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5-30 12:33:25| 人氣3,161|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影評]︰顧爾德的32個極短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新的傳記形式—顧爾德的32個極短篇
(32 short films about Glenn Gould)

導:法蘭斯瓦‧吉哈(Francios Girard 加拿大)1994
演員:柯恩佛利Colm Feore(珍珠港,驚爆內幕,X情人)
  唐麥凱勒Don McKellar(色情酒店,夜幕低垂)

重要作品:
1998 《紅色小提琴》THE RED VIOLIN
1993 《顧爾德的32個極短篇》
曾獲93年加拿大精靈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剪輯獎
以及93年多倫多國際影展評審團大獎

【劇情】:用32個不同詮釋手法的小片段,呈現加拿大音樂怪傑顧爾德的傳奇的一生。從他早熟的童年到五十歲離世為止。其篇章有:〈練習〉、〈漢堡〉、〈Cd318〉、〈孤寂〉、〈內線交易〉、〈藥丸〉、〈49〉、〈生別離〉等等,著重的是這位鋼琴家怪異的行為舉止、特異獨行的人生理念,以及顧爾德對音樂的執著和熱情…

【評】:
1.關於電影手法:
這是一部相當不同於一般「傳記電影」的影片,導演也才華、也有野心打破一般傳記電影的限制,不再以起承轉合的故事長河來吸引觀眾;反倒摒棄了傳統的敘事模式,從不同的角度、跳躍的時間流年,和細瑣的情境片段,橫勾豎抹,來刻畫這位不同於常人的音樂怪傑其一生的思想、工作方式以及生活哲學。

這不儘是形式與結構上的突破,在取材和敘事方法的創新上亦處處顯露令人驚喜的獨到品味。影片形式結合了劇情、訪談、類紀錄片、動畫、和實驗的運鏡手法,以32組短片結合巴哈的『郭德堡變奏曲』(由顧爾德彈奏)為鋪陳架構,輔之以貝多芬、華格納、史特勞斯的樂曲片段表現劇情的起伏,展現了令人眩目且極為詩意的內涵。難怪當年時代雜誌讚譽此片為『集才智、標新立異與敏銳見識於一身』的電影。

然而,以表現手法而論,這是一招「險棋」。傳統傳記(不論文學或電影)的闡述方式,其優點在於主人翁的出生背景完整而連貫,其一生發展軌跡和行為模式所造成的影響容易從整體的大敘述裡傳達出來,觀眾(或讀者)可以透過劇情的起伏轉折得到充分的訊息;而片段式的結構容易讓人物模糊,所取得的印象也是片段且零碎的,不符合我們對人物認知的需求。然而,導演法蘭斯瓦‧吉哈顯然對顧爾德有極充分的了解,他相信如此怪異的人物更適合用不同的方法表現;而片段的敘述模式更能表現影像和音樂的對位關係,也更能把顧爾德的一生集中在他對音樂的激情上。於是,我們可以更精準地窺見怪異的天才,其耀眼的才華下,那顆偏執而殘缺的心靈。

2.關於顧爾德這個人:
顧爾德是個獨特、生動而有趣的人物,有著奇特的道德觀和對事物的感性。他那驚人的音樂才華和對音樂的狂熱,對動物的憐憫、對大自然的感受能力,以及對孤寂況味奇妙的體會,都不是一般常人容易理解的。影片中,他對數字與樂譜有著驚人的記憶力;無論天氣冷熱,他長年穿著大衣、圍巾、還戴手套;他只接受電話訪問,更喜歡打電話給別人,但重點卻不是與人對話,而是不停地說話甚至歌唱;他的浴室裡放著無數的藥品(顯然他有某種嗜藥症),還有他極喜好北極區的廣漠無垠的氣氛與孤絕生活情境。

他形容自己是「一位加拿大作家,作曲家,及廣播從業人員,閒暇時也彈彈鋼琴。」這樣一位音樂怪傑,在32歲便決定放棄現場演出(這是每個音樂家夢寐以求,並且在觀念上是給音樂實質生命力的作法),並宣示唯有在錄音間錄製的音樂才可以傳達最精準的情感。隨後他投入廣播紀錄劇,以人聲為音符,解構再重組,依照音樂對位的方式構成《孤獨三部曲》:〈北極觀念〉、〈晚來者〉、〈土地的寧靜〉。

影片中,導演精準地運用情境和事件,藉由親友訪談、動畫,以及前衛電影的手法,讓攝影機運動與音軌對位完美結合,呈現出顧爾德的寂寞、缺乏自信、神經質、和退縮遲疑的個性,像一首生命起伏的變奏曲。作為一個藝術家,顧爾德毋寧經常處在孤獨與溝通間的永恆矛盾之中。也增添幾許人物的個性魅力。

