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25 10:23:27| 人氣823| 回應1 | 上一篇

聽楊儒門講故事──出獄後與楊儒門接觸的故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各位聲援楊儒門及台灣農民/農業的朋友們:

我們共同走過兩年七個月的「聲援楊儒門聯盟」及「聲援楊儒門案學界聯盟」於今天(6月24日)劃下了休止符,由於時間的倉促,未能一一請教各位的同意,敬請諒解;不過,相信大夥兒都很高興看到楊儒門回來後的健康與執著!七月中旬以後,楊儒門的新書即將出版,楊儒門希望到時能夠邀請朋友們參加,親自向各位報告與道謝!

聯盟在2006年3月13日「為了台灣社會共同承擔楊儒門案十萬元罰金行動」所募集的241,573元新台幣,由於特赦而免除繳交十萬元的罰金,至今仍剩餘十七萬多元(詳細數字要等到明天銀行開門後才能知悉),明天我會悉數交給楊儒門。這期間並未將所有捐款直接存入楊儒門的帳戶,主要考慮到他出獄後的生活所需。一些聲援的朋友們,會再陪伴楊儒門一段時間,請各位不要擔心!

七月中旬後,在吳音寧及「印刻出版社」為楊儒門出版的「白米不是炸彈」的新書發表會上再見了!


楊祖珺 敬上



2007年6月24日楊儒門出獄第四日向聲援朋友們的報告

新聞發佈內容
1.以新聞稿件取代記者招待會一事的說明函。
2.聽楊儒門講故事──出獄後與楊儒門接觸的故事
3.解散是為了新的開始──
「聲援楊儒門聯盟」及「聲援楊儒門案學界聯盟」的解散聲明


各位媒體朋友:

這兩天讓各位辛苦了,有所不周之處,尚祈見諒!

原本預計在6月24日(星期日)下午兩點召開的記者招待會,在聲援的朋友們與儒門討論兩天後,決定尊重楊儒門個人的意願,不再召開。決定的主因:

第一,站在楊儒門個人立場──
在「白米詐彈客」為了提醒政府注意農民及小孩的訴求已經達到而自首之後,楊儒門在2005年2月16日到2005年10月19日台北地院十二次審訊期間,除了在宣判前的辯論庭中,清晰而詳細地交待與案情相關的陳述外,楊儒門在庭上幾乎不曾發過一語為自己辯護。
在個人聲援楊儒門近三年的經驗中觀察到:楊儒門或許認為,他當時放置沒有任何殺傷力的「白米詐彈」的行為,僅能夠做到提醒政府及社會去關心台灣農民、農業及孩童苦難遭遇的第一步;至於在他行為背後有關政府漠視農業、甚至滅農的政策所造成的影響,並非三言兩語就能夠扭轉社會的價值與判斷。在記者招待會中,若缺乏足夠時間,清晰梳理上述脈絡,以楊儒門個人為關注焦點而召開記者會的結果,反而可能誤導了台灣人民好不容易出現對於台灣農民及農業的關懷態度。
由於出獄時間的倉促,楊儒門原本規劃在十月申請假釋出獄後所出版的書籍中向社會詳細報告上述緣由。目前該本書籍預計於七月中旬出版,屆時再請各位朋友指教!

第二,站在關心台灣社會運動發展的立場──
以「聲援楊儒門及台灣農民/農業」為主要訴求的「聲援楊儒門聯盟」及「聲援楊儒門學界聯盟」,是台灣社會關心農民、工人、漁民、環保、文化、政治、學術、教育等各界人士,以個人名義臨時集結的非組織性社運團體。大家不僅關心台灣農民/農村/農業(三農)的問題,更關心承擔著「社會殺菌功能」的台灣社會運動的未來發展。在2000年民進黨執政後,一些從戒嚴時期參與反對運動的黨外人士,以及一些主張中立的學者專家們紛紛入閣後,期待著新的政權能夠帶給台灣新的希望。然而,將台灣人民幸福的決定權,交放在當權者及分贓政治的政黨手中,是可能帶來與虎謀皮的下場。在台灣的社會運動奄奄一息之際,台灣各類的社會運動團體,是否能夠重新開始在內部進行自我批判與反省?在面對台灣弱勢族群的利益,不再仿效政客的短期操作?在面對媒體時,不再只是進行商業廣告般的思考與訴求?這是關心台灣社會正義及資源分配等社會問題的人士,需要嚴肅面對的問題。這也是我們尊重楊儒門不選擇在此時召開記者會的主因── 聲援楊儒門的社運團體,從運動倫理的角度上思考,不應該在楊儒門剛出獄,尚未向社會大眾清晰陳述之際,在楊儒門缺席的情況下,先於楊儒門向社會大眾報告。

