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6-16 11:22:05| 人氣2,825| 回應1 | 上一篇

周蓮香=臺灣鯨豚保育史周蓮香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周蓮香=臺灣鯨豚保育史周蓮香
(左)在台大的鯨豚研究室,與標本師李宗翰(右)討論製作標本過程的發現。無法救活的擱淺鯨豚,製成標本之後,還是很有助於海洋哺乳動物的學術研究。攝影/陳正興、中華鯨豚協會 捕鯨打牙祭 鮮血染紅海水 每到春來,澎湖沙港村就有大批海豚洄游,漁民出動數十艘船圍捕來的海豚轉賣發筆小財,或者宰殺分食。染紅的海水與碼頭,原是當地習以爲常的場景,殘忍畫面卻於一九九○年被國際保育組織“信任地球”(Earth Trust)傳送到美國,引來國際撻伐。 台大生命科學系教授周蓮香不忍臺灣人背負鯨豚屠殺者的汙名,開始投入臺灣鯨豚保育,力推鯨豚應列爲保育類野生動物。幾個月後,她做到了。 數百名志工 投入擱淺救援 “鯨豚媽媽”周蓮香一九九四年就出版臺灣第一本鯨類圖鑒,一九九八年成立“中華鯨豚協會”,協會至今訓練過數百名志工參與鯨豚擱淺救援、推廣鯨豚保育教育。周蓮香跑在救援最前線,也投入鯨豚研究建立學術後盾,十八年的學術生涯,等於寫了一部臺灣鯨豚的保育史。 最近,周蓮香關注中華白海豚,常奔波台中到嘉義間、出海調查。周蓮香指出,中華白海豚棲地在水深不到二十公尺的淺水區,特別容易受到海岸開發的影響。西部海域可能只剩不到兩百隻,臺灣應該更重視沿海開發計畫帶來的環境影響。 三年生一胎 怎堪環境磨難 “鯨豚是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指標。”周蓮香指出保護鯨豚的理由,而且它們生殖率特低,兩、三年甚至八年才生一胎,一輩子頂多只有十個孩子。而後天生存環境的磨難,更加速鯨豚瀕臨滅絕。 臺灣很幸運,全球八十五種鯨豚,三分之一都可在臺灣周邊海域看得到,但海裏卻危機處處,流刺網、不當開發、還有各式污染,都是死亡陷阱。島內曾調查東部兩處漁港,每年的鯨豚誤捕量約兩千多隻;一分美國研究報告更曾估算,全球每天死於網中的鯨豚多達三十萬餘隻。 中華白海豚 難容臺灣海域 生活在陸地,我們很難感覺到海洋哺乳動物消失。中華白海豚瀕臨絕種危機的問題,近年才漸受注意;傳說就是“美人魚”的“儒艮”,已經許久未曾出現在臺灣海域,周蓮香所知的儒艮標本,都是幾十年前的歷史。 周蓮香剛開始投入鯨豚研究和保育時,幾乎沒什麽人相信臺灣有鯨豚。多年後,海豚“阿通伯”在苗栗通霄海灘擱淺事件,爲臺灣上了鯨豚保育重要的一課。 拯救阿通伯 編進小學課本 屬於“瑞氏海豚”的阿通伯在二○○○年落難,被救起後複健六十四天回到海洋,創下亞洲成功野放海豚的首例,這件事還被寫進小學教科書裏。 “那一刻,我等了十年。”在阿通伯成功野放之前,周蓮香處理過兩百九十個鯨豚擱淺個案,有十八次擱淺時還活著,卻還是回天乏術,“當年四十幾歲的阿通伯給我很大的鼓舞。”她笑著說。 救援擱淺鯨豚,必須動員大批人員,當時日夜輪班照顧阿通伯的志工,就有一百三十多人。他們平均年齡才二十歲,當起鯨豚保母令人動容,除了二十四小時排班泡在水池抱著它,給它溫暖和安全感,還幫它排便、清理水池、采血、打針、灌食,簡直像照顧親人一樣。 第三次野放 它才安全到家 恢復健康的阿通伯回到大海時,周蓮香合掌祈禱:“拜託拜託,千萬不要回來!”盼它儘快適應大海,但阿通伯沒多久就回來了。 “阿通伯太老了,回大海等於送死。”當時許多人主張留下阿通伯,擔心它無法再適應大海。阿通伯兩度折返、擱淺在它最早被發現的地方,折騰到第三次遠放到基隆外海,才成功回歸大海。十多天後,有人在沖繩附近發現它的行蹤,證實它已安全回家。 80多種鯨豚 醫療需求不同 至今臺灣成功救活的擱淺鯨豚只有五隻,難度高,是因各方面條件都不足。周蓮香指出,鯨豚獸醫學幾乎是“實驗性的醫學”。人不論膚色、種族,身體結構與器官並無二致;鯨目有八十多種鯨豚,習性出入很大,救援、醫療的需求更是不同。 周蓮香一直夢想臺灣能有設備完善的“鯨豚保育研究中心”,長期推動鯨豚保育和研究。臺灣當前也還不像先進國家和地區,爲鯨豚畫設“海洋保護區”,更缺乏一部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法。周蓮香沒放棄當推手,繼續催生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法,想讓鯨豚都有免于生存恐懼的自由。 【2008/06/08 聯合報】

台長: 帥MAN導演
人氣(2,825)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 |
此分類上一篇:從台灣的珊瑚礁看科學家和環境保育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