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7-22 18:53:24| 人氣2,31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莎妹劇團--請聽我說 (後青春殘酷版v.s.前中年苦悶版)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是我第一次同一部戲看兩次!!>////<
一開始是因朋友的邀約,因此早早就買好了"後青春殘酷版"的票
早在開賣初始就買,因此還買了第一排的座位~
 (這也是我第一次坐第一排呢! <= 又是第一次XD)
結果後來一仔細看了演員陣容
"前中年苦悶版"居然有我愛的梅若穎徐華謙!!!(Fa~我沒有不愛你啦XD)
小掙扎了一段時間~
剛好又看到PTT的Drama-Ticket版有人要出售單一張的八折票~
於是就決定兩場都衝去看了!!!>////<
不過第二場位置就坐比較後面了~坐到第14排去了~

  

                                                                             
★不負責任之限制說明★
就如同前面說的,我看了兩場
因此可能難免會受到練習效果的影響,自然在第二場時更容易能理解劇情
也因為座位的關係
第一排雖然能很清楚看到演員每一個最細微的表情變化
但也可能因此而放大了我所認為的缺點
另外,也因此有一些視角上的限制
我幾乎同一時間只能把目光聚焦在一個演員身上
也因此我看戲的感受自然也受到了影響
這個請大家多予體諒~並非我刻意偏頗啊!!^^"




★心得正文★
我必須承認我比較喜歡"前中年苦悶版"~
因為演員的口條.肢體與營造的氛圍,也因為對於整部戲的節奏掌握~


☆後青春殘酷版--賣點之一在於創意笑點☆
兩個版本其實很明顯的笑點是不太一樣的
"前中年苦悶版"在演出時,那種全場一起爆笑的時刻少很多
即便有,笑的時間點也跟"後青春殘酷版"幾乎都不太一樣
在看"後青春殘酷版"時,或許是演員刻意想營造的氛圍
幾乎從第一幕開始,演員一出場我就不斷聽到身後傳來的竊笑聲
在後面每一場戲,更是不時會出現全場哄堂大笑的情境~
從施宣卉的"折磨-磨-磨-磨"(配上腳磨地的動作)
到莎劇排演時高英軒以茱麗葉裝扮出場的亮相
再到愛情與死亡的菜餚和烹飪時的"切切切切切"
幾乎笑聲從不間斷~

                                                                             
這是青春版的優點,但也可以說是缺點(對我來說)
笑是容易感染觀眾的反應,
但卻無法成為讓一部戲在人們心中發酵並永留存的代表

在笑聲的氛圍成功建立之後
"這部戲究竟想帶給我們什麼"的想法就應之而生
我們笑,是因為荒繆
但當我邊笑邊去思考,就會覺得不明所以
我看到了一個女主角與男1.男1朋友(稱之男2)糾結情愛/情慾的三角故事
包括了他們學生時代的認識與交往
還有他們當時排演了莎劇,因為喬治的離開而帶來的"應該哀傷"
還有最後女主角的車禍.男1的自殺.男2選擇幫他們離開而獨活~
然後呢?除了荒謬還有什麼?
我的敘述說他們"應該哀傷",是因為那個場景.面對好友的離開應該是哀傷的
就演員現場的演出,羅蜜歐背對觀眾伏在茱麗葉肩上哭泣也應該是要哀傷的
但可能是演員的氣氛營造真的喜感太濃烈~
在羅蜜歐聽聞噩耗,背對觀眾地走上舞台.走到茱麗葉身邊的這一段
我沒有從施宣卉的肢體感受到哀傷(即使是後來的哭泣,感受也不明顯)
只有一種"發生什麼事了"."現在是羅蜜歐與茱麗葉還是男2與女主角?"的疑惑
然後,整個過程,我還是陸續聽到後方不時一陣一陣傳來的"噗疵"笑聲
這時,我就會對青春版所創造的"以笑為主"色調感到有些不適了~
創意笑點與氛圍是青春版的強項與賣點,但它不應該是唯一的武器 : )


