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2-19 08:57:30| 人氣4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1.晏子的「老二」哲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0年總統大選,總統李登輝憋了許久後,對宋楚瑜開砲,抨擊宋楚瑜打一開始就不甘屈老二,一心想當老大。

這種指控是否屬實,如且不論,我們關心的是,同為卡位的老二,為何連戰能獲上級庇蔭,平步青雲,宋楚瑜卻變成「叛徒」﹖而敗選後橫衝直撞,形同「反李」的連戰,先前又如何表現,被李登輝視為乖乖牌,而選擇他接班?

同為No2,連、宋的境遇,雖有客觀形勢之異,也有個人性格的因素,而當老二的自處藝術,也不得不考量。

▓五十年資深經理人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組織裡的老二,如何得到上級的支持,又能施展抱負,這可是一大學問。深諳此中藝術的,近代中國有周恩來,古代中國則當推春秋時代的晏子。

晏子擔任齊國的專業經理人長達五十多年,先後輔佐過靈公﹑莊公﹑景公三位老闆。作為NO.2的政治人物,晏子當然有他的自處之道。如何不遭忌,不見疑,不被中傷,不被排擠,卻又能把業務處理得井然有序,需要相當的功力,也需要某些智謀。

▓敏銳的嗅覺

首先需要敏銳的嗅覺。

晏子不是一開始就很獲信任,也不是一直都很討喜,但他總有辦法化解危機,把對自己不利的部分轉化為利於己的政治資源。以下就舉兩個例子:

有一次,晏子不經意說了一句:「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意思是說,簇新的衣服,比縫補折舊的好;但故人舊識,要比新結交的朋友好。

善於猜疑的齊景公不以為然。「我相信新的衣服是好的,但人就不一定了。交往太久,彼此都很清楚對方的底細﹑背景。」景公說。

寥寥數語,卻聽得晏子冒身冷汗,晏子後來就辭職了。

為什麼晏子要辭職呢﹖晏子是齊國的三朝元老,侍奉過靈公﹑莊公﹑景公三位國君,要論舊,沒有人比他舊﹔要論知道國君的內情,沒有人比他知道得多。機敏的晏子聽出景公話裡有話,所以離職,以免遭忌。

少了晏子之後,景公「董事長自兼總經理」,國事卻紛亂如麻。景公這才知道晏子的才幹及重要,只好將他召回。

晏子政治嗅覺之靈敏,由此可見。

▓靈活的手腕

其次,需要靈活的手腕。

有一回,景公派遣晏子擔任東阿城的主官。三年下來,晏子的壞名聲傳遍國都。景公很不高興,把晏子召回,將他免職。晏子認錯說:「我知道我錯在哪裡了。請再給我一次機會,三年後,讚美我的話一定傳遍國都。」

三年後,一如晏子所言,百姓對晏子贊譽有加,景公大為高興,要賞賜晏子,晏子卻不接受。「為什麼你不接受﹖是嫌賞賜不豐厚嗎﹖」景公問。

「不!」晏子答道:「過去我治理東阿,加強門戶治安,阻斷犯罪之路,邪惡之輩就厭惡我﹔我提倡孝悌風氣,懲戒偷盜懶惰的人,遊手好閒之徒就厭惡我﹔決斷案件,不問親疏貴賤,權貴豪強就厭惡我。左右的人有求於我,合法的就答應,不合法的就拒絕,左右的人就厭惡我﹔尊奉顯貴的人,不逾越禮儀規範,顯貴的人就厭惡我。他們四處表達對我的不滿,三年下來,壞話便傳到君王您的耳裡。現在我放鬆管理,放寬法令,對左右顯貴之人有求必應,三年後,稱譽我的話就傳到君王的耳裡。」

晏子總結說:「過去我所作所為,應該受懲罰的,恰恰是應該獲獎賞的﹔現在應該獲獎賞的,恰恰是應該受懲罰的,所以我不敢接受君王的獎賞。」

景公恍然大悟,就把治國大任交付晏子,三年後,齊國大盛。

<謀略解析>

No.2人物最忌功高震主,最怕碰到疑心病重的老闆。晏子以靈敏的政治嗅覺,除為自己避開讒禍,更間接證明了自己的重要,使國君於公於私都不敢輕易和晏子翻臉。

治理東阿這件事,晏子以相反的管理手法,得到相反的民望,並以不接受獎賞的相反行徑,使國君對他的評價全然反轉。晏子以「對比法」,為齊君上了一課,堪稱「向上管理」的典範。

2001年2月改寫自《歷史智囊電子報》1999/10/18創刊號。

訂閱歷史智囊電子報  
http://www.edirect168.com/enewsv2/

台長: Melody
人氣(4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