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3-18 16:50:31| 人氣20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前阵子有一则快餐广告引起了女性抨击,而遭受被逼更改结局对白的命运。当然这跟鸡有关的广告并非挑起了什么种族课题宗教课题道德课题民族尊严课题家庭课题虐待鸡只问题,而是两性问题。故事说一对夫妻用餐,丈夫嫌弃这道菜不够热那道菜不冷了,都需要放进微波炉弄烧,后来嫌太太的态度冷淡,就建议连太太也一同弄热。卖的当然是随快餐附送,能放进微薄炉使用的食品容器。

 

有人认为这广告表现出大男人主意,而且还带有性暗示,就因为“太太不够热情”,仿佛暗示太太在性方面表现冷淡。左想右想,我都觉得要把这广告与性隐喻扯在一起,也未免太牵强附会了吧?反观那些标榜什么铜夫人的广告不断强调“紧贴”时尚,为的是让老公满意,又不见哪个女性团体站出来抗议?我倒怀疑为数不少的人潜意识里都有歧视鸡的倾向,即使是拥有营业执照,身家清白光明正大出来卖的炸鸡,也难免有语带双关的嫌疑,令堂堂正正的鸡含冤而终。鸡的问题未必就是与性别歧视有关或与某服务行业有关,何不单纯一些,让鸡回归到纯粹的(鸡)肉上的享受,而非搞到鸡犬不宁不可呢?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即使再普通不过的一段对白,出自女演员的口也许会被认作将鸡拟人化,反之若采用全男声,广告内容又何尝不被认作影射女性的危机呢?左右做人难,做广告人更难。

 

早在九十年代末,香港电视上就出现了镇金店的真女人系列广告。一个广告表现一名女子上诊疗所害怕打针的情节,字幕出现“女人,最率直”,另一个故事却由在失恋中挣扎的女子带出,出现的字幕是“女人,最真情”,而最后一个是未婚,却想体验怀孕滋味的女子,带出“女人,最纯真”的讯息,这一系列的故事都是为了回应 “真的女人,真的手饰” 产品标语。结果这系列广告不仅成功打动香港女性消费者,还赢得了多项香港及国际大奖。如果系列电视广告在大马播放,结果是否如此顺利?到时是否又有人站出来指责以偏概全,充满女性刻板印象?预料被搬出来的理由莫过于:并非每个女性都害怕打针,并非每个女性都无法潇洒面对失恋,并非每个女性都理所当然地需要安分地扮演生儿育女的角色。

 

是的,并非所有天鹅都是白色,面对童话故事国家地理频道爱情电影习惯将白天鹅隐喻为天造之合的世俗成见,来自澳洲的黑天鹅也许需要提出抗议,要求所有出现天鹅的画面都必须穿插一两只黑天鹅,这才不会造成歧视。

 

在国际中文广告奖电视参赛作品当中,台湾某广告是这样的:两名女子在家中大动干戈,拳来脚往,仿佛致对方于死地,影片最后才揭晓原来是好姐妹受不了美食的诱惑,唯有用武力来阻止,广告卖的是纤体服务。我和另一名男性广告人却觉得点子大胆尝试只得表扬,可是执行起来却一发不可收拾,武力变暴力,用心良苦,也不至于非要到达伤害对方身体的程度不可。但其他女性创意人却不觉得有任何的负面讯息,应该夺得更高的名次。

 

同一届参赛作品,有一个卫生棉品牌为了传达超强吸收力的产品卖点,特别将几幅古典名画印制在卫生棉上。我倒觉得能够将避忌在阳光地下摊开来,将原本血淋淋的一幕化为诗情画意,能够替品牌杀出一条血路,脱颖而出呼吸新鲜的空气,再也无需藏在暗无天日的包包里是难得的好创意。但是,却有女性认为产品性质本来就很恶心,即使广告人为它呕心沥血,也不该登上大雅之堂。

 

你看,当事人不觉得这广告夸大了女性达到减肥目的而自相残杀,我们又何必替她们捏一把冷汗?当事人觉得有些东西是献丑,我们又何必要它红图大展?

 

以前有一名伪女性主义同事大肆反对广告中的男性将汽车比喻为妻子,认为这等于物化女性。我想这样吧,为了达到两性平等敬请各位尽量物化男性,男人男人,车子是男人,房子是男人,高楼大厦是男人,手机是男人,计算机是男人,笔是男人,公事包是男人,衣服是男人,鞋子是男人,卫生棉是男人,唇膏是男人,天是男人,地是男人……到时是否有回有人投诉生活的空间充满男性霸权,剥削了物化女人的机会?

 

哦,忘了说明一点,以上所谈及的广告作品皆出自国际中文广告创意大师手笔,和炸鸡广告作者一样,皆为女性。

 

相煎何太急,女人,又何苦为难女人呢?

 

 

台長: 何开耀
人氣(20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