相較之下~同一場戲的同一個地方~
中年版梅子的處理我卻能感受到轉折
前面依然是很戲謔的羅蜜歐與茱麗葉相互追逐.依然荒謬地歡笑
但下一刻,羅蜜歐聽到呼喚走入幕後,再走出來時
那個步伐的感受已經有不一樣,
我甚至覺得看得到背對觀眾的羅蜜歐整個身體是垂下來的
然後當他走到茱麗葉的身旁坐了下來.伏肩哭泣
我能感受到全場的氣氛轉為凝重
前面的荒謬與笑聲,甚至是對情色的戲謔與不置可否
在這一刻都忽然轉為沉重,荒謬感的存在則從對劇情轉成對生命......
全場沒有人笑~
當徐華謙講著感歎的台詞~
關於對立.關於對錯,關於那一系列的敵對關係舉例~
關於對莎翁筆下羅茱的新體悟~
我都覺得,我可以聽得進去.也感受得到                                                                  
感受到那個時刻,台上台下一致對於人生.對於關係的無奈~
 (前一晚的青春版,當高英軒在講這些台詞,我只有覺得這些舉例也好荒謬XD)
                                                               

                
☆前中年苦悶版--贏在演員的口條與肢體☆
對我來說,一齣戲成不成功.有沒有感動到我
劇本固然重要~音樂和舞台設計的配合當然不可或缺
但最重要的靈魂還是在於演員的詮釋與投入~
而演員的表現,主要還是透過口條與肢體來呈現~
因此相對來說,口條與肢體幾乎可以決定這齣戲的樣貌


而"請聽我說"這部戲
在先天已決定用通篇押韻的台詞.和紙娃娃式的肢體表現方式下
演員的發揮其實會更明顯表現其功力的厚薄~

以"後青春殘酷版"來說,演員可能把重點擺在對"紙娃娃"詮釋的精準性
因此整體的肢體表現是全然去要求作為"我就是紙娃娃"這樣的動作和移動
在口語上,也是一字不漏,從一開始就讓觀眾知道"我在押韻"
但沒有變化的方式~看在身為觀眾的我眼裡,會覺得有點太生硬了!
我知道這是刻意文藝腔的台詞,但它硬到我感受不到台詞的含義
我也知道這是刻意紙娃娃的演出,
但我會邊看邊想說所以訓練時只要學"演紙娃娃"嗎?
尤其搭配配本戲荒謬的劇情,加上青春版一直在營造的"笑聲"氛圍
就會有一種卡卡,無法順利融入的感覺
我在看的時候會很容易出戲
總覺得"台上在演台上的.跟我沒關係",又"這是在幹嘛?到哪裡了?為什麼這樣?"
施宣卉把紙娃娃的刻意表情演得很好
但整體會讓我覺得就是在看一部紙娃娃的戲.沒有生命的感覺~


再將戲的畫面轉到第二天的"前中年苦悶版"
我卻覺得順很多
一樣是紙娃娃的演出,但自然非常多!
紙娃娃的動作依舊讓我知道"我是紙娃娃"
但卻不執著於每個紙娃娃動作的"到點"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這樣反而是沒把動作詮釋到位
的確其中有幾度小地方,我會忽然想說"剛剛那個動作怎麼很不紙娃娃了?!"
但扣除這少數幾個演員沒注意而鬆過頭的地方
整體來說,我覺得這種表演方式真的自然很多!
而且演員的表現也讓肢體的表演層次更加明顯~
不管是在對話中.第一層內心.第二層內心.對自己的內心說話
中年版的三個演員都有作出層次
越進入內心,或只要轉成非"情境對話"而是"內心聲音"時,就越不是紙娃娃~
像梅子背對觀眾的那段搔首弄姿
還有Fa進入第二層內心時的"真的很爽"
都很明顯就不太是紙娃娃的肢體方式
這點在青春版就幾乎看不太出這樣的差別
甚至演員轉身在面對單面鏡說話時
因為還是用紙娃娃的方式,看不出區別
我大概到第三次才瞭解了他們是在對自己說話~
而且瞭解後也不會覺得有什麼特別的
但中年版作出的區別會讓我覺得看到他們轉身面對單面鏡時是精彩的
像是看到了一個人的內心黑暗想法~


