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9-22 04:55:39| 人氣12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西遊記》通天河故事看起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西遊記》從第四十七回之後開始進入通天河的故事,通天河水妖以「靈感大王」自居,在河邊建立小廟,連年以威脅村民進獻童男童女為祭,則可降雨施恩,造福村民,若不從就轉降災禍,村民們於是連年奉獻兩名童男童女於河邊,待魚妖食之,後遭悟空一行人擊敗,並由觀音大士以法寶魚籃收服。

魚怪打著「靈感」之名,以甘露降雨保佑村民,以騙取村民信任,然後再以報恩的名義,脅迫村民獻出祭品。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魚妖並非單純一開始就魔性大發,嗜殺作亂,而要繞這麼大的圈子賺騙村民自動獻上門來。我們若能從魚怪的來歷來看,就可知道魚怪的罪不在於凶惡而是在於虛偽,終究還是不能欺瞞眾多村民的眼睛,但村民們仍是敢怒不敢言。

經由觀音大士的提點得知,「他本是我蓮花池裡養的大金魚。每日浮頭聽經,修成手段。不知是哪一日,海潮乏漲,走到此間。我今早扶欄看花,卻不見這斯來拜。掐指巡紋,算著他在此成精。」只因觀念偏差,誤入歧途,以為行善是為了得到別人的回報,善行不是以善心為基礎,而是以慾望、利益為本,所以稍微修得道行,就逃向人間為王。降雨救民本為善事,但卻又強取報酬,每年吞食童男童女各一人,在通天河自稱靈感大王,趕走原來的通天河鼉,以滿足其虛榮心,這又是一種被慾望所迷惑的表現。每日聽經,但卻沒有持之以恆,自已憑恃些許的修為,就從蓮池脫逃,半調子的聽習經文自然不能參透其中的深妙奧義,而只就自己單純的觀念,受到了慾望虛榮的蒙蔽,形成了通天河中作惡的妖魔。

從通天河的故事中可見矛盾個性的魚妖,反觀人生不也如此?行善助人,若不是出自完全的真心善意,那麼充其量也不過是個偽君子,就如同表裡不一的魚怪,一面施恩降雨救民,一面殘忍吞噬童子。動機不是出自善意,就失去善的價值了。再說以利益條件要脅別人付出代價,還打著「靈感大王」這種虛榮的名號,佔地為王,真的是偽君子、真小人。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卻也充滿許多這樣的人物,在意自己的聲名的美醜,但對於利益慾望又難以抗拒,於是出現用盡心機,偽善粉飾的行為。從明眼人看來,這些行為與意欲矛盾的事蹟,就如同故事中的魚妖,就算變換把戲,也仍脫不出觀音的竹籃裡

觀音的提籃正代表對於對於這金魚妖的作為,其實都看在觀音的眼裡,自作聰明以為參透經書的金魚妖,用這種錯誤的方式修行,其實格局相當有限,如同陷入提籃裡無法跳脫。這種為善作惡的行為,使得原本浮上蓮花池,探頭聽經的那份單純用錯了方向。

我記得大宇遊戲公司所創的「仙劍奇俠傳」,其中有段玉佛寺的故事情節,其中住持是玉佛珠修行成精所化,有深厚的道行,可是不知為何一直無法成佛。於是就強迫村民出家,以為這種傳教方式可以讓更多人習佛,作為施善。但是這種不正當的動機,卻沒辦法真正使得心服,不是真正的修為,所以無法成佛。我們人在思考事理的時候,有時候往往太過單純,重於表面形式,反而失去了解真正的意涵,如此不免太過於可惜了。

《西遊記》全書充滿著豐富的情感以及想像,如同閱歷人生一樣,從篇章故事,情感能之抒發,以及對於心性的再省悟。故事中的金魚妖,代表的我們心中對於利益慾望牽絆以及表面道德粉飾的矛盾,形成了又為善又作惡的矛盾心態。村民們對於這種特殊的惡勢力,則是採默默容忍的態度,苦不勘言,藉由悟空等人的正義現身,正是打破這種困境,而得以解脫。

仲南九月二十日於澡雪書房

台長: 軒轅十四
人氣(12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讀書心得 |
此分類下一篇:又讀〈孔雀東南飛〉
此分類上一篇:淺談《三國演義》赤壁之戰前夕之孫吳心態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