在過去近三年聲援楊儒門及台灣農民/農業的運動中,如果缺乏媒體記者及編輯們較接近真實的新聞報導,運動的聲音是不可能在社會中出現的。然而,或許也類似楊儒門的思考般,楊儒門的出獄,只是關心台灣農民及農業問題的開始。兩個聲援聯盟的成員,至今仍在摸索努力的過程中。

在此封信函之後,有兩篇為了新聞發佈而準備的稿件。其一為「聲援楊儒門聯盟」總召二林農民林嘉政先生紀錄楊儒門出獄後的片段;另一封為「聲援楊儒門聯盟」及「聲援楊儒門學界聯盟」因應階段性任務已經達成宣布解散的聲明。敬請媒體朋友們參考!

「聲援楊儒門聯盟」聯絡人 楊祖珺 敬上


──────────────────────────────────

聽楊儒門講故事──出獄後與楊儒門接觸的故事

「聲援楊儒門聯盟」總召二林農民林嘉政──
1.總統宣布特赦的第二天下午兩點左右(6月20日星期三),楊儒門在花蓮外役監與受刑人排隊準備到他「農一組」的農場出工。許多記者在大門口拍攝出工的畫面,由於當時每個人都戴著斗笠,「認不出斗笠下的那張臉」。後來,楊儒門到了溫室照顧他「153顆的阿密瓜」,副典獄長及教化科長在溫室門口告訴楊儒門特赦的消息,或許因為楊儒門當時穿著及膝的塑膠雨鞋、藍色受刑人的長褲、白色汗衫、雙臂套了花布的袖套,與楊儒門距離五步左右的記者們卻沒有認出楊儒門。

2.楊儒門在前往二林「仁和宮」上香的過程中,由堂叔楊慶昌戴著林嘉政一齊開車前往。楊儒門調皮又開心地笑著告訴林嘉政另一個故事:出獄當晚,楊儒門為了不要打擾阿公,先行前往同樣住在彰化溪洲的自由作家吳音寧家中討論出版書籍的事宜。22日(星期五)上午十一點,楊儒門為了不要讓記者等待、也為了不要阿公憂心,決定回到阿公家到祠堂與仁和宮上香。十點五十分左右,楊儒門從田間走到阿公家。由於原本的登山鞋後跟破裂,他臨時找了一雙綠色塑膠鞋穿著,由於天氣太熱,楊儒門將襯衫脫下只剩下圓領汗衫。他說:「許多車子從我的身邊開過,沒有一個人認出我。」楊儒門感慨地說:「以前,我們在鄉下看到別人在田間徒步,大多會停下車來詢問是否要搭便車。那天每一部到阿公家的車子都從我身邊開過,卻沒有人停下車來。」後來,即便楊儒門到了阿公家門口十公尺處,許多站在阿公家門口的人望著楊儒門,卻沒有人與他打招呼。後來,有人上前打招呼問:「你是楊儒門嗎?」楊儒門回答:「借過」。大家在媒體上看到楊儒門穿脫鞋、圓領汗衫的來由,是這麼來的。楊儒門認為:「穿什麼都是表象!」

林嘉政在聽完這些故事後心裡有所感觸地表示:「儒門這一家農家人家,大概從來沒有被政客們這麼重視過。社會對於農民、對於為社會做事的人,經常使用刻板印象去看待與評估。難怪我們農民很難有被尊重的時候。」

「聲援楊儒門聯盟」成員自由作家吳音寧──
20日當晚楊儒門到我家討論七月中旬即將出版的書籍,他心裡一直掛念著他在外役監種植的哈密瓜還沒有收成:「我的153顆哈密瓜怎麼辦?那些阿密瓜是我的兒子!」。

「聲援楊儒門聯盟」聯絡人文化大學助理教授楊祖珺──
1. 楊儒門身為農村子弟的「古意」個性,還可以從下面的故事看出:
22日楊儒門到台北縣找朋友。循著地址卻找不到地方,向一位正在洗車的路人問路。那人看到他,驚奇地問:「你來這兒找朋友,你是楊儒門嗎?」楊儒門沒有正面回答,卻繼續問:「請問150巷在哪兒?」我問楊儒門為什麼會這樣回應?楊儒門說:「我總覺得他是從外面的消息知道有一個人叫楊儒門,但我們以前並不認識,我要怎麼把他當朋友一樣回應,我也不知道。我不喜歡這種感覺。」

