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4-19 23:32:50| 人氣223|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文學之「繼受」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西方詮釋學到狄爾泰之後出現二分,相對性的主張者有,
主張主觀詮釋觀點的葛達瑪和展現客觀詮釋的貝蒂。
其中,主張主觀詮釋觀點的葛達瑪,亦稱為「有限的客觀性」,
其所謂詮釋之主觀性乃為相對客觀性而言,對其客觀性而言,
亦必有一相對之主觀存在,而此主觀,
主要來自於詮釋者所承受的文化系統及意識(或意志)。

詮釋學對於客觀詮釋之可能爭論不休,而這種無以抹滅的主觀,
恰巧展示了「主體存在之根源,無法被取消」。

葛達瑪這種對於先在的主觀持有之論調,除了深獲我的喝采之外,
更讓我想起了「繼受」這樣的概念性詞彙。

「繼受」乃法律上之用語,說的明白些,
或可謂之為某個法律系統的移植使用。

我總覺得,繼受不過是移植的美化說法,
其用意在於避免觸及失根的尷尬。

先在的主觀或謂之前見、前理解,存在於兩種不同的「知」之中,
其顯性面為「天下皆知」,隱性面則為「日用而不知」,
而塑造和養成先在的主觀最重要的因素則是--「教育」。

是以,從主觀詮釋的觀點沿革以降,
我們都活在一個既有的文化系統之下,
所有解讀的過程必然緣此情境而開展,
而做為先在的主體不外乎涵攝能力較大的文化,何獨以言文學?
不過是筆者的獨鍾之情罷了!

台長: 啃羊
人氣(223) | 回應(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會心隨筆 |
此分類上一篇:會心隨筆 120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