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12-14 14:36:06| 人氣5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王莽的改革之路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王莽是極受爭議的人物。他被傳統史官抹黑成大野心家,大草包,不,他不是的。以成王敗寇的觀點來定位歷史人物,是不公平的;
以正統或道統來論定歷史人物,是偏狹的。從歷史裡尋找經驗教訓,才切實際。

不管對王莽的評價如何,誰都不可否認,他是一位很有魄力的改革家,改革幅度之大,前所未見,但因配套措施未能做好,貿然進行
,導致改革失敗,付出的社會成本也相當高,最後民怨四起,政權被推翻。

我們要關心的是,王莽的改革為何失敗?其中的來龍去脈,以及深入的分析,必須一大本論文才說得清楚,在此無法一一交代。只能
抽樣,點到為止。

就說土地改革好了。當時土地掌控在少數富人、豪強和官僚手上,耕者無其田,貧富差距懸殊,王莽掌權後,一心解決土地兼併的弊
端,他嚮往遠古的井田制度,把全國土地收歸國有,土地不准買賣;一家男丁不到八口的,若占有的土地超過一井(九百畝),要把多
出來的部分,分配給鄰里、宗族;沒田的人,則由政府撥給。

雖然是良法美意,但忽略了客觀現狀,不但不能解決社會問題,反而造成種種流弊。同時依此理想,地主變成歷史名詞。不問可知,
既得利益者必然全力反彈,而官吏執行時又有偏差,營私舞弊不絕,最後不了了之。

奴婢問題也類似。王莽並未廢奴,他禁止買賣奴婢,但僅限於私奴,官奴不在禁令裡。當時經濟凋弊,許多人迫於生計,委身為奴,
造成國家勞動力不足。王莽藉著禁止買賣奴隸,使奴隸自然減少,釋放人力到農工部門,並保障人的基本尊嚴,用意很好,也稱得上
功德無量,但他忽略了人之所以為奴,無非走投無路。王莽不准買賣奴隸,但失業救濟和就職訓練沒做好,山窮水盡想賣身為奴的民
眾,陷入絕境,對政府只有怨恨而無感謝。這項措施最後也不了了之。

最荒誕的改革,發生在幣制改革。

眾所周知,貨幣愈簡單愈好,原本漢朝流通的是五銖錢,但王莽模仿古代的貨幣制度,把幣貨種類定為六種,底下又分品級,合計二
十八品。一般人即使拿著換算表,還不見得分得清楚幣值,民間私下仍偷偷用漢代流通的五銖錢。王莽的貨幣改革,不消說也全面挫
敗。

內憂不斷,王莽卻性格得很,挑起外患。以前漢朝賜給匈奴等異族印綬,刻的是「匈奴單于璽」,璽是天子諸侯用的印信,這不是太抬
舉那些異族了嗎?王莽覺得不對勁,派人收回,改成「匈奴單于印」。匈奴等族遭此羞辱,不斷犯境,讓王莽很頭大。

此外,王莽喜歡在名詞上大作文章,官名和地名朝令夕改,古書上有什麼,他就要改成什麼。沒有人搞得清楚,某某地方,現在叫什
麼名字,某某官又叫什麼。發個公文,煩瑣得不得了。

王莽有事沒事會參考古書,更改官制,行政層級複雜,組織疊床架屋,影響行政效率。

講到這裡,王莽的改革問題已經清晰浮現了。是的,他崇尚古代,凡事向古看齊,齊步走。凡事相信遠古,不論真有或僅止於傳說(
如井田制度),只要古代的典章,古人處理的方法,都想辦法硬搬進當代時空,以致格格不入,紊亂失序。而屬於漢代的,則盡量排
斥廢除,以免「人心思漢」,包括用得好好的貨幣。

從萬民擁戴到民怨不絕,民意落差如此之大,王莽的改革明顯的失敗了。他的許多改革只是為改而改,似乎以為萬事除舊布新,比較
符合「新」這個朝代名。該改的固然大刀闊斧的去改(成敗姑且不論);不該改的卻也跟著改了。他以古代為標竿,又沒有《歷史智
囊電子報》可以參考,於是施政全面崩盤。

王莽的個案給我們很大的省思。我們經常徬徨於變或不變的路口。不變,是一罈死水,任憑組織僵化,坐以待斃;變了,是大風大浪
,失敗後會覆頂不存。得與失之間,常叫人左右為難。尤以組織領導者的壓力更大,變和不變,問題可大了。


第52期歷史智囊電子報
閱讀前期電子報 http://iwebs.url.com.tw/history/

台長: Melody
人氣(5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