而口條方面,其實兩個版本六個演員在清晰度方面都是不差的~
我覺得差別在於"語氣"
青春版就如同我前面說的,會明顯讓人意識到"押韻"這件事
因為台詞的呈現方式太單一了~
會覺得演員很努力要把這些詞背出來,讓大家都聽到這每一個字
但卻硬得沒辦法接收與消化
以小莫來說,他每次開口我都覺得好像在朗誦詩集
有感受到押韻的美感,但對照到劇情與角色的荒謬卻會顯得莫名其妙
也會讓我覺得好像不該是這個角色會說話的方式而產生突兀感~


而以中年版的三個演員來說,Fa一開始的前兩場戲也有這種傾向
但第三場戲開始其實就有漸入佳境,
跟梅子.華謙老師的互動與對話也越來越自然
這也可能是受到另外兩個演員的影響而帶起來的轉變
梅若穎跟徐華謙在台詞的表現上很明顯是有下過功夫的
因為他們會運用自己的大小聲和語氣轉變去消化通篇押韻的台詞
你聽他們的對話時,不會把焦點擺在"押韻"這件事上面
就像我們在聽數來寶,我們會知道它是用這種形式在表現,
但不會因此影響我們對內容的理解~


不僅如此,徐華謙對口語的掌握又更勝梅若穎一籌
梅若穎作到的是精準的呈現
而徐華謙則又更上一層把自然作到極致
他會自己"貌似隨性"地加詞(說貌似,是因為作出來的效果還是精準得像設計過)
例如在莎劇排演的那場戲,他一上台發現觀眾沒什麼反應
就自己在台詞的"如果不小心罵到台下的......"中直接安插兩個人名進去
雖然我沒聽清楚人名是誰,
但都可以猜到是坐在台下的人或是台下一定有人知道的人名
成功且自然地引起觀眾的共鳴與會心一笑


又如同一場戲
在走位的過程,他會自然地加入"真是熱"."這裡好熱"等情境詞
看似脫稿演出,但在通篇押韻的台詞裡卻沒被覺得突兀這是很不簡單的~
不僅成功引起觀眾的反應,也看出他的詮釋功力!
就演員的口條與肢體表現來說~
如果要說青春版的表現是被線吊起來搖控的紙娃娃,
那中年版就是紙娃娃變成人活過來了~

也因此,人的表演會讓我更融入戲裡,自然也更喜歡~:)




☆後青春殘酷版--賣點之二在於青春☆
當然,"後青春殘酷版"還是有它的優勢與賣點的~
除了前面談過的創意笑點
另一項就是在於它如其名的"青春"
我必須承認,我們這一票女性朋友當初選這個版本是衝著莫子儀去的>/////<
看完有很多朋友真的也就只對小莫的帥在內心開出很多小花XD
 (但也因此,我才會對青春版有這些感嘆~)


青春版的優勢真的在於青春,不僅是小莫,施宣卉跟高英軒也是
這在他們學生時代~女主角與男1.男2初次碰面的那場戲特別地明顯
在那場戲裡,男1跟男2是樂團的鍵盤手與貝斯手
他們要有青春活力的紙娃娃舞呈現
還要有一連串宣告青春時代的台詞,講到最後一句".......唱出,年輕的聲音!"
從頭到尾,青春版在這段都沒讓我太有意見
因為真的就是青春的表現!
但反觀中年版,這可說是唯一讓我出戲的地方
Fa跟徐華謙其他時候的自然卻剛好對比出了這場的僵硬
然後最後那句台詞也因此顯得有點格格不入
(華謙老師好像唸完就要大大喘口氣的感覺XD)
只能說青春版果然青春無敵!XD
                                                     

