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1-29 15:35:45| 人氣1,50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勞勃阿特曼的百工圖《舞動世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拄杖於舞蹈教室綠牆圍繞中央的教師佩羅彷彿有所思地斜著頸,年輕芭蕾舞者些或勤練習、或佔據畫面前景等待出場。芭蕾舞者的優雅及一旁等待時候難掩的稚氣,全被艾德加竇加Edgar Degas在1874年於第一屆印象派畫展編號55號的〈舞蹈課〉La classe de danse給收入畫布,光影的運用及線條構置的延伸性讓舞蹈教室添了份午后的寧靜與朦朧的氤氳。很難說勞勃阿特曼Robert Altman新作《舞動世紀》The Company 其中一款油畫質感的海報設計沒受竇加影響,更令人贊嘆的是竇加用畫布捕捉剎那的神韻,這氣質卻能在阿特曼近兩小時的《舞動世紀》優雅瀰漫。彷彿就是為了闡釋芭蕾的優雅而存在。

細數阿特曼年表,諸如《超級大玩家》The Player或《銀色性男女》Short Cuts並未因年近七旬而收起早年《外科醫生》M.A.S.H.、《納許威爾》Nashville批判嘲諷之姿,弄得有時大快人心(《超級大玩家》)有時卻不歡而散(《雲裳風暴》Pret-a-Porter)。然而筆者認為《舞動世紀》是暨阿特曼為其鍾愛爵士樂打造的《堪薩斯情仇》Kansas City後又一感性之作。因此若想重溫阿特曼對知識份子做作之姿慣有的突襲顛覆,細緻優雅的《舞動世紀》似乎過於輕巧地船過水無痕。情節趨簡至幾乎用三兩語就能帶盡,但畫面氣質所殘留的餘韻卻夾在每一場表演的震撼之間細細展開。

「後台歌舞劇」為歌舞劇相當具份量之大宗,其目的不外乎以喜鬧的方式滿足觀眾一窺明星幕後私生活的想像。然而《舞動世紀》並不打算加入《歌舞線上》A Chorus Line、《爵士春秋》All That Jazz這類描寫舞臺風光背後多少次反覆苦練與靈感枯竭的情節,亦不回到《雲裳風暴》表面談時尚卻背地血淋淋捅一刀的尖酸態度。因此《舞動世紀》看不到芭蕾舞者爭鋒吃醋、勾心鬥角如雉雞相啄的失態亦缺少劇情電影暗佈的衝突性。阿特曼想單純地讓觀眾享受芭蕾的動機一開場便已明示,黑暗仍未揭開之際,開演前小叮嚀的畫外音,已試圖將銀幕改裝為芭蕾劇院,而觀眾是衝著芝加哥喬佛瑞芭蕾舞團Joffrey Ballet of Chicago 來,阿特曼以不左右觀眾情緒之姿,幾乎退出劇情的掌控。因此《舞動世紀》裡見不到應該見到的失意舞者,甚至連文化藝術投機客的尖酸嘴臉都缺席了,反典型配置的安排,反倒近似紀錄片地貼近芭蕾舞團角色競逐、排演、搭台、慶功的寫真重現。但若因導演在劇情上白描手法而譏諷不過是精緻版的表演錄影記錄,可就疏忽當大段大段芭蕾幾近毫無更動地植入,卻能因攝影鏡位花俏多變的巧妙配合,所締造視覺饗宴美感極致驚嘆不已,勞勃阿特曼駕馭開場與結尾「Blue Snake」這類多人芭蕾的調度功力或小品諸如「My Funny Valentine」 雙人舞的精雕細琢,畫面氣氛與聲音以極高完成度替阿特曼對於藝術的直覺計上精采一筆。

這些舞段以妮芙坎貝爾Neve Campbell獨秀的「My Funny Valentine」最令我心醉。星空下當理察羅傑斯Richard Rodgers及羅倫茲赫特Lorenz Hart八分微醺慵懶的音符由舞台深處緩緩捲至整各城市的黑暗中,妮芙坎貝爾輕緩移動的步伐及稍稍欠身的姿態,不因雷鳴風雨稍有驚色,當觀眾席撐起一把把傘,仍究沒人有離席的樣子,反而雷光更襯托舞者天鵝般的平靜,風鳴更吹不散樂曲征服情緒的感染力。勞勃阿特曼不流俗地示範舞者專注的態度,將能醞釀多少純真的力量。

編劇芭芭拉透納Barbara Turner隨芝加哥喬佛瑞芭蕾舞團生活了兩年,由最後的成品可看出其紀實地交織舞者、編舞者與舞團總監之間所撞出的衝突片段、乍現的吉光片羽。參與編劇的妮芙坎貝爾多年前亦是加拿大國家舞蹈團一員,睽闈多年的芭蕾舞鞋看不出生澀與畏懼,自信與精準的情緒肢體,讓我認不出這是《驚聲尖叫》Scream系列的妮芙坎貝爾。此番勞勃阿特曼對瑞此角色的打造,雖然未能讓妮芙大嚐走紅的滋味,但改寫妮芙在影壇的印象與重溫芭蕾舞鞋的夢想,卻是這角色能看起來格外細緻的原因。

台長: 波波
人氣(1,50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電影評論 |
此分類下一篇:韓式勁辣口味-高校的記憶篇《老男孩》
此分類上一篇:漫遊記 葛瑞羅斯之《奔騰年代》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