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1-07 00:58:44| 人氣77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書評〕《反美學》─美學的反?反的美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書籍資料:《反美學》,Hal Foster主編,呂健忠譯,立緒出版社,1998年,台北。

這是一本複雜的拼貼讀物,對於這七位分屬不同區域、甚至未曾謀面、乃至於共進晚餐的作者們而言,嘗試找出這七篇論文彼此間的內在邏輯只會造成讀者的挫折:被阿默(G.L.Ulmer)以熱切的語氣所讚許的「拼貼」藝術,在法蘭屯(K.Frampton)的眼中成了兼具現代科技及地域特色的「抵制性」建築理論;而詹明信(F.Jameson)則稱此為消費文明的複製與襲仿,是當代人集體精神分裂的佐證。我們光是尋找這些思維在不同領域中的流轉就十分費事,更何況他們的意見還往往互相矛盾且衝突?

編者有意透過這七篇不同領域的批判性論文傳達某種訊息與態度,但是「後現代主義在當今並沒有被普遍接受,甚至談不上了解…」(頁一六二)的原因也在這裡,它拒絕正式的文本作為經典,涵蓋的範圍又廣,我們還弄不清它所欲批判的對象,其趣味性就往往在各行各業人士的咖啡廳聚會場合中被談論而稀釋。有一種所謂的「後現代態度」在此間頗為流傳,及自認是自身歷史及外來文化的斷裂體,嘗試去了解所欲顛覆的對象或者與其建立任何關聯性,都會破壞革命的初衷。

一、濃厚的文化史成分

深究本書的態度其實相當嚴肅,首先我們必須了解何以美學會具有如此濃厚的文化史成分,在當代,它甚至已經不再侷限於藝術的領域,而進入了經濟、政治以至於性別等等的豐富領域。事實上它的歷史源頭是源自於十六世紀的啟蒙運動,笛卡爾所宣稱的世界起點---一個寂寞而真實等待救贖的思維個體,也就是人。

往後數百年的所謂人文主義的潮流,有大部分的精神是在處理人和外在世界的關係,沒有一個哲學家懷疑人存在的合理性,但是一但在這個渾沌的宇宙中探險與尋找真相,他們唯一的工具只有「理性」而已。理性的最大功能在於探究與定位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自然本身內部的「合邏輯性」,科學、當代的語言觀念、資本主義社會,都是這種追索下的產物。

賦予啟蒙運動合法性地位的哲學家康德(I. Kant)巧妙地將理性的作用貫穿於三個截然不同的領域:知識的源起、行為實踐的準則、以及人存在的目的論。在書中,哈伯瑪斯(Habermas)完全借用了這個區分,在某個意義上,哈伯瑪斯認為現代性的危機是因為這幾個領域各自為政,脫離了現實生活。

耐人尋味的是,美學作為一門學問有其弔詭性---你要如何用理性去界定人的創造力,與人們從這種創造中所獲得的愉悅感?藝術家的活動需要美學的背書嗎?

在古典時期,如同美學作為康德目的論的環節之一,大部分的美學家著重於討論人對於美感的接收性,美感的普遍性及完整性被用以加強對於一個理體世界的嚮往(即德希達所謂的「理體中心論」,頁一一 0)。當代的美學論述所要顛覆的也在這裡,傳統美學不注重人的創造力,視藝術為對大自然的不完全模仿,且過份的形上學化導致與現實的斷裂。

二、後現代的美學態度

後現代的美學態度,最大的貢獻就是把藝術重新歸為作為主體性的人的活動,甚至,把人類文化的許多層面都視為與藝術具有相同的特質。這種特質集中於人與人的互動上,性別、傳播、經濟,乃至於法蘭屯以都市為對象的後現代建築方案,都是基於相同的觀點。

因此,我們不難理解何以當初後現代主義被引進台灣時會在文化界產生相當的影響力,本書譯者呂健忠先生在序中著墨甚多,當時這些論述對於一個禁閉數十年、剛解嚴的地區,社會上巨大的能量被釋放出來時,許多新的現象無法被歸類,後現代主義的許多論述則在此發揮了不小的功能。

但是我們也必須說,此地在某些議題上,對後現代理論的借用有些誤導,尤其是政治及歷史,詹明信或哈伯瑪斯討論歷史的連續性問題其實有其複雜的文化背景,用以解釋我們的戒嚴時期很容易出現過份簡單化之嫌。

此外,此地常會仿效某種後現代文化特有的語法以加強某種論述的力量,例如「雖然遭遇前現代主義、反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的夾擊,現代主義仍…」(頁三二),台灣文化界過去十多年來的論述充斥著「夾擊」、「宰制」這類的語詞,坦白說在十來年前這樣的語句對於尋求烏扥邦的年輕人還算有吸引力,但是,現在的台灣都已經有兩個職棒聯盟了,還會有年輕人想看幾個意識形態間的慢速壘球賽嗎?


台長: 黃允中
人氣(77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