                          
☆戲的節奏☆
這齣戲的時間不長,整個演下來不到一個半小時
但我一直都覺得,戲的節奏就跟烹調食物的時間一樣是很重要的
少一分不到位.煮不熟,多一秒卻又太熟而失去食材的原味~

這也是我喜歡"前中年苦悶版"更勝於"後青春殘酷版"的原因之一
中年版對節奏的掌握是比較明確且成功的
這在莎劇排演的那場戲特別明顯
那場戲為了顯露莎劇改編後的荒謬,與強調情欲
在戲謔中加入了很多誇張化的"性"表現
這種東西的呈現其實是很難拿捏分寸的
太隱誨容易只是隔靴搔癢.看不出意義
但太過度又可能會在整齣戲裡顯得轉移焦點的突兀.甚至流於低俗
因此分寸跟節奏的掌控都份外重要
而青春版有些可惜的就是整段的節奏拖得太長
前面覺得好笑,中間開始覺得情色,後面就會覺得感受只剩下"over"."低俗"了
因為那並不是這齣戲的主色調
而中年版則是掌握了節奏,在感受到"低俗"的前一刻就收掉
因此整段留給我們的重點就不會擺在後面的負向感受上~


也是同樣這場戲
羅蜜歐與茱麗葉兩個要樓台會前所作的努力
在看青春版的時候
可能也因為座位的視角限制
因此我總覺得抓不到重點.過於冗長
高英軒有透過他創造的喜劇方式
表現出茱麗葉在等待心上人時的期待與誇張式嬌羞
但施宣卉就有點讓我出戲,無法完全明瞭她的羅蜜歐現在在做什麼


而中年版,雖然我還是覺得那段有點太長
但相較之下就覺得較不無聊
因為梅若穎的羅蜜歐在全場跑時,
其實很細緻地在呈現羅蜜歐費盡千辛萬苦找路去見茱麗葉的過程
從一開始的沿著牆.找到門開鎖.爬繩子.游泳過去.跳石子.走山壁~
徐華謙則自然地配合著走位
每個表現的過程都可以被觀眾細細品嘗
因此即使長,也不無聊~
這就是演員的表演與節奏間相互影響所產生的效果




★結語★
整體來說,其實兩個版本的差異並不大
以場來說,大概就是"前中年苦悶版"刪掉了海邊打排球的那段
然後改成了在海邊的追逐嬉戲,演員站位也更改
還有愛情與死亡一體兩面那裡把"切切切切切"的切十指段落拿掉了
只留下單一次的"切"與反應
還有男1在高樓向下看的人生感慨
從31歲順著改成了41歲~
但給我的感受差異真的蠻大的
可能因為座位的視角,可能因為看第二次了,也可能因為演員的演出方式


其實想說的內容還有很多
包括高樓上感嘆人生的那場戲
包括最後男2親手送走女主角與男1的那場戲
包括在青春版中高英軒演法與莫子儀.施宣卉的差別
包括單面鏡的設計與座位不同造成的影響
甚至包括從整部戲我所體會到它想說的故事
但我打字打到眼睛好累,所以先在這裡停下來了~有時間有力氣再繼續XD


最後,我還是想強調
我只是一個小小的戲迷在抒發感想~
也已經儘量採中立的立場
雖然我的確整體來說比較喜歡"前中年苦悶版"
但"後青春殘酷版"還是有很多我喜歡的部分啦!!^^"

台長: Nancy Liu
人氣(2,31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瞅~表演 |
此分類下一篇:2015春天藝術節--情人的西裝
此分類上一篇:你的家是完整的嗎?—《台北爸爸紐約媽媽》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