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3-24 21:59:21| 人氣651|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PRIEST(全美最受爭議的禁忌電影)醒思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首先! 我可能因為這文章而不能成為一位天主教徒的話....
天主!! 請伱垂憐我!! 願伱的愛永遠與我同在... 阿門!!


<神父>-全美最受爭議的禁忌電影的醒思!

        宗教的人格傾向的討論概念:

   人信仰宗教所得到的是心靈的自在或是禁錮?
    在實踐教義的活動中,人真能獲得解脫嗎?
   或則僅是由一個心靈的牢房轉移至另一個心靈的牢房而已?


此片(PRIEST神父)即是基於這樣的考量,藉由天主教神父們的遭遇來了解世俗宗教的迷思、『人性』與『神性』的衝突以及制度化宗教可能引發的對人性的壓抑。

希望藉由神父們的內心衝突,穿透各種宗教的假象,讓我們重新思考宗教的本質。

劇中所要批判的『理所當然』包括:教條主義、制度化宗教、禁慾主義、同性戀、人的偏見與盲從等。


我先大約說一下電影內容:

故事首先藉由某位年長的神父,背著十字架衝向教堂,將十字架粉碎,象徵著破除宗教的迷思。
對這位神父而言,他終於『頓悟』了,原來他窮畢生之力奉獻於宗教活動上,所得到的僅是一場『空』而已,是一種生命的浪費。

不過在片中並沒有交代為何他會如此的思考,也許他喪失了生命中『平凡人』的一些生命體悟:親情、愛情以及某種程度的自在與享樂,到頭來卻發現其實自己也只不過是一個『凡人』而已。


片中的神父們充滿著各種『人性』與『神性』的衝突,年長的神父馬修經過霜雪的鍛鍊之後,找出一條妥協之道,他為自己找到一位女伴。
年輕英俊的神父蓋瑞滿懷熱忱,他在搬進新教區神父馬修的住所後,發現馬修神父竟然和一教友女佣同居,加上新教區的素質低落,教化困難,讓他倍感壓力和迷惘,而不知如何是好....有一天,蓋瑞忍不住心中慾火,跑到同性戀酒吧尋歡,與男子葛瑞漢一夜激情後,匆匆離去,但心中對葛瑞漢念念不忘。

而蓋瑞在一次告解中發現一位少女瑪麗亞,遭受生父的性侵害性的不幸事實,
卻因為(教規),使它無法將此事公諸於世來幫忙解救這可憐的小女孩,這件事讓他不時的處在自己的良知和煎熬之中!

蓋瑞在滾滾洪流中匍匐前進,弄得傷痕累累。

馬修老神父告誡他,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就會開始迷失自己,在出世與入世之間難以理出一個平衡點。



  此片藉由神父們的內心衝突來凸顯宗教的『反功能』--
   對人性的壓抑,希望能回歸人性與心靈自由的本質。


天主教是一個高度制度化的宗教,有許多的教條規範宗教活動。

   
    心理學家羅洛‧梅認為『教條是對自由的恐懼』。

他指出:
    “任何型態的教條主義總是會產生惡性循環。
     教條主義也許可以撐持個人的安穩舒適。 
     反過來個人的安穩也會助長教條主義的擴張”。

  的確,焦慮可以經由教條主義來逃避,但是也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一個強化自己周身藩籬的人,阻斷自己的可能性與實踐性將焦慮排除在外。
逃避焦慮的同時,自己也成為自我牢籠的囚犯,喪失了自由,也不再有創造新事物的可能。
如果我們脫下教條主義的防衛外衣,就會發現一個顫抖不已,被自我囚禁在牢籠裡的囚犯。

以下主要是將宗教現象置於心理學上的『異常心理學』(abnormal psychology)的視角加以檢視,筆者必須事先在此加以澄清的是:宗教的許多心靈現象傾向於所謂的『個人化』與『神秘經驗』是屬於『超心理學』的範疇,不容易將之具體化、科學化;勉強擠入科學心理學的研究架構中,可能產生偏見。

無論如何,宗教人士尚保有肉身的存在,儘管性靈如何的高遠,仍離不開世俗的需求與活動因。
此『超心理學』與心理學仍有一些交集之處,只不過每個人的認知與體悟不同,交集有深、淺而已。在此僅對宗教的世俗現象加以剖析,以打破宗教的迷思。



正常與異常的區分:

心理學界雖然對正常與異常有頗為明確的規定,許多異常的人格與行為症狀的分類主要是根據『美國精神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所出版的『心理異常診斷統計手冊三次修訂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 Third Edition, Revised, 簡稱DSMR)。

