弦法,不可直接拿來就用在釋中國唐代燕樂的《敦煌曲譜》,如果釋所謂唐傳日本的唐曲,則其雅樂定弦法可以釋唐傳之譜。

今之所有釋《敦煌曲譜》都釋錯之因,一是全照日本唐代雅樂定弦法在釋,而未改成燕樂律的下徵音階譯譜而致誤嚴重。從林謙三到葉楝到陳應時最近莊永平等諸先生之釋皆全誤,或誤於把唐代雅樂的正聲音階當成燕樂,或把無中生有的所謂清商音階也來譯譜。故先要理解唐代的燕樂的樂調(含其角調有#4及#1之音)正確,譯譜才走對康莊之道,而不會做了白工。吾人另文將討論《敦煌曲譜》內,正確的三群曲調群的琵琶定弦法。(劉有恒,2019,7,21於台北)

 

台長: lino (小俗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