2. 楊儒門還在看守所等待地院判決時,楊祖珺為了聲援情事到看守所中與他商量。隔著鐵窗15分鐘的交談時間一過,通話的電訊立即被切除。楊祖珺只看到楊儒門立即跳往令一位受刑人的身邊,只見楊儒門替那位老態龍鍾的受刑人提著家屬送進去的兩公斤食物,同時攙扶著那位老人走回押解房。

「聲援楊儒門聯盟」成員世新大學社發所學生郭耀中──
1.楊儒門告訴我,他有四位交情很好的朋友,在他入獄前,三位都結婚了。這次出獄後楊儒門遇到另一位好朋友,沒想到好朋友才告訴他自己已經結婚一年多,還有個九個月大的孩子。楊儒門聽到後,氣得拍打那位好友的頭:「「以我們的交情,你怎麼都不告訴我!」楊儒門告訴郭耀中:「我如果選擇過平安的日子,現在也已經是一、兩個孩子的爸爸了。」

2.楊儒門也告訴郭耀中,他在2000年年底退伍時,本來想結婚,後來因為決定要提醒政府注意農民及小孩的困苦,「知道自己一定會被關」,決定不結婚了。「她到了現在還在生氣吧!」楊儒門很不好意思地告訴郭耀中。

3.楊儒門對於「覺得很假」的場合,都選擇不參加。他告訴郭耀中,以後如果結婚,他有兩個地方不會去──不會去拍攝婚紗照,不參加辦桌請客。楊儒門說:「這些都是應酬,感覺上很假。」


解散是為了新的開始
2007年6月19日總統宣布特赦令,6月21日楊儒門出獄。2007年6月24日,「聲援楊儒門聯盟」及「聲援楊儒門案學界聯盟」鑑於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宣布解散。

楊儒門事件發生迄今兩年七個月。至始至終,我們都不認為這是一樁法律事件,而是一樁具有重大社會意義的政治事件。至始至終,我們都反對「手段不能美化目的」、「其情可憫」這類浮幻的溫情主義的說辭,這樣的說辭不僅貶低了楊儒門行動的意義,更模糊了大眾對社會真相的認知。我們只知道楊儒門在走完體制性的訴求之後,以實質上無傷害之虞的詐彈方式,震開了台灣社會的實相。

楊儒門是良心犯、白米詐彈是典型的政治抗議案件、楊儒門事件是台灣社會珍貴的歷史記憶,上訴的主張是我們一貫堅持的理念。楊儒門就像他家鄉「二林事件」的前輩運動家一樣,也和戰後「自由中國」、白色恐怖受難者、「美麗島」、「五二0農民示威」諸君子一般── 他們都違反了當時的法律,站在堅決執行良知的呼喚下,他們都開啟了歷史新運的契機。

楊儒門事件的重心不在楊儒門本人,而在他所體現的理念。楊儒門無意參與政治權力,也不想成為媒體注意的焦點,其根本的原因,在於楊儒門擔心他追求的理念會被模糊。從2004年11月25日到2007年6月21日出獄至今,楊儒門始終堅持「希望大家關心農民與小孩」,對弱勢團體的關懷與對正義社會的追求,才是他的關懷。

聯盟聲援楊儒門,從來也不只是為了楊儒門本人是否獲得國家政治公平的對待,而是認同楊儒門用血肉承擔對社會正義的承諾。

楊儒門出獄了,聯盟解散了,一切的喧囂可暫時息聲,社會重新和解!但和解不是復原,楊儒門的詐彈雖然沒有炸傷台灣的一草一木,卻炸破了遮蓋在台灣社會實體上的層層煙霧,一種建立在體制性剝削基礎上的「美滿社會」再也回不去了。和解不是復原,而是新的可能性的開始。

我們感謝在聲援楊儒門的過程中,支持我們的理念、關懷我們行動的朋友;也感謝和我們觀點不同,卻同樣追求在台灣建立正義社會的朋友。我們相信:這段期間引發的各種討論,終究會匯聚成推動台灣社會向前邁進的力量。


「聲援楊儒門聯盟」
「聲援楊儒門案學界聯盟」 敬上




「聲援楊儒門案學界聯盟」:楊儒賓 (03-5742741; rbyang@my.nthu.edu.tw)
「聲援楊儒門聯盟」聯絡人:楊祖珺 (0926-550099; tc.yang@msa.hinet.net)
新聞聯絡人:郭耀中(0958-579285; yauzong@yahoo.com.tw;
以及青年學生在2005年為聲援楊儒門架設的網站「錄蠻坑」)


台長: struggle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