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0-19 12:13:17| 人氣1,337|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巷子口的地球村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路線:東村(East Village)_ --> _下東城(Lower East Side)_ --> _蘇活區(SoHO)

行前說明:
這條路線只包括了曼哈頓下城的其中三個區域,比起上城的奢華冷調,中城的緊張雜亂,對我來說,下城滿溢著庶民性的生命力,才是最能體會到紐約的混血風情與草根魅力的所在。除了最南端的華爾街,這裡的步調多半不快,和繁忙的中城相比,「下城人氏」簡直天天都像在度假。無論年齡性別,這些看似「職業度假者」在做的事情,大多數就是戴著墨鏡,閒散的隨處走動,坐在路邊喝咖啡,緩慢地結束一盤沙拉,面帶微笑的購買雜貨或者使用電腦而已。有人說,在下城待久了,會因為太過悠閒而失去生活的衝勁,但管他呢,在這個一個轉身就是一片風景,一個街口就是一個世界的城市裡,傳說中的曼哈頓生活才不只高級餐飲和夜店文化。在曼哈頓,「行走」便是生活的前提,唯有當你徒步走過每個街口,迷失過,嗅聞過,探查過,踩空摔倒過,才能真正說,你認識了這個城市。

10:00_ _AM_ _東村(East Village):
夜之浪人棲身所在  

早上十點,亂七八糟地起床,從九街和三大道路口出發,今天決定往南邊走。  街還沒醒,位於曼哈頓下城(Downtown)以東的「東村」完全符合了所謂「夜生活地帶」的生活作息,十足的是個晚睡晚醒的區域。這裡是屬於夜晚的,天天都吵到凌晨三四點還車水馬龍,喝酒鬧事的人滿街跑。白天的東村是另一個星球,早上十點多,街上半數以上的店都沒開張,放眼望及,正常營業時間還開門做生意的,大概只有烏克蘭阿伯的洗衣店、東歐人開的麵包糕餅店以及中東人的廿四小時Deli(Delicatessen,熟食店)罷了。

東村最早是東歐移民區,大批以烏克蘭為首的新移民在十九世紀末、廿世紀初進駐東村。八_年代左右,這裡變成龐克小混混和嗑藥青年鬼混的集散地,到了今天,除了在聖馬克街(St_. _Marks Street)僅存的少數刺青和唱片店面還明顯的保留了龐克精神之外,東村已經成為日本人最密集的群落「小東京」。這些賣燒烤、各類日式料理的居酒屋傍晚才開門,營業直至天光,讓來自世界各地的浪人們得以有了棲身之所。  

早晨的東村平靜的像是一般的老人社區,會在這時間起床,在路邊散步和晒太陽的人們,平均年齡大概有六十五歲以上。多半的人在這住了一輩子,在這個對他們來說跟一般沒什麼不同的早晨,老人家戴起了墨鏡,杵著拐杖緩緩地徐行著,吃早餐的路上碰到了熟識的老鄰居,停下來寒暄一下。馬路邊,人行道上殘餘的果皮酒液嘔吐物,在路面上靜靜地發出腥臭味。清晨時分時還在街上閒晃的,發酒瘋的,溜狗的(狗在三更半夜還醒著,想當然是飼主作息日夜顛倒的關係),廝混的,不甘寂寞的,無眠的,狂歡的,夢遊的人們,在天將明時,緩慢而不著痕跡地潛回自己的窩巢,等待下一個天暗再出現。

1:00_ _PM_ _下東城(Lower East Side):
老社區與新幹勁的帥氣混搭  

解決午餐以後,沿著二大道繼續向南走,到了豪士登街(Houston Street)之後左轉,往前直走,緩慢地晃進下東城。  下東城,望文生義是位於東村南方的小社區,這一區早期多是拉丁美洲移民。今天不是週末假日,所以在路上閒晃的多半是附近的居民,在下東城複雜的居民結構裡可以看到戴著飛行員墨鏡、穿二手洋裝和夾腳拖鞋的時尚型小妞小哥,哈哈大笑的拉丁媽媽,零星的東歐人士。從這個大聲嚷嚷著西班牙文的社區拐過一個巷子,就是寫滿了中文招牌的華人店舖,因為緊臨中國城,下東城還有許多佔地盤佔到這來的中國人們。  