3.影片的音樂性:
導演法蘭斯瓦‧吉哈無疑非常擅長處理為音樂主題影片,從《顧爾德的32個極短篇》到他1998年的《紅色小提琴》,音樂便一直是他最拿手的題材。片中《郭德堡變奏曲》與其說是影片襯底的配樂,毋寧說是影片的主題。它的呈現比影片結構本身更有次序,也更能切合顧爾德生命情境的轉折。《郭德堡變奏曲》是顧爾德的代表作,也是他最初和臨終前一再錄製的樂曲。當末尾我們知道:1980年代美國太空梭對外星發射的訊號之中,人類文明的瑰寶裡,正有著顧爾德彈奏的巴哈的一小段序曲,便更能體會這個音樂怪傑的驚人技藝,而人類文化的美麗成果在悠忽渺茫的太空中播送,似乎也正貼切地呼應著顧爾德孤獨的心靈。

4.音樂家傳記電影:
值得一提的是:以音樂家或鋼琴家的一生為主題的電影似乎頗受導演青睞,且佳作連連。例如澳洲著名鋼琴演奏家大衛赫夫考的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鋼琴師》(Shine),1980年代的莫札特的故事《阿瑪迪斯》,還有女大提琴家賈桂琳杜普蕾的故事《無情荒地有琴天》、以及2000年獲坎成影展評審團大獎的《鋼琴教師》、2001年羅曼波蘭斯基的《鋼琴師》等等,都是音樂家以生命同藝術搏鬥的故事(當然還涵攝其他主題)。他們以自身靈魂為戰場,在永無止境的痛苦中掙扎;卻為人們開拓了更深邃而寬廣的視野。

台長: 李志薔
人氣(3,161) | 回應(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yichia
你好,因為對顧爾德的這部傳記電影真的很有興趣,但苦無找到此片的途徑(台灣好像沒有進口...),可以請問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找到這部影片 謝謝
2007-10-15 12:49:30
版主
yichia:

一般台灣找dvd的幾個管道

1.誠品書店 或 唱片行
2.台北光華商場
3.百視達之類的中古DVD.
4.秋海棠學術電影網 http://www.hivideos.com/ (藝術電影建議到這裡買)

5.網路買或download.

顧爾德的32個極短篇 到[秋海棠]找找看吧.
祝福你買到
2007-10-17 09:06:26
0.3
顧爾德計畫》:一首音樂與話語的對位賦格,一場關於顧
爾德的實驗演出。

7/18 花蓮璞石咖啡
7/6 璞石免費座談:靜默的賦格—聽見顧爾德的孤獨
7/26 台北信義誠品六樓視聽室 ∣
官方網站 ∣http://g-plan.co.cc
「在你穿越進霧的邊緣時,聲音逐漸在你周遭層疊累積。然
而他們卻是靜止的,像是被放逐般,無法移動...」 — Gleen
Gould
1955年6月,一位在烈日下穿戴大衣與露指手套、手提著椅
凳的年輕鋼琴家走進了紐約東13街207號的錄音室。他隨身帶著礦泉水與許多藥罐,準備要錄製巴赫(J.S.Bach)的《郭德堡變奏曲》(Goldberg Variations):
葛倫‧顧爾德(Glenn Gould, 1932-1982),備受爭議的加拿大鋼琴家。
他總是在演奏時坐在他那張過矮的椅凳上,錄音師苦惱於他
的隨意唱和,觀眾則常被他誇張又怪異的姿勢所驚嚇。然而,他詮釋的《郭德堡變奏曲》傳達出的生命力,卻深刻地感動無數人。
在他死後至今的25年間,人們不斷談論他、追問他的一切……
而在喧囂的城市中聆聽著他的我們,想問他的錄音、他的廣
播作品,想問他的北方、問他的孤獨,並且想與你,共同層疊拼湊出只屬於我們自身的答案。
於是,在2008年7月,我們啟動《顧爾德計畫》。
70年代,顧爾德錄製了名為《孤獨三部曲》(Solitude
Trilogy)的廣播作品。他訪問曾經到過北方以及在紐芬蘭
島上的居民們,聽他們談論自身的孤獨,然後將他們的聲音層層疊疊地剪接在一起而成為了一種含有音樂對位概念的廣播錄音。
聽著這些人們說話,彷彿自己也坐上前往北方的火車、也到了大海中的島上,在孤獨的冷冽裡卻透著溫暖,像是顧爾德的觸鍵一般……
《顧爾德計畫》以《孤獨三部曲》的廣播對位概念為基礎,
結合鋼琴、手風琴、吉他現場演奏的原創樂曲、聲音工程構築的深沉樂音以及飄盪散落其間的詩句絮語和吟唱、同時截取《孤獨三部曲》罕見錄音片段播放,並即時錄製觀眾場音再透過聲音工程技術現場立即製作成為聲音素材,加上多媒體影像,共同拼貼交錯,對位出一個用你我的聲音敘事、用你我的聲音追尋顧爾德的實驗性劇場。在這場聲音的實驗裡,我們試圖轉譯、詮釋顧爾德,探問著他,
也探著,你我自身的孤獨。
2008-07-01 03:25:2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