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1-30 14:57:41| 人氣2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有線電視分區模式的變革 是往前進步還是倒退保守?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日前新聞局長葉國興表示,現行的有線電視分區模式將
有重大的變革。依照新聞局的計畫,預估在兩年之內,
將把目前全國43區的分區媒體市場合併為18區。而最後
的目標是將全國的有線電視市場合併為一單區,也就是
全國不分區。新聞局的理由是:現在的市場區間太小,
造成一區一家的壟斷現象,進而使得業者缺乏良性競爭
、品質低落,害得多位部長看不到BBC、CNN等英語頻道。

乍看之下,新聞局對有線電視的改革似是理直氣壯,振
振有詞。但事情絕非憨人所想的那麼簡單,新聞局的變
革雖然要求競爭,但是實質上,目前台灣的有線電視市
場並不具備競爭的基礎條件。首先,全區化的經營模式
繼續鞏固目前大者恆大的局面,特別是媒體財閥挾其龐
大的資本,分別從傳統的有線電視網路及新型態的固網
滲入市場,雙管齊下吞蝕獨立系統業者,大資本家必然
成為最大的贏家;再則,現存的多家地方有線電視系統
早已被特定少數媒體集團所收購,而且這些財團往往透
過交叉持股結合成為利益共同體。

對此,傳學鬥秉持一貫的反壟斷立場,反對盲目的合併
媒體經營區間。其實,我們不反對所謂的競爭邏輯,但
是我們要呼籲新聞局,競爭並不只是表面政策宣示,而
在實際情況中卻讓這些財團玩左手換右手的把戲。

以下是我們的幾點建議:

第一、媒體集團帳目透明化:目前媒體集團的說法傾向
認為,政府政策的規約使市場規模無法達到規模經濟,
而新聞局則認為以往的分區制度已然無法保証競爭的態
勢;因此將經營區域放大可謂有志一同,然而,以目前
媒體集團水乳交融的經營情況,本來就不易讓人信服在
經營上會有困難,既然經營區域已然放寬,往後為了避
免媒體資本家們哭窮,各家媒體集團的財務必須透明,
以示公眾。

第二、加重抽取媒體集團的營業稅,作為補助小眾媒體
發展的基金:基於社會責任及公平競爭原則,我們要求
新聞局對有線電視媒體集團抽取一定比例的營業稅,作
為發展社區媒體、小眾媒體及公眾近用頻道的補助金。
而這筆金費的運用,須受到適當監督;我們建議,將此
筆經費回饋到由學校、社區、地方文史工作、公共媒體
系統組合而成的網絡中,補足目前有線電視嚴重缺失的
在地社區性、公共性、近用性,以及確認閱聽人作為媒
體公民而非單只是媒體消費者的身份。

第三、 在中華電信釋股的過程中,禁止有線電視媒體
集團〈東森領軍〉與中華電信交叉持股,另外,收視戶
享有實質的選擇權力,自由訂購其所喜愛的有線電視服
務系統。

第四、 節目頻道的來源不可以被壟斷:節目頻道若被
壟斷,將造成擁有熱門頻道之系統業者以獨佔的方式,
排除其他業者的競爭。這樣的情況顯然是對市場晚期進
入者的不公平待遇。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太平洋衛星電
視系統成立之初,雖然透過衛星傳輸,擁有廣大的覆蓋
率〈不輸今日的中華電信〉,但卻因無法購買電視頻道
以充實內容,最後也導致衛星接收系統推廣的成效不如
預期,甚至退出市場。

最後再次重申我們的立場,以上傳學鬥針對新聞局政策
轉變所提出的觀點並非我們對於媒體發展的理想形式。

審視目前台灣的有線電視發展脈絡,可謂相當接近美國
的路徑,所強調的是:維持競爭態勢,保障消費者權益
;而在台灣目前的情境下,配合新聞局的政策,實質上
並沒有辦法達到「競爭」的態勢,更遑論諸如美國的有
線電視政策以公權力對財團要求回饋金以回饋當地社區
、學校的發展;況且,美國的有線電視發展這些年來逐
漸被商業力量所完全貫穿,所造成的影響已然使得媒體
成為商品,所謂文化性、公共性蕩然無存。傳學鬥認為
有線電視的發展,必須尊重此媒體科技原本具有的社區
性以及民主意函,它所擁有的科技形式足以讓台灣的草
根民主得到真正的萌發。而目前台灣的有線電視卻還是
身陷於娛樂、純然商業的用途,顯然是美國媒體演進史
的倒退保守版,而進步的版本何在?是我們想要繼續追
問的。

〈本文同時刊載於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第一百三十四期 〉

台長: 我愛秋天
人氣(2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