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4-15 23:40:06| 人氣1,427|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村上研究】閱讀《地下鐵事件》(4):丸之內線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村上研究]

漫 讀 《Underground》(4) : 丸 之 內 線

1998.12.25.





閱讀《地下鐵事件》,你期望得到些什麼呢?

正如我在中譯本出版、時報公司沸沸湯湯宣傳時,皺起眉頭所想到的
:這並不是一本可以用休閒心情,讀得下的一本書。更不是文學村上
迷們,能夠輕易接受的一本書。

未出版之前,不必看書也可猜想得到:內容勢必充滿面孔模糊的人們
、面孔模糊的場景、面孔模糊的悲痛與怨懟。而,熱烈的新鮮感只有
一次,劇創的感動只有一次,再來的重覆又重覆只有越來越加深慣習
甚至不耐的感覺。若不是中途就頹然把書丟開,就是用僅剩對過去村
上春樹欣賞或崇拜的心情,勉強把書讀完。由狂喜,漸層成煎熬。

讀者如此,村上也多少會覺得如此罷。探訪那麼多人,問相類的問題
,事後還要消化整理,反覆修改請求確認。使命感的初心在消磨中,
怎能維持到最後,甚至還再次開始進行,以奧姆散佈毒氣教徒為主體
的另一本《地下鐵事件之後》 (Post-underground)?



距上回貼出一段落的心得,又近兩個月。說實在的,《地下鐵事件》
這書在書版上早已不是話題,這麼執意走讀完《地下鐵事件》,似乎
有點愚蠢。

我想,我用這種「斷續閱讀法」來閱讀這本厚書,一方面由於自己「
多書並讀」的習慣使然,二方面也不失為閱讀此書的較適切方式。正
因為場景、進程的雷同,更需要時時放任一段距離,在近看細瞄之後
,跳遠來縱覽全景,甚至乾脆撇開一段時間,讓心得感想在心裡慢慢
發酵。有點像在「作畫」的味兒是不。

丸之內線雖依行駛路線把受害者證詞分成兩部分,實際上人數不多,
只有十一個人。但是與千代田線,「眾人共同參與一項大事件」的觀
照形式不同,是散在式的,每個人各有各的心念,只是恰巧同樣在此
成了互不相干的受害者。

執行毒氣散布的廣瀨,村上在前頭的簡介裡表示,「以三十二歲來說
,給人的印象還稚氣未脫」,雖然「身材高大,一眼看來感覺就是一
副認真而成熟穩重的青年」。外貌的成熟是可以偽裝的,行為上的稚
氣卻騙人不得。簡介裡可以看見,廣瀨接獲散布毒氣命令時,心上對
恐怖行為的震撼與猶豫。心情想必是莫名慌亂、不明所以的空白狀,
在刺袋子練習時力道全無掌握只是盲目直刺,才會把傘尖都刺歪。執
行前也被背反情緒強烈拉扯,幾幾乎就要放棄。末了知道些微中毒的
懼死恐慌感,也證明他對作為的是非有根本上的取捨能力,卻乖順般
雖知不妥也不假思索「為何做」的命題,可能在最初加入奧姆教也只
出於洗腦似的情緒激動,幾無判斷。應該是個死讀書、讀書死的書呆
子罷。可憐。

比對這些人的證詞或想法,不難發現多有「因為……」或「如果……
也不會……」,所以「運氣不好」的想法。比如有馬光男「平時不搭
丸之內線,有事碰巧搭了,運氣不好遇上」,大橋賢二以為「在那不
到一年之間,又搬家、又換辦公地點、並發生沙林事件」「因為
(四十一歲)是男人大厄的年齡」等等。遇上災變,人們難免怨天尤
人,藉其他各種藉口,來阿Q式半安慰自己,給自己個理由,好達到
一定程度的解脫。這是主要的心理防禦機轉之一。或許不切實際,能
藉這樣排遣受創後心靈的人,才有機會化阻力為動力(如大橋賢二積
極參與沙林毒氣被害者訴訟團),比較能回復健康。

