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1-23 10:58:36| 人氣39| 回應0 | 上一篇

名畫家-張大千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張大千(1899-1983),原名張正權,後改名爰、季、季爰,字大千。四川內江人。自幼跟隨母親、兄長習文學畫。
  二十一歲時,張大千在上海拜著名書畫家李瑞清(別號清道人,梅庵)及曾熙(別號農髯)學習詩詞、書法、繪畫。
  由於他才華過人,兼之勤奮好學,學業突飛猛進,深得二位老人的贊許。鈤李老人酷愛石濤八大藝術、收藏甚豐,張大千得以縱觀所藏,領會臨摹,竟至可以亂真,連他的老師也分辨不出。後來,他以賣畫和仿造古畫的收入所得大力購藏古代名家真跡。由於他見過古人真跡多,自己又善於模仿,所以他的古畫鑒藏,曾經冠絕一時。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五代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就曾經為張大千所珍藏。他還刻了一個"昵燕樓"圖章,以紀念他對這幅畫的珍愛。後來在50年代,連同北宋董源的《瀟湘圖》一起賣歸故宮。張大千對他自己藏過的古畫,臨摹得十分逼真,有時追憶默寫,也能形神不差。
  傳說他三十多歲時得到一幅石濤的斗方小幅,他嫌畫面佈置局促,就把這幅畫從中間割斷,用一幅舊紙續在兩幅之間,自己在空紙上添上點煙江雲樹,就變成了一幅極精致的小立軸,由於補得天衣無縫,誰也想不到這畫是石濤和張大千的合作 。
  1929年,張大千在北平舉辦畫展,一時名噪京城,博得南張北齊(白石)之稱。1933年,張大千再次到北平舉行個人畫展,看到北平琉璃廠的幾條胡同,收售古玩字畫,常年租住在頤和園內。七七事變後,張大千輾轉回到四川,住在青城山上的清宮。這一時期,張大千繪畫藝術的個人風格,逐漸形成。
  可是張大千認為這還不夠,為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吸取更多的營養,他來到塞外敦煌莫高窟。當時張大千精力旺盛,幾將閱讀臨摹殆盡。在莫高窟看到這數以千計的三唐六代之精英,佛法諸天之神變,光彩奪目,張大千傾慕喜愛之情達到極點。
  敦煌壁畫,氣勢宏偉,結構謹嚴,人物生動富麗,畫幅高大。張大千以他忠於祖國繪畫藝術事業的精神,和他豪邁的藝術家風度,立志按原作大小尺寸臨摹,恢復原作本來面目。
  張大千先臨摹了幾幅小畫寄給蜀中至好。藝術界人士爭相傳攪,莫高窟之名,漸為國人所熟悉,為對敦煌石窟壁畫作系統研究,張大千將自己收藏的明清名人書畫賣了一部份,以作開支。在敦煌石窟,他研究臨摹壁畫達兩年六個月有餘。自敦煌回來,張大千作畫,氣勢更加堅實雄偉,色彩更為富麗多變,畫風又為之一新。
  1949年,張大千移居海外,初至印度,次遷香港,又移南美,曾在巴西建"八德園",居十數載,復又轉赴美國蒙特利,築環蓽庵。70年代後期居台灣台北市雙溪摩耶精舍。
  這三十餘年,正值東西方冷戰時期,東西方文化交流甚少。而張大千往來亞、歐、美諸邦,舉辦畫展,聲噪國際,不僅被譽為"當今最負盛名之國畫大師",而且也為介紹宣揚我國傳統文化藝術,作出了卓著的貢獻。
  張大千一生作畫無數,遺作甚多。其中最為人們熟悉的是他晚年在美國所作的《長江萬里圖》。這幅畫長有十五米,高有五十公分。在這幅畫中,張大千融匯了諸家畫法。
  在用筆上,皺擦點染,運用自如;在用墨上,乾濕濃淡,恰如其分;在色彩方面,淺絳與青綠相結合,潑墨和潑彩相交融;在景致結構上,從岷江徑流的索橋畫起,經青城、成都、 門、出三峽,歷宜昌、沙市、洞庭湖,入武漢到九江,畫出了廬山、彭澤,到馬當山而達南京、鎮江、江陰到上海,以長江口的崇明島為結穴,不僅結構驚人,而且長江所經地方,一一畫出特點。
  時而煙云繚繞,云山萬重;時而懸崖峽谷,縱橫交錯;有時一瀉千里,江靜波平。縱橫開合,聚散得宜,堪謂劃時代的巨作。
  古人云:五日一山,十日一水。而這樣一幅鴻篇巨制,張大千從落墨到完成僅用十日,其速度之快,功力之深,令人嘆為觀止。
   張大千常說:一個畫家,應該什么都畫。他也一貫主張,不管畫大畫小,或工或寫,都要有筆有墨,有情有趣,這樣才能稱得上是一幅中國畫,他的畫作也涉及花鳥魚蟲山水人物各個方面,不拘於成法,自成一系。
  徐悲鴻曾贊譽他說:"五百年來一大千",實非虛語。

台長: 天狼星布萊克
人氣(3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