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4-05 00:08:25| 人氣6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清明节,我们为什么祭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清明节到了,各地和祭祀有关的新闻也频频见诸报端。除了民间自发地祭祀已故亲友之外,还有一些具有很强官方色彩的祭祀活动:“浙江绍兴万人同祭治水英雄大禹”(4月3日《现代金报》);“河南黄帝故里祭拜华夏始祖”(4月1日《中国青年报》)……这些祭祀活动无不有地位相当高的官员出席,场面也极尽豪华隆重之能事。我在感慨之余,心底也不禁浮出了一个疑问:我们究竟为什么祭祀?
 
产生这个疑问,是因为在这些活动中嗅到了一点让我不太舒服的气息:“祭祀搭台,经济唱戏”。有当地官员兴高采烈地说,在短短两天的祭祀期间,“新郑市政府就与来自全国各地的9家客商正式签订投资合约,总投资额达73.2亿元”;绍兴市虽然当仁不让地认为自己就是大禹陵所在地,但现在仍有六省七地在纷争“大禹产权”。不需要太高的智商也能明白,这些地方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哪里是真的敬仰大禹?不过是想借大禹的名气“促招商,促旅游”罢了。
 
看来,黄帝战罢蚩尤仍然不能解甲,大禹治好了水患还是不能安歇,还要时不时地被请出来为招商引资服务,他们真辛苦啊!
 
我认为,祭祀这一类的活动,最重要的是动机要纯正。如果动机不纯正,不是发自内心的敬意的表达,那就必然流于虚伪,还不如不搞。
 
那么,我们究竟为什么祭祀呢?在我看来,主要应该基于这样两个理由:
 
一是通过祭祀来增加民族认同感。正如追求自由与权利是人的本性一样,追求认同和归属感也是人的本性。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无法回避“我们是谁?”的问题。虽然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本质规定性是丰富的,但承认我们都源自同一个“人文始祖”,则是其中的重要一条。一个不认同自己的民族的人,就会像德国作家沙米索的小说《出卖影子的人》中的主人公那样,虽然靠出卖自己的影子获得了财富,但变成一个“没有影子的人”之后,所有的人都害怕他、躲避他,他也害怕所有的人,白天黑夜都不敢出门。直到放弃了不义之财,赎回了自己的影子,他才重新获得了阳光与自由;
 
二是要通过祭祀来寻找共同的优秀价值观,“民族认同”正是建立在这些优秀价值观之上的认同。比如黄帝的勤劳勇敢、帝尧的无私禅让、帝舜的恭孝仁德、以及“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中所体现出的奉献精神等等。
 
必须指出的是,强调我们的民族认同是建立在从“人文始祖”那里流传下来的优秀传统价值观的基础之上,并不排斥我们吸收平等、自由、民主等现代人类的优秀价值观;此外,我们要求为官者继承“人文始祖”的优秀价值观,也并不允许任何人以“有德者”自居,而拒绝接受监督和制衡。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俗话说:祭神如神在。如果我们的动机不纯,把人间行贿受贿那一套拿来对付祭祀的对象,那简直就是对“人文始祖”的亵渎,祭品再丰盛,也不过是相当于贿赂品而已——难道我们居然认为黄帝、大禹他们会接受我们的贿赂吗?
 
作者:郭松民 

台長: 开忠
人氣(6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