這章節裡,最讓我感動的是明石達夫與明石志津子兄妹。受重傷的是
明石志津子,有段時間幾成植物人。已成家立業有妻小家累的哥哥達
夫,卻能在志津子住院調養的一年多時間(至村上調查探視時),每
逢隔天就去探望妹妹,執意照顧關愛,抱著「一定要讓她回復到原來
模樣」的執念。只是平凡家庭裡的平凡兄妹啊。前一天晚上還全家團
聚,談著「像這樣真的就叫做幸福啊」,轉瞬間就莫名讓無辜善良的
妹妹遭受巨厄至此,一舉被摧殘殆盡,怎能叫人不恨!達夫的證詞提
到他獲知出事,忍不住下意識捶打所有的柱子或牆壁,直到幾天後拳
頭痛,經人提起才訝然驚覺。我摹想那樣的畫面,深深被觸動了,隨
之泫然欲涕。或許這也因為,我原本就是個太善感的人罷。

村上對達夫的簡介裡,有這樣一段話:


……他不只照顧她身邊的小事而已。其中並含有「我必須想
辦法讓妹妹再回到正常世界。不能一直這樣下去」這種做哥
哥的極強烈的意志。那既是深厚的手足之情,也是實質上身
為家長的責任感,和對愚蠢暴力、與犯罪無法言喻的憤怒。
在談話之間,我可以清清楚楚真切地感受到。相貌穩重、親
切和藹、談吐溫柔,卻可以感覺出在那深處安靜而深沈地積
滿了苦澀和意志。



志津子是個可人、戀家的,巨蟹座型人格的女子。細心為身邊每個人
設想,個性溫柔又樂於關懷人。因為對父母放心不下,即使相過親,
至三十歲還沒有成親。自她哥哥的陳述,相信誰也要覺得這女孩的可
愛。正因如此,相對加強了奧姆教徒恐怖行動的愚眛罪愆。

一年多的復健,志津子只復原到可發出模糊數字單音與人對談,常要
人猜半天才明瞭。所以志津子的證詞,幾全是村上對志津子兄妹的側
面觀察,算是一路讀來,記錄者村上涉入最深的一次了。也因此,從
文句裡可以感受村上的性情與感動。

志津子的智力或理解力,約莫只恢復到小學生程度,至少在外表反應
上看來。但這與一段時間前的意識混沌、肌肉無力,已經有如奇蹟。
與村上的簡單對話裡,反應迅速,和過去一樣略帶些害羞。從村上的
記錄裡,覺得她依然是開朗溫柔的,不因為這巨變就怨天尤人,只是
以無比意志力完成每一項復健的自我挑戰。看了真真叫人心疼。

原本,村上的訪問是想鼓勵她的,費心思索鼓勵她的方式。訪談之後
,卻覺得被她所鼓勵了,認真思索起「活著」這項根本命題。像志津
子這樣遭受摧折,仍有堅強存活的意志力,反觀健全完好的自己,又
該如何面對生命?

我想,就是這些見證的感動,讓村上維持「告訴世人真相」的心念,
持續燃燒前進的勇氣。

to be continued...






台長: 伊塔、銀色快手
人氣(1,427)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carry
記得我在二十歲前後,也曾經仔細的看過當時國內的村上翻譯小說,只是數年過後,漸漸的也就不再看了.現在年近四十,因著某種機緣,打開了這本《地下鐵事件》,說實在,真是讓我大大大的大吃了一驚!
如同村上曾在書中面對某些受訪者曾有的感受,身為一個讀者,我不禁也要對這樣一位作者,感到必須要低頭致敬.
坦白說,數月前我唯一的親人在一場小車禍後喪生,我的心情相當複雜,很難受,實在很不甘心,也很苦.從一開始的不恨,到後來的生氣,憤怒,所有的對立情緒都浮現出來(算是談和解過程下,難以避免的殘酷渣滓).
嗯,《地下鐵事件》,這本書在某種意義上,給了我可能性的出口(而且不只一個).就這一點來看,我要向村上作者深深的致謝才是.
2010-08-27 18:34:2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