此區草根和前衛並存的混搭精神,也可從路邊店面的排列組合看出端倪。不久之前這裡還是曼哈頓治安不佳的區域之一,隨著近幾年時尚青年和新秀設計師們紛紛進駐下東,不知不覺設計小店、復古家具行、咖啡館、小酒吧和迷你藝廊囤塞滿下東城每一個街角巷弄。在排列齊密的時尚小店裡,永遠會突然冒出一兩家相當「硬蕊」(Hard Core)的老店舖,可能是中東師傅的傳統洋裁行,也可能是拉丁洗衣店或者東歐雜貨店之類,總之,「老社區」和「新幹勁」,大家自在而愉快的共存著,這種不協調的混血美感,是下東最迷人的理由之一。此外,在七月來台參加「野台開唱」的音樂人Moby也住在附近,他在這開了家茶店“Teany”和T-shirt店 “Little Idiot”,生意不賴,週末下午可能要等上一個小時以上才會有位子,沒事幹在附近走動的話,有時可以看到溫和瘦小的Moby在街角咖啡跟朋友聊天。

3:00_ _PM_ _蘇活區(SoHO):
轉進巷角喝咖啡,避開消費大軍  

沿著豪士登街(Houston Street)往西走,到達包爾街 (Bowery Street) 附近,西南方開始的區域開始可以算是「蘇活」(South of Houston Street)。

近年蘇活區在強勢的商業運作之下,店租與地價飛漲,已經很難找到早期住民的生活痕跡,只有在中國城、小義大利和下東區交界處的模糊地帶,才能看見中國人開的燈店和五金行、義大利人的紀念品店或者擺滿人行道的古董家具攤,嗅聞到早期移民的生命力。  

蘇活早已是紐約最驚人的消費勝地之一,每年夏天從世界各地湧來的遊客讓這裡成為紐約人避之惟恐不及的頭號戰區。紐約人怕吵,怕一頭熱更怕滿街人頭,他們最多就是鑽進蘇活的巷弄裡,在咖啡店裡窩著吃吃三明治,或者和女服務生調調情。  

位於毛貝利街(Mulberry Street)的Ruby’s是家如果滿座,客人們和服務生大概要擁抱著才能吃東西和服務的咖啡店。門口路樹上釘的一圈木板是提供給沒位子坐,或者純粹只是想把腿伸直的人們。除了Ruby’s食物好吃,帶著一口澳洲腔的服務生帥氣有型之外,促使我每次必光顧的理由其實很俗氣--因為我曾經在店裡遇到知名攝影師Terry Richardson!他長得跟照片裡差不多高大,格子襯衫和格子外套跟他的自拍照差不多(前提是,如果身上有穿衣服),身邊跟著一個可愛的女助理。當時我與Terry之間的距離約莫是兩公尺,我不顧一切地抓起朋友的數位相機一陣猛拍,拍到女助理整個人對我側目,但Terry本人依舊面不改色,一眼也沒朝我望來,氣定神閒照喝他的咖啡,抽他的菸,大牌氣度不同凡響啊! 

今天走夠了,決定坐地鐵回家。
噢,忘了說,來紐約要穿平底鞋喔。


原文載於十月份好讀:
http://www.eslitebooks.com/cgi-bin/eslite.dll/search/article/all_article_reader.jsp?ARTICLE_ID=1128682408821

台長: veggie
人氣(1,337)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 個人分類: 紐約紐約 |
此分類下一篇:於是 就在萬聖節的當晚
此分類上一篇:漂流之城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