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9-29 22:22:36| 人氣27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又讀〈孔雀東南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孔雀東南飛〉最早見於《玉台新詠》之中,題為「古詩為焦仲卿作」,總共三百五十三句,為中國第一長詩。內容敘述焦仲卿妻劉蘭芝,遭焦仲卿母所遣於家,回家之後又遭其母其兄逼迫改嫁,不得已投水而死,焦仲卿亦殉情自縊於樹。全詩以成熟五言表達,為敘事詩中的節作。

初讀此詩,只見單純的焦母的無情、焦仲卿的懦弱、劉兄的逼迫等等,於是以為只是單純的敘事結構。雖然「婆媳之爭」確實是一大主線,但細看此詩,在字句的表達,足以顯露人物細緻的情感心態,再加上悲劇情節的必然性,而一步步導演出殉情的結局。

首句「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顯然是就興而起,隱喻撲朔迷離,於可有可無之間,至今仍未知其意所指。接下來的三百餘句,聲聲訴出事件的因由始末。從描述劉蘭芝「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足見蘭芝條件非凡,自小能作女紅奏琴,知書達禮。此本為婦之能事,但此自信卻是婆媳衝突的起因。「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正是雖有處事之能,但仍苦悲長嘆,何也?「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丈人故嫌遲」、「妾不堪驅使」皆是因為其能,而焦母使之多勞,讀至此總覺焦母不近人情,更不知珍惜蘭芝之能,乃於是焦母之過也。

但再看焦母之言,「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是否蘭芝亦有逞能而喧賓奪主之非的問題?詩中兩方面說辭,皆失客觀,故不得解。但面對雙方的衝突,焦仲卿的是無法解決了,而轉為暫時逃避,先應承母親遣蘭芝回家,又一面拖延母親另提的婚事。並非焦仲卿無情,仲卿之過在於優柔寡斷,故使禍害蔓延。

讀到離前蘭芝與焦仲卿之言「勿復重紛紛」,意為「不用再麻煩了」,可見蘭芝自尊心之重,比對焦仲卿的軟弱,形成鮮明比對。但蘭芝又說「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後人」、「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亦視為蘭芝另方面的傷心之絕語,此話一出,傷心處自是不言而喻。

此外再從蘭芝離去前景,「新婦起嚴妝」表示慎重,「事事四五通」又顯露心亂如麻,一外一內的差異對比,又顯蘭芝外表剛毅而內心深情的複雜情感。到別時「上堂謝阿母,母聽去不止」兩句可顯焦母之殘忍無情,直至與小姑別後,「出門登車去,涕落百餘行」,可見蘭芝與焦母道別時,仍故作堅強,體面,守禮,然與小姑道別時,真情表露無疑,雨打梨花,淚紅欄杆,誠為傷心之態也。

儘管焦仲卿想力挽狂瀾,但仍一籌莫展,只能先遣妻等待,總有個辦法的。但最後終是,錯失良機,為時已晚。詩中膾炙人口的句子「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本代表情比金堅之語,但卻不知背後阻撓重重。蘭芝返家後,媒人聞風而至,意圖趁虛而入,諷刺的更是此聘家正是焦仲卿己事的縣令官,在蘭芝其兄的勸誘脅迫下,悲劇形成,東窗事發,焦仲卿也終於得知此事,儘管蘭芝「阿女默無聲,手巾掩口啼,淚落便如瀉」此已經是無語勝有語,無情更有情之態,但焦仲卿並無會意,也無力阻止。詩中描寫「悵然欲相望,知是故人來」把人事全非,無能為力之慨描寫極致,由其是「知是故人來」五字,故人將作人妻,無限悲痛。「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是直斥當時誓言的嘔氣話,語酸帶刺,萬念俱灰。最終仍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蘭芝無可依歸,「舉身赴清池」,投水自盡而去,而焦仲卿亦「字掛東南枝」,悲劇的男女主角無奈滿身,無法排解,只能尋死一走了之。

讀至詩末,能體會「感於哀樂,緣事而發」之旨,但傳統文學不免求圓滿收場,於是「兩家求合葬」的收尾,個人覺得不免有點突兀,比起希臘悲劇帶給人無限延長之感慨,自然是風格不同。此外,詩末「多謝於後人,戒之慎勿忘」更是中國傳統式的教化意義,曲終奏雅,於詩教中來看,自是修養,但於此,若以戲劇欣賞角度來看,則大可不必。

悲劇的產生,乃由於人物性格觸動每一個情節,一步步走向悲劇,幹練但自負的蘭芝,疼子但無情的焦母,柔和卻無能的焦仲卿,不知居心和在的縣令、媒婆、與蘭芝其兄,人物角色的參與,拼湊了整個事件。悲劇產生,情節中人人有責。焦、劉夫婦並非情不合,愛不深,但在處理失當的巧合與不協調之下,果真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但這塊碎玉卻在千百年後的文學詩篇中隱隱發光,令後人玩味再三。

仲南九月二十九日於七堵故居

台長: 軒轅十四
人氣(27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讀書心得 |
此分類下一篇:「鳳兮鳳兮,何德之衰」─讀《論語》後記
此分類上一篇:從《西遊記》通天河故事看起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