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8-28 10:39:57| 人氣1,841|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心化境-再臨奚南薰篆書有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心化境-再臨奚南薰篆書有感 方立權/文

仲夏夜的炙熱,難以入眠,遂轉而起身,選擇再次臨習一代儒醫奚南薰先生的篆書作品。這次證明了一件事-敝人絕非書法領域裡的阿Q,敝人確實以「實戰勝利法」克服自己的學書障礙!

短短不到數日的光景,敝人由「心慌慌,眼茫茫,手若寒冰,身如槁木」之垂危狀態,而今茅塞頓開,幸逢天降甘霖,心田希望之種子因再次萌芽而起死回生!敝人既自負又自嘲的將此拙作之地位定名為「篆書學習過程中之起飛期」!何以言自負?因既言「起飛期」,實意含高度肯定此拙作所展現出「頓悟」之兆;又何以言自嘲?因雖已「頓悟」,然諸君可知敝人若似苦行僧「漸修」之歲月、之心神,究有多長!

無南宗慧能「頓悟」慧根,只好向北宗神秀「漸修」的精神學習。所謂「人書俱老」,似乎是對長壽者有絕對的保障;當然,也有例外,只是稀有而已。明朝中葉的書家王寵,只活了四十歲,英才早逝,字的造詣卻已達到高峰,與文徵明、祝允明並稱「明中葉三大家」。看來,敝人唯有長命百歲,方能略有所長進乎?嗚呼!是喜?是悲?敝人自答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勤勉喜,以怠惰悲!」

終其一生,書法學習者必須面對一些無比殘酷的問題:「與古人較之,吾能否與之較之?以時代風格開創論之,吾能否開創之?」若皆無,歷史之篩子自有抉擇。

敝人就作品來說明經「漸修」而至「頓悟」的瞬時,條列出當下寫字時的心理狀態:

一、線條-從行草的流暢性紮根:
在字的線條力道與結體之緊密度上,是一大突破!敝人平時不忘臨習各字體與各書體,是為避免落得學書之「孤陋寡聞」或觀念價值上「失之偏頗」。是以取用行草書中之流暢性,以增加篆書書寫時之線條力度。

二、結體-從印稿的隨意性汲取:
追求一種自信、爽直與動勢,此乃受篆刻印稿安排之影響。敝人雖不諳於治印,然藉由觀察印譜當中,吸收莊嚴規矩的或蒼勁寫意的印章風格,來輔佐單一且狹隘的「書寫世界」。前述之「在結體之緊密度上,是一大突破!」其關鍵原因,乃拜篆刻藝術所賜!其實「寫」與「刻」,當為相輔相成也!善書不善刻、善刻而拙書,此皆憾事!

三、章法-從無限的空間性約束:
依然不打格子,因為這只是習作;縱使字有乎大乎小之憾,然在書寫過程中,卻也因此可以訓練掌控字大小的能力。

四、整體技巧綜合心得:
1.用筆上:
(1)起筆:清篆系統的風格,運筆時起筆處可略做停留,而產生圓融之韻致。此書寫技巧亦可從簡、帛書中探求,因簡、帛書在起筆處表現頗為明顯。
(2)收筆:篆書的收筆並非像楷書一樣,有所謂「回鋒」之說。篆書收筆時,要做到「筆筆力到」的要求。蕭世瓊師曾莞爾的說:「一個筆劃的完成,不是只靠前半部份細心經營,而下半部份草草作結。否則,會被譏為『上半部靠自己,下半部靠上帝』!」是故,筆劃在哪結束,手腕與筆鋒就跟隨到底!收筆宜平不宜尖,尖者只是少數,非常情也!
2.厚度上:
秦篆又云「鐵線篆」、「玉箸篆」,線條細挺而精神。自秦篆以李斯為代表書寫手法以下,除唐人李陽冰承其遺緒,有清一朝,金石之學大興,自鄧石如起,遂開創篆書書寫新局,在用筆力道及線條變化上,大大改變。雖說開山祖未必為最佳之代表,然後人承石如法作篆,已蔚然成風。有秦篆之骨架,再輔以清篆用筆之精神,堪稱內外兼修,不偏不倚矣!

秀華恩師,虔誠之佛弟子,愛護我們這批學生,也能適性而施教。嘗記恩師贈予敝人書籤上的惕勵語:「書貴精進,而惟有悟法,方能無法而萬法生!」敝人學書至今依舊念茲在茲,沒齒難忘!積累多時,終至此刻略見黎明曙光。然諷刺的事也許為:下一秒鐘再讀此篇、再覽此作,竟因己身之無知與一時目盲而讓諸人貽笑大方!

台長: Fun
人氣(1,841)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25444444444
22221111111
2008-04-20 20:24:55
55555555555555555
55555555
2008-04-20 20:25:0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