〈1〉.常態分配:是屬於統計學上的概念,多數的人格特質呈現中間人數比較多,兩邊人數比較少的鐘形分配,趨向中間部份代表正常,而若某人的特質表現落入兩極端則視為異常。這樣的分類顯示出具體、效率的優點,但也有可能產生『過度簡化』或『過度類化』(over-generalization)的限制。第一,有許多的人格特質,尤其是抽象的宗教經驗,是不容易加以具體觀察、測量的。第二,位於兩極端的人不一定不正常,相反的,有可能比同時代的人更有遠見,只不過其見解不為當代人所接受而被視為異類,有時候,即使在本質上是異常的邪惡,但在時勢或機緣的推波助瀾之下,卻意外地登上歷史的舞台而變為某個時段風起雲湧的正常,比如二次大戰時的希特勒政權。

〈2〉.社會規範的標準:符合社會規範且從眾者為正常,違反社會規範者為異常,這樣的標準也是會產生眾多的爭議性,其中之一就是規範本身的正當性以及普遍性的問題,在本書中已有詳盡的敘述。

〈3〉.生活適應的標準:生活適應好者為正常,生活適應不良者為異常,這樣的分類方式也不健全。原因在於生活的適應良好與否是一個非常主觀性的問題。有人每月兩、三萬元就可不虞匱乏,有人就必須另外兼差以賺取更多的錢,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解離症者〉或許自己覺得適應良好,但旁人可能不這樣認為。

〈4〉.心理成熟的標準:包含生理與心理的成熟度,若心理的成熟度低於生理的成熟度則不正常。這樣的定義也常造成困惑,我們不是常告誡別人要保持年輕的心境嗎?或者要懷抱著『赤子之心』。有時成熟意味著僵化,一成不變,常常我們發現孩提時候富含的創造力與天真無邪的笑容,竟隨著個人的成長而一點一滴的消逝。多麼希望再看到成人們那久違的、燦爛的、孩子般的笑容。

我們雖然意圖將正常與異常予以客觀化,各種書籍也列舉著許多評量的標準,但筆者也往往發現這些標準的過度化約而失去其應用的價值。人的快樂與否,有許多不同的立場加以觀之:唯心、唯物或心、物交互作用,也因此衍生許多道路以實踐快樂的人生。也許寬容,彈性,才是我們應該抱持的原則。


心理異常的症狀:

(1)態度的障礙:包含疑心病、好辯、敵視、不禮貌或過度的禮貌等等。


(2).意識的障礙:似乎活在自己的主觀世界裡,凡事用自己的『認知基模』(cognitive schema)去解讀外界的資訊,甚至將自己封鎖於內心世界裡,不為外物所動,從積極的面向來看,可能是修養到家,而達到『八方吹不動』,或『無所住於心』的地步;相反的,亦有可能是一種自我麻痺的逃避心態,對外界的事物視而不見,以免脆弱的心靈擋不住外界的誘惑與衝突。


〈3〉.注意力的障礙: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容易分心。

〈4〉.情感的障礙:情感的表現不符合常態或太戲劇化〈冷漠、太熱情、變化太大、難以捉摸、遲鈍、過度反應或沒什麼反應〉
或是思考的內容、表達與行為間的不一致〈說一套,做一套〉。

〈5〉.思考障礙:包括思考自主性障礙〈自己失去掌控自己思考的能力,例    如:不清醒中卻說出的本身淺意識想法與情感等〉。
   思考流程障礙〈思考過度快速或遲鈍〉。
   思考形式障礙〈過度抽象、過度具體、自閉思考、,例如:一些別     人不懂的及許多難以理解的表達反應〈象徵性表達〉。

〈6〉.記憶力的障礙:包含記憶力的『暫時』喪失<忘記自己曾說過的言語或反   應。
   記憶改變症〈將變質的記憶加以錯誤或歪曲〉。
 

(7).慾望障礙:過度或大量減少或增加食慾、性慾與睡眠需求、可能源來於壓抑 ,道德規範等 。

(8).病識感的障礙輕微異常者(例如精神官能症 [neurosis]會覺察自己的異常),但嚴重者(例如精神病 [psychosis]則缺乏意識感,且認為自己沒病)。

(9).不當或過度的情緒反應:過度冷漠、焦慮、恐慌、憂鬱或幸福感。

(10).生活功能受阻:例如過度自我保護、不願面對真實感受、情緒爆發。或人際關係恐懼感。對性的恐懼造成的無法接受快感與認同障礙。



宗教的『雙重人格』或精神分裂傾向:

天主教是極端端保守的,規定神父必須謹守獨身主義,但影片中的老神父卻有女伴,而年輕的神父卻陷於同性戀活動中而難以自拔。不僅是天主教如此的鄙視與壓抑性,許多宗教亦如此。


佛教根本上要把人推向『無性』的動物,經常告誡信徒不可『邪淫』,而且也必需壓抑觀念而不可以有『妄念』--
看到美麗女子時不可以有「不正當」的想法。


有些回教國家藉由將女子重重覆蓋的方式〈只露出眼睛〉以隔絕外界的覬覦與誘惑,順從或違反規範者將以天堂或地獄予以獎賞或處罰。
對信徒而言,這樣的控制方式毋寧說是最終極的控制方式。

不管人的思想與行為外界看得見與否,在神的面前,人是一個卑微的透明體,一切都無所逃於神的檢視與控制。


  但人的生物本能與社會性是如此的巨大,要求我們全然的放棄人性!
    超越人性以便向『神性』靠攏,是何等的不容易!!



即使宗教家可以建構一個『壯觀大敘事』來歌頌『禁慾』的好處:昇華、避免追逐性關係所衍生的煩惱、是進入天堂的必要條件之一、可以嘗試用冥想的極樂取代性的樂趣等,但,不可諱言的,自古以來仍有無數的信徒違反此一規範。


引用《竹窗三筆》文獻:指出清朝的佛教叢林制度面臨崩潰的狀態:『無法子就做和尚,和尚見錢經也賣,十個姑子九個娼,剩下一個是瘋狂,地獄門前倡道多。』這是在清朝禁慾規範混亂之後,人性鵬馳的結果。

現今社會中的傳統宗教雖然有較多且有效的控制手段,但仍存在著許多的『灰色地帶』,偶而爆發的宗教『性騷擾』案件,往往強盡媒體的風光,勉強壓抑的結果,可能造成人性格上的傷害,就像片中的年輕神父長期壓抑自己同性戀的衝動,後來在祈禱中,竟然看到上帝裸體成為『猛男』。


  我們要如何解決『人性』與『神性』衝突的問題?
   為什麼『人性』與『神性』是必然衝突的而不是統合的?
      我們怎麼知道『神性』必然高於『人性』?
      個體放棄『人性』而全然地投入『神性』,

        會是一種解脫,還是一種禁錮?


台長: 店小六
人氣(651) | 回應(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電影or原聲帶感想 |
此分類下一篇:PRIEST醒思二.

無名
了不起,有種!佩服你!
2007-03-25 03:33:38
請問
你認為基督教和天主教能否接受醫學的研究比如同性戀好像腦的哪部份有所不同這些醫學研究來接受這些人?不然上帝創造人醫生不就不該存在?醫生是上帝的僕人來幫忙醫治不是嗎?你可以幫這個忙嗎?不然光針對某些種人真的是痛上加痛!我相信你體會過這種痛苦不然你不會開這個新聞台不是嗎?而你有那種勇氣和見解遇惰的事和傷痛更多,希望你能考慮看看好嗎?
2007-03-26 19:39:21
店小六
醫學的研究也改變不了更對抗不了二千多年的傳統和教會的規定!
我會請專業的醫生提供醫學的研究,但我無能為力改變當今教會的人為觀念和規定...
我相信你的需求主都知道!&quot真的愛&quot!且與神同在會比光”坐”在教會重要....
因為不批判他人!才不受人批判!
我兄弟常褻瀆我,我不只說七個七次!而是七十個七次!
主的喜悅是受召來用餐的人們!
耶穌的教訓是:以愛和同情對待”所有的人”!.........

對那些傷害你的人就變成鹽吧!
因為他們不懂在絕望中找到希望的真喜樂!

也不是口中叫:主呀!主呀!的那些人是真能進天堂的!

在天主的屋中有很多樓房!!

誰需要同情?只有天主和那些人自己最知道....

我可以請專業醫生提供資訊.

但是:

我是店小六:改變不了”人為所定!!

只有”八方吹不動”,”我與神同在”(追著祂不放就對了!哈哈..)~~~~~~共勉之!!
2007-03-27 00:23:59
請問
可是被排斥在外的感受是很難過的!你有被接受嗎?是否不要把自己的問題說出來比較好?沒人知道就不會被排斥也不會受傷害了這樣好嗎可以給我意見嗎?麻煩你!我是FTM.但我不想讓人知道後對我指指點點還被定罪!這就是我現在很苦腦的事!我以來影問你我該怎麼才好?
2007-03-27 19:34:2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